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HVBCS)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误治分析。方法13例误治的HVBCS患者,5例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8例行下腔静脉支架植入。分析13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经DSA造影进一步证实后予肝静脉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表现,无明显下腔静脉阻塞症状。CT或(和)MRI 示肝尾状叶明显增大,DSA示下腔静脉呈外压性狭窄。13例均成功实施肝静脉成形术;其中4例行单纯PTA,9例行PTA+支架,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HVBCS的下腔静脉狭窄不是其本身病变,而是肝尾状叶代偿性增大压迫所致。肝静脉成形术是一种正确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204例BCS患者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分别为下腔静脉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肝静脉开通术和扩张术;经颈静脉或下腔静脉的肝静脉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及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结果BCSⅠa型22例进行了介入治疗,成功率95.5%(21/22);Ⅰb型成功率81.8%(9/11);Ⅱa型成功率97.3%(109/112);Ⅱb型成功率92.9%(13/14);Ⅲa型成功率88.9%(8/9);Ⅲb型成功率100%(2/2);Ⅳa型成功率92%(23/25);Ⅳb型成功率88.9%(8/9)。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急性心功能不全2例;肺动脉栓塞4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对比剂外溢3例;心律失常2例;心脏压塞1例。讨论介入治疗BCS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大球囊导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肝静脉(HV)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CS)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HV阻塞型BCS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MRA明确诊断,其中HV膜性闭塞36例,节段性闭塞44例。PTA术中78例经颈静脉途径,2例经皮穿刺途径结合右颈静脉途径行HV球囊扩张。术后随访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HV通畅情况, Kaplan- Meier曲线评价首次及再次通畅率。结果 80例BCS患者HV均成功开通。HV- 下腔静脉压差由术前平均(27.7±10.3) cmH2O(1 cmH2O=0.098 kPa)下降至术后平均(9.2±6.8) cmH2O,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2.1,P<0.01)。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2~73个月,平均(34.2±18.3)个月。19例发生HV再狭窄(膜性5例,节段性14例),均经再次球囊扩张治疗成功。膜性和节段性闭塞患者术后1、3、5年首次通畅率分别为97.2%、91.1%、82.0%和83.7%、71.4%、58.0%(P=0.027),再次通畅率分别为100%、97.2%、93.3%和97.6%、90.9%、77.8%(P=0.245)。1例术后1年死于肝衰竭。结论 大球囊导管PTA治疗HV阻塞型BCS患者安全可行,膜性闭塞型患者中远期疗效较好于节段性闭塞型患者,对多次复发的节段性闭塞型患者推荐植入支架。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6例下腔静脉双膈膜性 Budd-Chiari 综合征(BCS)的介入治疗结果,其中5例表现为下腔静脉长段阻塞,1例为短段阻塞,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由于采取了分次破膜,明显降低了开通的难度和风险。作者认为:血管内支架(EMS)植入可有效地防止双隔膜性 BCS 术后再狭窄,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6.
