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某污水处理厂初沉池污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YS2,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茵。该菌株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最佳条件下的絮凝率为95%。絮凝活性分布试验结果表明,YS2所产生絮凝剂的活性成分全部存在于离心后的沉淀中。其发酵茵液在pH值为5~7、投量为2%(体积分数)、助凝剂采用CaCl2且其投量为0.8g/L时对4g/L的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最佳。该微生物絮凝剂也可用于废水脱色,但脱色时间较絮凝时间要长。  相似文献   

2.
用富集-分离-筛选的方法从花园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两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研究2B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培养液中pH值变化情况及絮凝活性等,从而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成正相关,且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和稳定性。环境因素对絮凝剂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2B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H值为7~9,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72h,通气量为150r/min。研究表明,2B菌株所产絮凝剂絮凝高岭土悬浊液的最适宜pH在大于7的偏碱性条件下,Ca^2 、Mg^2 和Al^3 等金属离子对其絮凝具有促进作用,絮凝率可高达94.6%。  相似文献   

3.
对吸附架桥机理主导下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的絮凝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絮凝剂投加工况,对比分析常规絮凝与多级絮凝在污染物去除效果、絮体性能、絮体生长动力学与污泥调理能耗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投药量下,两级絮凝的出水浊度低于三级絮凝和常规絮凝,两级絮凝在最少的APAM投加量(2 mg/L)下达到最低的出水浊度(19.53 NTU);与常规絮凝相比,两级絮凝的絮体成长速率、平均粒径和沉降速率分别增加12.67%、30μm、36.74%。两级絮凝在投加间隔为240 s、投配比为1∶1条件下絮凝效能最优,出水浊度为15.34 NTU,絮体沉降速率为1.1 NTU/s,絮体密度达到1.123 4 g/cm3。絮体破碎再絮凝过程中,两级絮凝与常规絮凝破碎后均能恢复至破碎前水平,但破碎后均出现不可逆的絮体结构破损,粒径在0~100μm的絮体颗粒增多,粒径>400μm的絮体减少,破碎后两级絮凝的絮体强度因子(68.15%)高于常规絮凝(41.63%),两级絮凝的絮体强度和抗破碎剪切能力更高。在剩余污泥调理方面,两级絮凝产生的污泥只需要投加40mg/L的APAM就可以达到最低的滤饼含水率(75.5%)。因此,两级絮凝可以显著提升除浊效能与絮体性能,是强化絮凝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与絮凝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温度为30℃、转速为150 r/m in、培养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利用二株芽孢杆菌F2和F6经纯培养分别得到生物絮凝剂1#和2#,将双菌按照1∶1混合培养得到生物絮凝剂3#。采用5 g/L的高岭土配水进行混凝杯罐试验,发现3#生物絮凝剂的絮凝能力优于1#和2#,其絮凝活性物质主要为菌体分泌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3#生物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为:絮凝剂投量为6 mL/L,助凝剂CaC l2的投量为15 mg/L,pH值为8.5,水温为(30±1)℃,采用二段式搅拌(第一段的搅拌速度为160 r/m in、搅拌时间为40 s,第二段的搅拌速度为40 r/m in、搅拌时间为280 s),絮凝率可达98.2%;各因素按照影响絮凝效果的强弱排序为:pH值>水力条件>水温>絮凝剂投加量>CaC l2投加量。  相似文献   

5.
炼油厂剩余污泥絮凝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絮凝剂的投加顺序、温度、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投加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丙烯酰胺(PAM)时,应先投加PAFC再投加PAM,此时的絮凝效果较好.PAFC的絮凝性能受pH的影响较大,其最适pH值为7.5~8.5;PAM和复合絮凝刺PAFC/PAM的絮凝性能受pH的影响均较小,二者的适应性均很强,其最适pH值均为8.0~8.5.当污泥温度为30~55℃时,各絮凝剂的絮凝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对复合絮凝剂PAFC/PAM来说,应将水温控制在40~55℃之间,此时的絮凝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利用脱水污泥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及其絮凝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为原料,通过超声波破碎、丙酮沉淀及冷冻干燥得到了微生物絮凝剂JT06,同时对该絮凝剂的制备条件及絮凝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制备条件为:污泥浓度为100g/L,破碎时间为15min,以2倍体积的丙酮提取。该絮凝剂在pH值为1~4时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活性较强,没有金属阳离子的助凝作用仍可取得较高的絮凝率;当pH〉4时,不同的金属阳离子具有不同的助凝作用。絮凝体系中的CaCl2溶液浓度与絮凝剂投加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CaCl2溶液的浓度越高则絮凝剂的最适投加量越大。  相似文献   

7.
压裂废液的高黏度导致其流动性差,投加的PAC、PAM等常规处理剂在废液中很难扩散,传质作用慢,造成絮凝沉淀时间长,絮体虚浮、泥量体积比大,处理效果差。投加膨润土可改善高黏度压裂废液絮凝处理效果,缩短沉降时间。实验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膨润土加量800~1 000mg/L,PAC加量200~300 mg/L,投加膨润土后搅拌1~2 min;混凝处理后悬浮固体去除率97.5%,石油类去除率88.6%,污泥体积减少50%以上,沉降时间缩短90%。  相似文献   

8.
二次微絮凝强化过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跃国 《山西建筑》2011,37(20):125-126
为提高过滤效果,开展了二次微絮凝强化过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作为微絮凝剂,可以明显改善过滤效果,PAM投量为0.01 mg/L,微絮凝时间为2 min条件下,出水浊度,CODMn,UV254的去除率增加了6.6%,5.6%和6.2%。滤池的水头损失增长规律与常规过滤工艺基本相同。初滤水浊度明显降低,相比于未进行二次微絮凝的滤池而言成熟期可以缩短为30 min~40 min左右。  相似文献   

9.
混合菌利用制酒废水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成都某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了2株絮凝剂产生茵,初步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ifaciens).利用制酒废水替代成本较高的传统培养基对这两株菌的混合菌(HXJ-1)的最佳产絮条件和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HXJ-1的最佳产絮务件:废水COD为12 000 mg/L,C/N值为20:1,相对接种量为10%(体积分数,菌体浓度为1×108个/L),初始pH值为3.6(制酒废水自然pH),摇床转速为120r/min,培养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发酵24 h所产生的絮凝剂XJBF-1)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平均为89.50%.以浓度为l g/L的高岭土悬浊液(93 mL)为试验对象,得出了XJBF-1的最佳絮凝条件,即:絮凝体系的pH值为7;絮凝剂用量为2 mL;以l%的CaCl2为助凝剂,其投量为5mL.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2)
针对工业化培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时存在的采收困难以及后续上清液的循环利用问题,设计了培养小球藻的新型循环模式,具体操作步骤为:用气升式反应器培养小球藻→加入壳聚糖絮凝→过滤藻体得上清液→在上清液中补加营养成分→加入气升式反应器中再用于培养小球藻。结果表明:在5次小球藻循环培养中,后4次循环培养藻体的生长速率和收获期浓度均比第1次培养的稍高;用壳聚糖作为絮凝剂时其絮凝效果较好,且未产生絮凝抑制性;每次循环时在上清液中定量补加营养成分,NO3--N、PO34--P含量变化均在无抑制积累的范围内。说明利用壳聚糖作为絮凝剂采收小球藻的效果及利用上清液循环培养小球藻的效果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