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和血管介入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6年以来6例急性肾梗死患者的诊治情况,明确诊断为急性肾梗死后即行肾动脉抽吸溶栓治疗。结果6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均获得明确诊断,行肾动脉抽吸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梗死灶血流完全或部分恢复。结论急性肾梗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是首选的诊断方法;肾动脉抽吸溶栓是治疗急性肾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时性腔静脉滤器置入在外周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中预防异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10例下肢静脉血栓及1例永存动脉干合并右颈内静脉血栓的患者,分别经静脉置入临时性腔静脉滤器后,用大量尿激酶顺行或全身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11例患者经7~15d的治疗后症状消失,血栓完全或部分溶解,血管开通,取出临时性腔静脉滤器,未出现并发症及异位栓塞.结论置入临时性腔静脉滤器在外周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中是预防静脉血栓脱落导致异位栓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比较经皮血栓抽吸联合导管内溶栓与单纯经患肢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效果。方法 78例造影诊断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33例)经患肢足背静脉滴注尿激酶;B组(45例)导管置于血栓内,先抽吸部分血栓,再置入溶栓导管,滴注尿激酶。对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患肢消肿率、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总体有效率A组87.9%,B组100%;大腿消肿率A组(52.9 ± 23.6)%,B组(65.1 ± 14.2)%;小腿消肿率A组(66.0 ±21.4)%,B组(72.5 ± 10.6)%,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治疗时间长于B组,尿激酶使用量及并发症也多于B组;A组15例治疗后取出下腔静脉滤器,B组34例。随访半年,A组6例复发,B组无复发。结论 经皮血栓抽吸联合导管内溶栓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经患肢足背静脉溶栓,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患肢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A组(21例),经患肢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B组(25例)。对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静脉通畅度、患肢消肿率、穿刺置管消耗时间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总体有效率A组95.2%;B组96.0%;消肿率A组(86.6±20.0)%,B组(85.7±14.6)%;静脉通畅度A组(57.9±19.4)%,B组(57.7±19.3)%。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消耗时间少于B组(P<0.05),大隐静脉穿刺难度低于静脉。大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静脉置管(P<0.05)。结论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溶栓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2003年4月~2004年10月,32例左下肢DVT患者施行了溶栓导管置入术,采用抗凝及经溶栓导管脉冲式灌注尿激酶治疗.其中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11例、行髂总静脉球囊扩张术10例,行髂总静脉支架置入术2例.结果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为(7.7±2.3)d.下肢水肿完全消退28例,部分消退4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29例,其中12例存在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血栓部分溶解3例.无出血、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溶栓导管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选择眼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插入眼动脉局部溶栓治疗12例中央动脉血栓形成致视力障碍患者.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正确诊断,早期应用超选择局部溶栓、扩血管并尽可能应用较大剂量溶栓药物,可能比其他治疗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病例共5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观察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治愈10例(17.8%),有效38例(67.9%),无效8例(14.3%),总有效率为85.7%。发生并发症11例(19.6%);与导管溶栓直接相关的并发症6例(10.7%),包括穿刺点血肿5例(8.9%)和脑畸形血管破裂出血1例(1.7%)。结论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近期脑栓塞患者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经导管直接溶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8例心房纤维颤动(房颤)患者,突发脑栓塞近期内再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其中左髂总动脉2例,股动脉4例(左侧3例,右侧1例),右侧动脉2例。采用团注联合持续溶栓方法行导管灌注rt-PA溶栓治疗,其中3例行血管球囊扩张术,1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平均持续灌注时间3.6h,rt-PA用量23.6mg (20~28mg )。血管完全再通率100%,临床完全缓解率7/8,仅1例患者因胫前、胫后动脉远端闭塞残留静息痛。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6/8),血管鞘周围渗血(2/8),血尿(1/8)。头颅CT检查无颅内出血。随访3~6个月,无下肢动脉栓塞复发或血栓形成,1例患者死于再发脑栓塞。结论对于房颤合并近期脑栓塞患者,用rt-PA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途径治疗门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经颈静脉途径治疗21例门静脉血栓患者,包括门静脉内置管药物溶栓和(或)机械性碎栓抽吸清除血栓,对残存狭窄进行球囊扩张并植入内支架.对于合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者血栓清除后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结果 18例患者门静脉得到开通,患者消化道出血、腹水及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2例建立了门体分流道的患者术后发生肝性脑病,经药物治疗得到控制.治疗失败的3例患者,其中1例住院期间因消化道出血死亡,另2例给予药物治疗.结论 经颈静脉途径介入治疗门静脉血栓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综合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0月的10例APS合并DVT病例的临床资料。单纯抗凝组(A组)4例,经颈内静脉置管溶栓并联合全身抗凝组(B组)6例,术后均口服华法林至少1年。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A组治疗前两大腿周径差为(5.55 ± 0.51)cm,治疗后为(1.85 ± 0.31)cm,B组治疗前两大腿周径差为(5.13 ± 0.45)cm,治疗后为(0.95 ± 0.26)cm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腿周径均有缩小(均P < 0.01),B组较A组明显(P < 0.05)。B组消肿率比A组消肿率高[(81.7 ± 4.1)%比(67.3 ± 3.6)%,P < 0.01]。B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A组[(13.83 ± 0.75)d比(20.75 ± 2.63)d,P < 0.05]。A组3例有效,1例无效;B组患者均治愈。结论 经颈静脉置管溶栓联合全身抗凝治疗APS合并DVT疗效明显,并且安全、省时;单纯抗凝治疗疗效有限。