许伟  祖茂衡 《工业加热》2012,(9):707-710
【摘要】 循证医学理念带来了现代临床医学的深刻变革,循证医学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作为现代医学极具发展潜力的介入放射学, 引入循征医学思想指导介入治疗决策, 是介入放射学能否持久、 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布-加综合征是充分体现介入治疗优势的重要范例。以循证医学本质为基础, 作为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方法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整体疗效的迫切要求, 也是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规范化治疗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总结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3D-Angio)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 23例经常规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动脉狭窄患者,行3D-Angio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16例患者分别在行支架成形术前后作常规血管造影(2D-Angio)和3D-Angio检查,分析其治疗前后血管的改善情况.结果 3D-Angio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血管狭窄段的轮廓改变,准确地判断狭窄程度和范围;还可了解管腔内情况,显示管腔变小,凸凹不平和突向腔内的斑块.内支架成形术后,管腔轮廓恢复正常,腔内凸凹不平可变光整,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栓塞微球对肝癌的栓塞性能,观察经导管栓塞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3例(34个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注射半量化疗药物及碘油3~5ml 后将栓塞微球0.5~6ml 混入适量对比剂透视下注入,至血流明显减慢或血管铸型时停止。每隔1个月复查肝脏增强CT或MRI 、血清AFP。如病灶仍有强化或新生病灶、AFP继续增高者重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无CR,PR9例,NC13例,PD1例。有效率(CR+PR)为39.1%,获益率(CR+PR+NC)为95.7%。28/34枚血供丰富、强化明显的病灶中首次治疗后有17枚有残余强化,另11枚病灶完全栓塞。17枚有残余强化的病灶中,10枚病灶重复治疗,其中3枚获完全栓塞。11枚完全栓塞的病灶在2~9个月的随访中,4枚再次出现残余强化,2枚重复治疗后均获完全栓塞。AFP阳性的18例患者中,11例明显降低,6例无明显变化,1例明显升高。术后观察5~14d,发热18例,肝区疼痛11例,恶心呕吐6例,ALT较术前明显升高2例,BIL明显升高1例,WBC均无变化。结论栓塞微球经导管注射治疗肝癌,栓塞性能优越,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优良的肿瘤栓塞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疗效。方法本组1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BCS,因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严重门脉高压并发症(顽固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或广泛肝静脉闭塞而行TIPS术治疗。其中混合型8例,肝静脉型5例,肝静脉广泛闭塞型1例。TIPS术中对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穿刺点进行穿刺,7例从肝静脉开口处行门静脉穿刺,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4例从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3例经皮穿刺开通肝右静脉后再经肝右静脉穿刺门静脉。术后对分流道支架开通情况进行长期随访。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门静脉压力由术前平均(4.9±1.4)kPa,降至术后(3.2±1.5)kPa,术后随访5~64个月,2例因支架狭窄分别于术后13、24个月再发上消化道出血,行分流道球囊扩张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TIPS适用BCS合并有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的治疗。对于已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成形术后再发或加重的门静脉高压患者亦为适应证,但手术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回顾我国15年来在布-加综合征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我国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强调今后在布-加综合征研究的重点是开展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Inoue球囊技术用于治疗布加综合征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89例布加综合征患者选择Inoue球囊技术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下腔静脉肝段内径均数(四分位间距)扩大眼0.00(0.20~0.00)cm比1.90(2.00~1.47)cm,P<0.001演,下腔静脉平均压力下降眼(20.63±外科手术治疗下腔静脉肝段闭塞导致的布加综合征 ,相关病死率较高 ,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血管内介入性治疗有其优赿性 ,已可替代外科治疗 眼1演 ,成为治疗布加综合征膜性阻塞的首选方法 。报道使用单或双聚乙烯球囊技术进行血管介入性治疗 眼2演 。