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为了明确碘化油肝动脉栓塞与脾动脉栓塞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我们以狗为对象进行实验研究。经麻醉后切开狗的腹腔,从肠系膜静脉插入导管至门静脉,测得正常值后,阻断脾动脉测压,然后插导管至肝动脉灌注碘化油,并观察门静脉压力。我们测得狗的正常门静脉压力为5.79±0.32mmHg,阻断脾动脉2分钟后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P0.05),灌注至5ml 时门静脉压力进一步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6.5ml 时门静脉压力差异更加显著。实验证明阻断脾动脉能降低门静脉压力,肝动脉灌注碘化油能使门静脉压力上升,并与灌注碘化油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左支分流道内支架位置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门静脉左支TIPS术治疗的527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支架是否进入门静脉主干分为门静脉左支组(n=318)和门静脉主干组(n=209),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分流道血流动力学、支架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等。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1年门静脉左支组分流道流速及流量参数均显著高于门静脉主干组(P<0.05)。1年随访期间门静脉左支组、门静脉主干组分流道功能异常率分别为1.26%(4/318)、5.74%(12/209)(P=0.003),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0.31%(1/318)、4.31%(9/209)(P=0.001),再出血率分别为0.94%(3/318)、2.87%(6/209)(P=0.095)。结论 TIPS术中穿刺门静脉左支并将支架留植左支内,能获得较低的分流道功能异常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碘油门静脉造影以往多采用剖腹门脉置管来实现。笔者对18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脾静脉灌注碘油的方法,完成门静脉造影,造影全部成功。术后没有发生脾破裂,脾出血及明显肝功能损害;18例肝肿瘤(直径1~18 cm)平片和 CT 扫描,瘤内及瘤周没有发现碘油沉积。笔者推测这是瘤内、瘤周的门脉分支高压或存在离肝血流的结果;本法有3例3 cm 以下的小结节灶检测数比常规 CT多,提示本法的敏感性可能与动门脉 CT 相似,从平片和 CT 观察瘤内及瘤周并没有象肝动脉灌注碘油那样有碘油充盈,而是呈充盈缺损,相反,正常肝组织分布碘油,这使得笔者对门脉置管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作用产生疑虑。  相似文献   

4.
王军  施东华  华静  沈加林 《工业加热》2017,(11):1022-1024
【摘要】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前后脾静脉、门静脉压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4例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术治疗,手术前后均采用直接测压法检测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并对比压力变化。术后1~2个月行增强CT复查。 结果 PSE术后脾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7例门静脉压力下降明显(>2 cmH2O)。术后复查增强CT显示多数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PSE术可有效降低脾静脉压力,在降低近期门静脉压力方面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脾穿刺门静脉CO2-DSA造影效果及其对肝脏肿瘤侵犯门静脉的评估价值.方法21例患者,原发性肝癌15例,转移性肝癌6例.以26 G超细针在B超引导或透视定位下经皮穿刺至脾内,行CO2-DSA.结果19例清晰显示门静脉4级以上分支,图像质量优,门静脉分流显示清晰.9例门静脉分支受压移位,2例门静脉主干阻塞,2例肝内门静脉左支主干阻塞,1例门静脉左支主干严重狭窄,3例胃底静脉曲张,1例失败.术中8例患者无任何不适,10例患者有轻度腹部不适,2例有恶心感,1例腹痛,B超示脾包膜下血肿.结论经皮细针穿刺脾实质 CO2-DSA 可以清晰地异示门静脉及分支结构,显示肿瘤对门静脉分支的压迫或门静脉内癌栓,手术简单、快捷、创伤小,熟练的操作可避免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暂时性肝静脉(HV)阻断下经肠系膜上动脉(SMA)化疗及肝动脉(HA)化疗的价值.方法 10条犬,每犬均行4组实验并作自身对照.于灌注5-氟尿嘧啶(5-Fu)以后0.5、5、10、15、20、30、60 min抽取门脉血各5 ml,测定血药浓度,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阻断组5-Fu的峰浓度及药时曲线下的面积明显高于单纯组,药物总清除率阻断组低于单纯组.肝静脉阻断下肝动脉造影显示阻断区末梢分支增多,肝段浓染明显.结论暂时性阻断肝静脉经肠系膜上动脉、肝动脉灌注5-Fu,可以提高门脉及局部肝组织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门静脉系统置管直接测定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栓塞前后门静脉压力的改变;定量分析门静脉压力与门静脉高压症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对18例肝癌合并中央型APS患者APS栓塞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同时行经皮门静脉穿刺置管,测定APS分流道闭塞前后门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2周行肝脏彩超及胃镜检查.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门静脉主干压力显著降低,下降幅度为5.4%~33.3%,平均降幅为20.1%;栓塞后门静脉直径缩小,血流速度加快(P<0.01);13例门静脉主干呈离肝血流患者,术后有7例转为向肝方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高压症常继发于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腹水,同时亦可引起脾功能亢进.