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
4.
5.
6.
矿井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任楼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任楼煤矿应用矿井无线电波透视技术探查工作面内地质构造及含水构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矿井无线电波透视技术是该矿探查工作面内隐伏陷落柱和断层等导、含水构造最有效的矿井物探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文章结合煤矿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基本原理角度阐述了该技术在煤矿应用中地质解析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准确圈定火成岩侵入造成的煤层变薄区,有利于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采用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对受火成岩侵入的采煤工作面进行了探测,基于综合曲线分析得到初始辐射场强与煤层吸收系数关系,进行绝对衰减层析成像重构,使用吸收系数β值大小可表征透视异常响应特征。层析成像结果与实际煤层厚度对比分析表明:1)火成岩侵入造成的煤层变薄区在绝对衰减层析成像图上有明显的透视异常反映,其分布范围与透视异常区基本吻合,无线电磁波透视探测煤层变薄区可行;2)异常区域吸收系数值β跟火成岩侵蚀厚度有关,根据异常区域吸收系数β与煤层吸收系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煤层残余厚度。 相似文献
13.
14.
为查明西山煤电西曲煤矿18401回采工作面影响开采的隐伏地质构造,为工作面的安全开采提供准确的物探地质资料,基于矿井无线电波透视理论,对18401工作面采用非均匀间隔观测系统进行无线电波透视探测,采用非均匀网格观测系统对回采工作面发射点和接收点进行加密布置,提高射线的覆盖密度,多次叠加提高信噪比。结果表明,针对回采工作面巷道边界未揭露、地质构造分布不明的情况,根据现场条件灵活采用非均匀间距观测系统,可以取得高精度的探测结果,提高工作面隐伏构造的探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求取工作面有效透视宽度,推导了适合坑透仪器实测场强值的工作面坑透实测场强值计算公式,其场强H变化取决于初始场强值H_0、收发距r和吸收系数β。对于相同初始发射场强值的坑透探测,场强传播距离的制约因素为吸收系数值β,β值越小,场强传播距离越大,越适合于坑透探测。提出了利用发射巷近场源区场强数据计算初始场强值,再利用该初始场强值和接收巷透视场强数据计算吸收系数的方法,计算结果比单独的透视场强数据或发射巷场强数据计算更加可靠。提出了煤层工作面坑透有效透视宽度计算公式,由工作面初始场强值、吸收系数值和背景场强值可以计算出坑透探测仪器在某个工作频率探测下的工作面有效透视宽度。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矿工作面实际坑透探测资料表明,利用双巷实测的场强数据所计算的初始场强、吸收系数是客观的,由初始场强值、吸收系数值和背景场强值所确定的工作面有效透视宽度值是可靠的,可以合理地指导工作面坑透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查明回采工作面的隐伏地质构造,采用无线电波探测基本理论和层析成像方法,结合霍尔辛赫回采工作面的构造特点,建立了典型陷落柱正演模型,并基于SIRT算法对模型进行反演,研究其综合曲线变化特征与衰减系数变化规律特征;结合霍尔辛赫实际探测资料,准确预测了工作面内的隐伏陷落柱。研究结果表明:在场强、测点编号曲线平面图中,在均匀煤层中,场强值呈上凸圆弧形中心对称分布;当电磁波穿透陷落柱时,场强值会以陷落柱为中心,呈"V"型下凹对称分布;在相对衰减系数成果图中,陷落柱形成的异常区呈条带状分布,陷落柱呈条带状分布,通过横向、纵向交叉准确定位异常;当工作面较短时,可优化观测系统,加密观测可提高无线电波透视探测的纵向分辨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准确预测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富集区情况,基于矿井无线电波透视理论,对瓦斯压力与无线电波透视曲线变化关系进行了物理试验,并根据井下回采工作面实际情况进行了煤层瓦斯富集区的无线电波曲线变化特征的正演模拟,探讨了无线电波透视探测瓦斯富集区的曲线特征,并在煤矿井下进行试验。研究得出,煤层瓦斯压力与无线电波透视衰减曲线呈现一致性变化,煤层瓦斯富集区的存在会造成无线电波坑透的异常区域,相对于正常煤层接收机接收值来说,煤层瓦斯富集区的异常曲线整体呈现接收值偏小,而且中间区域衰减的更大些,两边相对衰减的小些,形成一个“蝙蝠”形状。经过在煤矿井下的实验验证,无线电波透视成果结合地质资料分析,可以用来较为准确地划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采煤工作面的地质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更为精确地探测工作面内的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以往的井巷地质编录和地质分析已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而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又称坑透)具有理论成熟、施工快速简便、探测效果明显的优点,通常用来探测采煤工作面中的断层、破碎带、陷落柱、薄煤带等地质构造异常体,是煤矿中常用的一种物探勘探技术。对无线电波透视的探测机理进行了简单论述,使用多频段结合的探测方法,以实例准确地探测出复杂底分层工作面内煤厚的变化情况,划定采煤工作面内的薄煤区和相对厚煤区,为矿井的生产安排提供决策依据,避免了不必要的投入。经过实际回采的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较好地指导了煤矿综采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