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主要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蚕豆中黄曲霉素B1的提取条件;分别考察了在不同超声波提取时间、不同超声波提取功率下、不同浓度的甲醇对黄曲霉素B1分离检测效果的影响;并用响应面设计探讨了不同条件的交互作用;找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的范围:甲醇浓度为49.90%~50.35%,提取时间为6.09~6.22 min,超声波提取功率为95.2%~97.1%。可为黄曲霉素B1的检测提供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
黄曲霉毒素B_1(AFB_1)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寻找合适的方法降解食品中的AFB_1已经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微波因其独特的加热能力,以及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AFB_1的降解研究。主要综述了微波对食品中AFB_1的降解效果,分析了影响AFB_1微波降解效果的因素,并总结了微波降解AFB_1的降解机理及产物结构解析研究进展。微波通过"热效应"产生的高温或与其他降解方法联合作用可以有效降解食品中的AFB_1;食品中的水分子、食品的介电性能与密度、微波仪器设备的性能均是影响AFB_1降解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关于微波是否存在"非热效应"促进了AFB_1的降解,以及食品中AFB_1的微波降解产物的信息仍旧是缺乏的。未来可考虑使用其他方法与液质联用技术相结合,进一步确认降解产物的结构和种类,以评估微波技术降解食品AFB_1后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
对基于核酸适体酶联核酸适配体法(酶联适体法)、核酸适配体结构转换荧光法(适体转换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黄曲霉毒素B_1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花生加标量为5、20、60μg/kg时,酶联适体法测得4.27、18.24、56.66μg/kg,适体转换荧光法测得4.95、21.05、65.00μg/k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4.62、16.90、48.00μg/kg;当玉米加标量为5、20、60μg/kg时,酶联适体法测得4.05、17.34、50.79μg/kg,适体转换荧光法测得4.05、17.11、50.77μg/k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5.10、16.33、44.98μg/kg。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基于核酸适体的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两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酶联适体法的检测结果具有可视化,核酸适体结构转换荧光法更为直观快捷,为探索黄曲霉毒素B_1的快速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黄曲霉毒素B1(AFB1)降解菌株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XY1降解AFB1进行发酵工艺的优化,主要包括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的优化。对培养基成分的优化主要包括:碳源,如葡萄糖、可溶性淀粉、甘露醇、玉米芯粉、蔗糖、α-乳糖、D-果糖;氮源,如牛肉膏、硝酸铵、硝酸钠、蛋白胨、尿素、胰蛋白胨、酵母浸粉;金属离子,如CaCl_2、MgCl_2、FeCl_2、ZnSO_4、CuSO_4、MnCl_2;培养条件主要包括温度、起始pH、接种量、装液量等。选出最佳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设计新的培养基组成,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运用Box-Behnken设计原理,设计响应面试验,对培养基配方进行最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模型(P=0.001 4)在1%水平上具有极显著性,失拟项不显著(P=0.065 20.05),其R2=0.943 1,R2adj=0.870 1,说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以模拟94.31%的AFB1降解率变化,其中玉米芯粉对AFB1降解率的影响最大。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玉米芯粉添加量1.06%;胰蛋白胨添加量1.32%;Ca Cl2添加量0.036 mol/L。最佳发酵条件:起始p H值为7.0、温度34℃、接种量6%(V/V)、装液量25 m L/250 m L,降解时间72 h。经发酵工艺优化,Klebsiella sp.XY1对AFB1降解率由71.91%升高到95.13%。 相似文献
5.
刘丰林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1988,(3)
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经提取、浓缩,簿层分离后,在簿层扫描仪上进行扫描,依其含量及峰面积值与标样含量及峰面积值的线性关系,即可准确计算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条件试验,找到了簿层扫描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_1的最佳测定条件;摸索了一些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粮 油、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林中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1)
应用紫外光照射去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_1,油温保持在80℃为宜,最高不要超过100℃;紫外光在花生油中的透射距离在6厘米以下,去毒效率在95%以上。紫外光灯管的功率以500瓦为宜。 紫外光照射去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机理,可能是呋喃环双键打开,发生氧化,形成氢氧化物或氢过氧化物,其毒性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赭曲霉毒素A(OTA)的检测方法流程烦琐、耗时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弱磁检测和免疫技术结合的新型OTA定量检测方法.通过在纳米磁珠(MNPs)表面修饰OTA抗体,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磁珠抗体复合物,在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的匀强磁场下,使用磁力计对磁性层析试纸条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上MNPs的弱磁信号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8.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44-49
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与香豆素十分类似,具有极强的毒性、致癌性,被认为是饲料和食品中不可避免的污染物。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亟须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脱毒方法。以香豆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黄曲霉毒素B_1降解菌,最终筛选出1株对AFB_1降解率可达到91.86%的菌株(HH-1),对其进行了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进化法显示其为地衣芽孢杆菌。将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分为上清液和菌悬液,验证各组分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的上清液降解活性最高,确定有效活性成分存在于上清液中;对上清液进行高温和蛋白酶K变性处理后,降解活性显著降低,初步判定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有效活性成分是一种胞外酶。进一步利用高效液色谱对黄曲霉毒素B_1的降解产物进行了研究,并检测到降解产物P1和P2。 相似文献
9.