众多临床研究证明,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总结近年来门脉高压症、脾肿大的发病机制,分析门脉高压与脾脏肿大的血流动力学关系,综述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原理和临床应用现状,并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和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介入栓塞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或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结果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手术成功率97.9%,止血率达100%。术中弹簧圈移位1例,发生以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为特点的迷走反射4例;术后出现顽固性(胸)腹水4例,腹腔内出血导致死亡1例。术后连续随访1年:在前6个月内2例死于肝衰竭,再出血2例;在后6个月内3例失访,再出血5例。结论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技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注意手术操作细节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前使用经皮经肝钢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VE)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1月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8例,分为两组,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 < 50%、接受PVE者设为PVE组12例,其中10例最终接受联合扩大肝切除者设为PVE肝切除组;同期未行PVE而接受扩大肝切除术者为非PVE切除术组(16例)。PVE均为伴有梗阻性黄疸的Ⅵ型肝门部胆管癌,11例PVE前行预保留肝选择性胆管引流,PVE前血清胆红素(TB)为(98.0 ± 60.8)(12.4 ~ 167.9) μmol/L。PVE采用经皮经肝、同侧或对侧门静脉穿刺,放置多枚弹簧圈栓塞门静脉分支。记录PVE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体积、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比较PVE肝切除组与非PVE肝切除组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例PVE均获得成功,10例PVE后顺利施行扩大肝切除术,1例(1/12)因发现远处转移未行手术,另1例(1/12)因PVE后预保留肝叶增生不全未行手术。栓塞术后2周预保留肝叶体积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未出现严重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VE在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前的临床应用可行、有效和安全,能有效的诱导未栓塞肝叶的增生肥大,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增加手术切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和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PSE)后肝、脾血流动力学的远期变化.方法 对1 720例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和脾亢患者行PSE,观察其1~5年病死率,分析其死亡原因,对生存期达5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600例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肝、脾血流动力学及血象、脾脏大小、并发症等变化.结果 PSE后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具有明显变化,消化道出血次数和量明显减少;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明显上升;术后2个月脾脏开始逐渐缩小,3个月后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E可明显改善肝、脾血流动力学,降低门脉压力,改善脾亢症状,减少消化道出血机会,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显著且稳定,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合适的门脉局部给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途径.方法采用四氧化碳(CCl4)诱发的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将哌唑嗪分别从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输注和脾直接穿刺给药,比较4种途径给药后门脉压(PVP)、下腔静脉压(ICV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哌唑嗪经门脉、肝动脉和脾脏注入使PVP平均下降18.6%、18.6%和14.8%,三者无明显差别,明显高于下腔静脉注入,后者平均下降10.3%,经门脉、肝动脉和脾脏注入使MAP下降分别为:12.4%、14.5%和18.9%,明显低于下腔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梯度(PPG)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间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静脉楔入压(WHVP)、肝静脉游离压(FHVP)、下腔静脉压(IVCP)、门静脉压(PVP)资料,同时计算HVPG和PPG,Spearman秩和检验分析WHVP与PVP、FHVP与IVCP、HVPG与PPG相关性。