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对煤层及顶底板围岩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利用现场试验方法测量得到了锚杆的拉拔力。基于FLAC3D软件程序分析了锚杆排距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发现当锚杆排距和间距为1.10 m和0.95 m、锚杆长度为2.40 m时,巷道围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施工成本最低。根据模拟分析最优结果,对锚杆支护技术方案参数进行了详细设计,两帮部位分别设置3根锚杆,顶板部位设置6根锚杆和2根锚索,同时利用金属网进行防护。将设计的锚杆支护技术方案应用到实践中,对各项围岩稳定性指标进行连续监测发现,支护效果良好,能够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4.
以某矿3107综放工作面大跨度切眼为研究对象,现场钻孔窥视分析了原支护参数下顶板裂隙发育规律,通过建立UDEC Trigon数值计算模型,对比了无支护及原支护参数下顶板破断情况、剪切裂隙和拉伸裂隙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补强锚索的优化支护参数.数值模拟及现场应用验证了优化支护参数能够有效控制顶板浅部以及深部裂隙的扩展... 相似文献
5.
景福煤矿15号煤顶板为坚硬的石灰岩,底板为松软的泥岩,在开切眼中采用常规的锚网索支护变形控制效果不理想,影响了正常安装。针对这一情况,现场调研了其变形特征,经分析研究认为跨度大、顶底板结构及煤层厚度变化大是巷道变形严重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桁架锚索为主的支护方式,分析了该支护方式的优点,优化了支护参数。矿压观测表明,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对巷道变形控制较好,顶板减沉效果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大断面开切眼支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铁峰煤业南阳坡矿8号煤层为典型的三软煤层,节理裂隙发育,自稳能力差.开切眼中部受水平应力影响,容易出现离层甚至冒顶.为保证该矿5704工作面开切眼的稳定,对大跨度开切眼的支护技术开展研究,提出采用以桁架锚索和单体锚索协同支护的方式.现场应用表明,巷道顶板稳定,下沉量小,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安装. 相似文献
7.
大跨度巷道围岩支护是当今巷道支护的一大难题。为解决大跨度巷道围岩控制困难的问题,以布尔台煤矿42202切眼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对42202切眼的支护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选取的最佳支护参数为:顶板锚杆间排距为1 000 mm×1 000 mm、锚索间排距1 800 mm×2 000 mm、副帮锚杆间排距850 mm×1 000 mm、正帮锚杆间排距850mm×1 000 mm,当遇构造带时采用补强支护方式,形成了最终支护方案。支护后,巷道最大两帮移近量和最大顶板下沉量分别为37 mm和28 mm,说明该设计支护方案能够满足大跨度切眼巷道围岩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锚杆支护的理论依据,以柳湾矿231103开切眼为例,对巷道锚杆支护参数,开切眼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采用锚网支护带来的技术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谢桥矿复合破碎顶板条件下的典型“三软”煤层中,采用锚网支护技术施工大跨度综放面切眼的成功经验。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开切眼传统的炮掘架棚施工方式,提供较好的安装作业空间,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5106切眼巷道为大断面和大跨度巷道,其支护难度较高.在对大断面和大跨度巷道破坏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锚网联合支护方式,并计算校核支护参数.矿压监测结果表明,该支护技术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深部巷道支护难、围岩变形量大等问题,采用TATW-2000岩石三轴试验机对研究区煤岩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得到了煤岩物理力学参数,然后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现有支护状态下巷道围岩的变形规律和巷道竖向、水平位移分布。研究为后期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破碎围岩分别采用锚杆支护、锚喷支护以及锚喷+锚索耦合三种支护方式下的支护效果,进而为破碎围岩巷道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提供参考。通过借助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不同支护条件下的破碎围岩巷道位移量、应力分布以及塑性区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采用锚喷+锚索耦合支护时,可以较好的控制巷道围岩的位移量、减小应力集中效应、缩小塑性区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4.
15.
大断面综采切眼联合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神东煤炭分公司石圪台煤矿大断面切眼为例,介绍了切眼断面参数、锚杆、托梁、钢筋网、锚索联合支护形式、施工工艺,通过矿压监测数据,对切眼联合支护形式进行分析,评价了切眼支护效果,证明采用联合支护形式是比较适合神东矿区的大断面切眼支护。 相似文献
16.
深井复杂条件下,回采工作面切眼巷道因断面大、跨度大成为支护难题,长期困扰生产矿井.以范各庄煤矿3221 S切眼巷道为例,分析大断面和大跨度巷道的破坏机理及支护原则,分别设计锚网索支护参数,通过采用顶板离层仪观测与十字测线位移观测及锚杆索测力计的监测手段,得出锚网索支护的巷道变形规律,采用"锚杆+锚索+钢带+托梁"构成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FLAC3D的基本原理及其求解过程;通过对某基坑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出了土钉支护基坑的位移场和土钉受力规律,说明了使用数值方法模拟基坑开挖的有效性,并为使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土钉支护基坑安全系数时土钉抗力取值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以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整装勘查矿区黑石沟矿段48线HSNCM48-1钻孔为例,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硐室开挖变形情况,根据模拟结果确定支护措施和监控点位置。对硐室开挖支护前后竖向位移、水平位移、总位移和塑性区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监控点开挖支护前后用多点位移计测量位移的真实值和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计算的模拟值分别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计算对比分析可以得到,运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的硐室围岩变形情况,对分析硐室的位移场、确定支护措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以兰州南绕城高速公路已加固典型路堑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AutoCAD及ANSYS软件建立所选典型边坡的三维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其在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科学评价,目的是为黄土类高边坡工程防护及安全设计提供参考.得出的结论为:当水平向地震加速度为0.1 g和0.2 g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水平向地震加速度为0.3 g时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水平向地震加速度为0.4 g时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研究表明,格构锚杆支护承受了大量拉张应力及剪应变增量等,效果显著,对边坡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该公路建设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加速度设计为0.2g,所以地震工况下的所选格构支护边坡处于稳定(稳定系数为1.15)状态,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