于容积为32升能密闭的降解桶中装入 7公斤染毒(含黄曲霉毒素B_1125ppb)稻谷,通入氨气0.8升(占桶体积2.5%),在常温常压下经48小时熏蒸后,用薄层层析法及鸡胚急性中毒试验证实,该处理可将黄曲霉毒素B_1降解到痕量,其降解物无毒.含毒稻谷谷粒表面的污染霉菌主要是黄曲霉,占被分离霉菌总数的40~70%.氨对表面霉菌有明显抑制与杀灭作用.本试验还证实.氨气调对稻谷品质的理化指标、食用及种用价值均无不良影响.氨来源广泛、价格低、无残毒、不产生公害及污染环境,因此将氨气调推广应用于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_1的降解及粮食仓储等方面,是一个有必要继续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一类致癌物,对消费者健康有巨大威胁。当Tb3+单独存在溶液中时,检测不到其特征荧光;当Tb3+与单链核酸结合后可形成络合物,使得Tb3+特征荧光显著增强;当加入靶分子AFB1后,由于AFB1可与核酸适配体结合,从而引起构象变化形成双链,Tb3+不能与双链核酸结合发光,使得荧光增强得到抑制。本研究基于上述原理构建了一种基于稀土铽离子(Tb3+)特征荧光效应的非标记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可实现对 AFB1的均相快速检测。该方法利用荧光信号的变化对AFB1进行定量分析,检测限为1.84 ng/mL。由于核酸适配体对靶分子识别具有专一性,可以在复杂的基质中准确区分检测出AFB1及其他真菌毒素。在回收率实验中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得到的回收率为 95.94%~107.12%,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检测方法不需要对核酸进行修饰标记,可节约成本,检测全过程操作简单,且不需要分离,在一个洁净的离心管内即可完成,可实现对AFB1的均相检测。 相似文献
11.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
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霉变粮食和饲料中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对其进行脱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氮源的培养基分离出9个菌株,对AFB_1的降解率均超过60%,其中YM-1菌株的降解率为91.48%。对YM-1菌株的16S rDNA基因进行测序及序列比对,表明该菌株为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AFB_1降解动力学研究发现,发酵96 h后YM-1绿脓杆菌可降解NB培养基中90.70%的AFB_1,在24~48 h内降解速度最快,降解率为82.99%。绿脓杆菌YM-1发酵液中的降解活性主要位于发酵上清液中,同时细胞对AFB_1也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蛋白酶K反应及热处理后的YM-1发酵上清液对AFB_1的降解率明显降低,可初步判断上清液中可能存在可降解AFB_1的酶类。将绿脓杆菌YM-1接种到含AFB_1的霉变玉米粉中进行固态发酵6 d后,玉米粉中的AFB_1降解了88.87%。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β-环糊精(β-CD)浓度、金属离子、脂肪醇、温度、pH、超声时间等因素对β-CD增强黄曲霉毒素B1(AFB1)荧光的影响,并根据Benesi-Hildebrand法和热力学方法分析了AFB1-β-CD包合物的包合特性.结果显示:增大β-CD浓度、添加Hg2+和异丙醇均能促进β-CD对AFB1的荧光增敏作用,且低温和酸性体系有利于包合反应的进行,但超声处理对包合反应无显著影响;该包合反应是放热反应且能自发进行,AFB1与β-CD在25℃下包合效果最好,包合比为1∶1,包合常数K=3.68×107 L/mol,ΔS=-0.11kJ/mol、ΔH=-74.03kJ/mol、ΔG=-42.38kJ/mol. 相似文献
13.