结果 17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平均WHVP、PVP分别为(25.88±6.40) mmHg、(27.65±6.20) mmHg,两者呈正相关(r=0.914,P<0.01),斜率为0.883;平均FHVP、IVCP分别为(7.24±2.80) mmHg、(7.76±2.90) mmHg,两者呈正相关(r=0.815,P<0.01),斜率为0.847;平均HVPG、PPG分别为(18.65±6.60) mmHg、(19.94±6.56) mmHg,两者呈正相关(r=0.875,P<0.01),斜率为0.868。结论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HVPG与PPG、WHVP与PVP、FHVP与IVCP有较好相关性,临床上可用HVPG反映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PG。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榄香稀持续灌注治疗存在肝动静脉或肝动脉门脉瘘的肝癌的疗效。方法62例存在肝动静脉或肝动脉门脉瘘的肝癌患者给予榄香稀经肝动脉留置导管持续灌注治疗。术后定期复查ALT、AST、T-BIL、WBC、AFP等指标以评价肝功能及肿瘤变化,同时还行肝脏CT或MRI及经肝动脉造影观察肿瘤体积、数目的变化及瘘口封堵情况。结果35例(56%)患者肝动脉造影显示原有的瘘口基本闭塞,同时AFP的数值亦有所降低;17例(27%)患者肿瘤体积明显缩小(>50%)。12例(19%)患者生存期超过24个月,其余50例(81%)患者生存期为7~15个月。结论经肝动脉留置导管持续灌注榄香稀治疗存在肝动静脉或肝动脉门脉瘘的肝癌是一种既有效封堵瘘口又最大程度灭活肿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手术不能切除的肝细胞肝癌(HCC),化疗栓塞前后形成肝外侧支动脉(ECAs)的来源类型和形成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手术不能切除的肝癌,形成39支肝外侧支动脉供血,接受化疗栓塞术前后的病史、肝脏的电子机算机断层扫描片(CT)和肝脏血管数字减影片(DSA),研究HCC的ECAs来源类型与肝癌在肝内的部位、肝癌的大小和接受化疗栓塞的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ECAs来源类型分别源于胸廓内动脉(5.1%)、右肋间动脉(7.7%)、胃左动脉(12.8%)、右膈下动脉(38.5%)、大网膜动脉(2.6%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求经门静脉及肝动脉途径肝内移植微囊对肝功能及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海藻酸钠在无菌条件下制作成为直径50 ~ 500 μm的微囊。将健康雄性犬20只随机分为V组和A组,V组为经门静脉移植组,再分为V1、V2组,A组为经肝动脉移植组,再分为A1、A2组;每组动物5只;V1、V2、A1、A2组分别移植微囊16 000个/kg、32 000个/kg、 32 000个/kg、48 000个/kg。微囊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经B超检测动物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前及术后预设时间抽血检测肝功能。结果 A组术中、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V组移植术中门脉血流减慢,但较快恢复;术后1周及以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ALT、AST短期内均不同程度升高,24 h达峰值,V组升高幅度较A组大;相同移植途径、随移植量增加ALT、AST升高更明显;2周后ALT、AST逐渐恢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大剂量微囊肝内移植可造成对肝脏的明显损害,经肝动脉肝内移植损伤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TIPS术治疗的19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既往接受过脾切除断流术48例(A组),未接受脾切除断流术144例(B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缓解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TIPS术后192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随访5~65个月,平均(35.13±7.68)个月。TIPS术前、术后A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B组(P<0.01),A组术后远期肝功能优于B组(P<0.05),A组术后肝性脑病(HE)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分流道通畅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随访9~64个月,TIPS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可在短期内有效缓解。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Child- Pugh评分(HR=1.653,95%CI=1.721~3.298,P=0.003)、HE(HR=1.023,95%CI=0.908~0.965,P=0.008)及脾切除(HR=0.981,95%CI=1.019~1.584,P=0.041)是影响术后H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效果良好。术前接受脾切除断流术对术后支架分流道通率及生存率无明显影响,术后HE发生率较低,可能获得较好的远期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门静脉瘤栓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进行CT引导下门静脉瘤栓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每周1~2次,1~3次为一疗程,每例1~2个疗程,疗程间隔1个月,治疗后随访6个月~5年.结果 20例中,17例(85%)瘤栓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例(10%)瘤栓消失,15例(75%)瘤栓缩小或无进展,3例(15%)无效.结论 CT引导下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门静脉瘤栓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治疗病例的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