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56例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DVT患者,采用经导管接触溶栓、球囊扩张闭塞/狭窄段或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差、远期通畅率。结果 256例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DVT患者中232例(90.6%)血栓完全溶解,24例(9.4%)部分溶解,治疗前后患肢大腿与小腿周径差分别为(7.12±2.15) cm、(4.57±2.81) cm。206例髂静脉重建患者中单纯球囊扩张46例,球囊扩张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160例;平均随访15个月(9~24个月),单纯球囊扩张患者失访3例,出现髂静脉闭塞26例(60.5%),血栓后综合征(PTS)21例(48.8%),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患者失访11例,支架狭窄/闭塞13例(8.7%),PTS 15例(10.1%),两组闭塞/狭窄、P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导管接触溶栓、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闭塞(ARAO)实施综合性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本组对16例ARAO患者(16支闭摩血管)行经皮肾动脉开通术、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根据超声和DSA复查结果判断肾动脉通畅情况,并对术后中、远期血压和肾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93.8%)开通成功,1例开通失败.15例随访9~24个月,其中3例死亡.根据随访终点结果,血压治愈者3例,改善者7例,无效者2例,临床获益为83.3%(10/12);肾功能改善者2例,保持稳定者6例,继续恶化者4例,治疗有效率为66.7%(8/12).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闭塞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可获得满意的降压效果,对肾功能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部分血栓已蔓延至下腔静脉的患者在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28例患者均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术中造影检查明确诊断;5例行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所有患者均经颈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于髂股静脉进行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溶解率100%,溶栓后均予以球囊扩张左髂总静脉,其中6例置入髂静脉支架。术后肢体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3~12个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滤器置入、经颈静脉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40例晚期肝癌伴门脉癌栓病人介入治疗疗效和肝动脉栓塞安全性.方法靶血管内灌注化疗并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结果经介入治疗后病人存活6个月至18个月不等,较文献报道仅生存平均14周为佳.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门脉癌栓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比较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伴下腔静脉(IVC)混合型血栓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BCS伴IVC混合型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22,机械性血栓抽吸后辅以尿激酶溶栓和血管成形术)和对照组(n=21,单纯尿激酶溶栓后辅以血管成形术)。 结果研究组IVC-右心房压力差由术前(25.2±4.1) cmH2O改善至术后(9.1±1.6) cmH2O,对照组IVC-右心房压力差由术前(23.3±5.1) cmH2O改善至术后(8.9±1.9) cmH2O,两组间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栓完全溶解率分别为68.2%(15/22)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溶栓天数、尿激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3.4) d、(25.4±13.9)×105 U、0%,低于对照组(10.3±4.1) d、(40.8±15.7)×105 U、1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24.5±12.7)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再狭窄率分别为9.1%(2/22)和4.8%(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溶栓治疗BCS伴IVC混合型血栓效果与单纯导管溶栓相当,但溶栓天数较少、尿激酶用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小隐静脉入路血管腔内介入方法治疗髂-股静脉血栓(I?蛳 FVT) 的疗效。方法 对28例I?蛳 FVT患者从健侧股静脉逆行插管失败,改行患侧小隐静脉切开置管溶栓并辅以导丝碎栓、导管抽吸、球囊导管顺次扩张;髂静脉流出道狭窄者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结果 28例急性及亚急性I?蛳 FVT患者经患侧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的患者,全部成功置管,溶栓导管侧孔段位于髂静脉至腘静脉间;7例取得明显的疗效, 表现为患肢肿胀迅速消退, 疼痛消失, 肢体松软, 活动恢复正常; 17例患肢肿胀减轻,患肢活动度接近正常,造影血流大部分恢复,好转出院; 4 例症状改善不明显。全部病例均未发生肺梗死。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6 ~ 24个月,平均14.6 个月,静脉通畅无陈旧血栓18例,有陈旧血栓、静脉腔 > 70%者5例,复发2例,静脉血栓后遗症3例。随访病例中,无下腔静脉阻塞、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经小隐静脉入路留置溶栓导管辅助介入血栓清除的技术治疗I?蛳 FVT, 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创伤小,临床可予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杜猛  张锦生 《工业加热》2011,(11):858-861
【摘要】 目的 比较导管介入直接溶栓和系统性溶栓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 自2008年8月- 2010年8月采用导管介入直接溶栓和系统溶栓治疗44例DVT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2.3 ± 8.7)岁,其中23例接受导管直接溶栓治疗,21例接受系统溶栓治疗。所有病例患DVT的平均时间为(5.9 ± 4.5)d。通过外周静脉或介入导管输注尿激酶进行治疗。溶栓后残留静脉狭窄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和(或)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导管直接溶栓组中 20例(86.9%)栓塞静脉段复通,3例(13.0%)行PTA治疗,残留狭窄以支架成形治疗。系统溶栓组21例中,4例(20%)栓塞静脉段复通,1例并发肺栓塞死亡。结论 在治疗急性DVT中,导管直接溶栓法疗效优于系统溶栓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综合性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并就相关临床资料和并发症进行总结。方法 收集2000年8月- 2010年8月DVT患者196例,先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管行髂股静脉造影明确血栓部位与程度。196例中,放置下腔静脉滤器185例,髂静脉支架21例,采用经导管溶栓、扩张球囊破栓。若球囊对狭窄部扩张疗效较差,则植入支架,196例中36例髂总静脉植入支架。对髂、股静脉开口闭塞者行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根据溶栓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如团注法、滴注法和双路法。结果 185例滤器放置成功率为100%,留置导管时间3 ~ 11 d,平均6.8 d。治愈136例,明显有效4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8%。结论 采用综合性介入治疗技术治疗下肢DVT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