蚕豆中黄曲霉毒素B1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蚕豆中黄曲霉素B1的提取条件;分别考察了在不同超声波提取时间、不同超声波提取功率下、不同浓度的甲醇对黄曲霉素B1分离检测效果的影响;并用响应面设计探讨了不同条件的交互作用;找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的范围:甲醇浓度为49.90%~50.35%,提取时间为6.09~6.22 min,超声波提取功率为95.2%~97.1%。可为黄曲霉素B1的检测提供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57-61
以苦荞粉为原料,采用荧光光度法、HPLC和ELISA测定苦荞粉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从而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检测范围分别是1~25 g/kg、0.2~200 g/kg和0.1~5g/kg;平均相对误差分别是3.975%、4.288%和0.078%;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是79.91%、84.58%和90.11%;变异系数分别是7.803%、7.441%和0.358%;最低检测限分别是1.0 g/kg、0.2 g/kg和0.1 g/kg。因此,荧光光度法的回收率、精密度最低,检测范围较ELISA的检测范围宽;HPLC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最好,检测范围最宽;ELISA的准确度、回收率、精密度、灵敏度最高,但ELISA的检测范围最窄。 相似文献
15.
ELISA法检测红曲中的黄曲霉毒素B1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红曲中黄曲霉毒素B1的提取方法,发现在传统提取方法甲醇/水溶液(体积比1:1)直接提取的基础上加氯仿进行液液萃取后,进行ELISA法测定其含量,可以消除假阳性,同时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在加标质量分数分别为2.5,5,10/μg/kg时,加标回收率达到101%~146.8%,方法的重复性较好,变异系数小于13%,样品最低检测限达2.5μg/kg。 相似文献
16.
免疫亲和柱HPLC快速测定蜂蜜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和技术作为直接从样品中分离提纯黄曲霉毒素的特效手段 ,提取液挥干后 ,经衍生用HPLC荧光检测器测定。本法在样品添加 5μg/Kg黄曲霉毒素时进行十次测定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G173 .1 %、B191 .6%、G2 90 .2 %、B2 76.6% ,2 .5μg/Kg样品 1 0次测定的精密度分别为 :G11 1 84 %、B14 .2 8%、G2 1 3 .4 1 %、B2 1 4 .2 0 % ,本方法在 2 5pg~ 1 2 50pg范围内成线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G1:r=0 9990、B1:r=0 .9994、G2 :r=0 .9995、B2 :r=0 .9992。测定的最低检出量为 6.2 5pg。 相似文献
17.
玉米作为一种农副产品,在生产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一个在全国规模最大的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其副产品蛋白粉、喷浆玉米皮、胚芽饼的产量也是很大的。这些副产品主要要用作畜禽的饲料。随着人们对黄曲霉毒素的危害认识逐步加深的情况下,对这些副产品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越来越严格。本研究主要通过利用酶联免疫... 相似文献
18.
去除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友明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1992,(2)
本文介绍用机械碾磨、溶剂浸出、吸附、加热、放射、加酸碱、加NaC和氧化剂去除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稻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B1)。稻米样品经甲醇/水(80/20, V/V)粗提取,再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和三氟乙酸衍生化,最后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经检测,AFB1含量在0.01~2.50 ng范围内,所得到的AFB1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60.355x +0.054 3,相关系数为0.999 7。该方法检出限为0.1 μg/kg,加标回收率为89.26%~99.45%,SD为2.48%~3.74%。由于该方法操作的选择性高、灵敏度高、检测效果好,因此适于较大批量粮油作物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便于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赭曲霉毒素A(OTA)是由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等丝状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分布广泛,已经成为普遍的食源性污染物。由于它具有肝毒性、肾毒性及致癌致畸等作用,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找到一种OTA的高灵敏快速检测方法对保证食品安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电化学法具有设备简单、易携带、成本低、响应快等优点,结合核酸适配体(Apt)亲和力强、稳定性高、易于官能团修饰等优势,利用羧基化多孔碳(c PC)比表面积大等特性,以硫堇(Th)为电化学探针,制备了基于Apt和羧基化多孔碳-纳米金复合材料(c PC-Au NPs)的Th/c PC-Au NPsc DNA/Apt/Au E传感器,用于OTA的检测研究。不同电极的交流阻抗结果表明,Apt成功固定在Au E上,Apt与c DNA成功结合。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得到Apt的最佳孵育时间为1.5 h、Apt的最佳浓度为5μmol/L、Apt与c DNA的最佳杂交时间为2.0 h、c DNA的最优量为9μL。在最优条件下,建立标准曲线,在10-6~10-2μg/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6μg/m L。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快速,适用于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