Inoue 左房室瓣球囊因为有其特殊的结构设计 ,始用于经皮球囊左房室瓣成形术 眼3演 。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基础上 ,探索 Inoue 球囊在布加综合征血管介入性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 、 安全性及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994 年 4 月至 2006 年 8 月 ,共收治布加综合征患者 89 例 ,包括 2 例血管外科术后症状复发患者 ,男 48 例 ,女 39 例 ,年龄 18~72 岁 ,病程 0.3~20 年 ,平均 5.5 年 ,术前有门静脉高压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包括胸腹壁静脉曲张 、 肝脏肿大 、 腹水形成及下肢病变 ,下腔静脉肝后段膜性狭窄 39 例 、 阻塞 17 例 ,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 21 例 、 阻塞 12 例 ,3 支肝静脉全部或者其中有 1 支以上主要肝静脉通畅者 56 例 ,第三肝门开放 23 例 ,肝静脉阻塞 10 例 ,为经皮球囊下腔静脉成形术适应证 ,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心导管检查及血管造影证实下腔静脉肝段阻塞或肝静脉阻塞 ,成功地应用 Inoue 球囊施行了下腔静脉血管介入性治疗 。1.2 介入手术方法 Seldinger 法穿刺右股静脉 ,送入 6F 或 8F 猪尾导管至下腔静脉肝段 ,测压后造影 ,评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病变类型 。如为不完全阻塞 ,直接经 7F 右心导管送入导引钢丝 ,通过病变处进入右心房 ;如为完全性阻塞 ,在导引钢丝引导下自股静脉送入房间隔穿刺鞘管和 Brockenbrough 穿刺针 ,Seldinger 法穿刺右颈内静脉 ,送入 1 支多用途导管进入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 ,双向造影 X 线透视下穿通闭塞处 ,穿通方法同以前报道 眼4演 ,再置入导引钢丝进入右心房 。在导引钢丝引导下 ,自股静脉送入 14F 扩张器扩张皮道及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处 ,退出扩张器 ,沿导引钢丝送入 Inoue 左房室瓣球囊导管 (Toray,JAPAN) 或国产仿 Inoue 球囊 ( 惠州德普 ) 导管至下腔静脉肝段狭窄或闭塞处 ,加压注入稀释对比剂扩张球囊 ,持续充盈 20~30s,反复进行 ,直至球囊腰部凹陷压迹消失 ,下腔静脉肝段狭窄或闭塞处扩张满意为止 ,退出球囊 ( 图 1~3)。1.3 随访术后半年门诊随访 ,包括症状 、 体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腔静脉 、 肝静脉形态结构以及血流情况 。下腔静脉肝段内径 <0.5cm 或肝静脉阻塞 ,临床症状复发 ,定义为术后再狭窄 。7.22雪mmHg比(12.13±5.60)mmHg,(P<0.001)演,使用Inoue球囊不需要小直径球囊预扩张,但有2例球囊破裂,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下腔静脉成形术中使用Inoue球囊可行、有效且更为方便,能代替聚乙烯球囊。  相似文献   

13.
疾病分型必须考虑以下情况:正确确定病变的定义、相应的病因与流行病学特点、符合病理学与解剖学的改变、有利于选择检查方法、能指导治疗方案、简单而便于记忆,参照历来分型规则、照顾已形成的历史事实。把肝静脉血栓定义为经典的(狭义的)布加综合征(BCS),承认下腔静脉的肝段阻塞性病变作为广义的BCS是比较合理的,因为病变影响了肝静脉流出道,并引起梗阻。从病理看两者也是一致的,而部位不同引起临床表现不一,治疗方法与预后都不同,符合同一种病的不同类型,并不能否定他们是同一种病。分型时还应考虑到流行病学特点,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病类型的不同。近年来,在中国BCS主要由介入方法开展治疗,并对治疗方法有了很多改进,基本上取代了外科手术。由我国掀起的治疗方法的改变应该归纳入新的分型方法之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脾肾分流方向的认识及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Budd-Chiari综合征脾肾分流影像所见,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2例脾肾分流.1例肝静脉闭塞型,血流经脾、肾静脉逆流入下腔静脉;另1例下腔静脉狭窄型,血流经左肾、脾、胃及食管静脉由下而上流入上腔静脉,行PTA后分流血管立即消失.结论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脾肾分流方向不同,介入治疗方法不同.术前明确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Budd 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 - 2006年812例行BCS介入治疗中并发心脏压塞的9例患者的造影结果、临床症状、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和转归。结果 9例发生心脏压塞患者中,8例成功救治,1例死亡。其中下腔静脉阻塞型7例,肝静脉阻塞型1例,混合型1例。单纯误穿心包5例,误穿加球囊撕裂心包3例,支架移位进入右心房损伤心包1例。行传统心包穿刺抽液1例,外科手术处理3例,行剑突下Seldinger技术置管引流2例,观察、保守处理1例,经误入导管抽液1例,经误入导管抽液加剑突下Seldinger技术置管引流1例。结论 心脏压塞是BCS介入治疗中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术前预防、及时发现、合理处理是避免严重后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介入放射学技术在布-加综合征(BCS)的治疗中,由于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轻、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在临床普及推广应用,且已成为BCS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进展,医学影像引导技术和介入器材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中远期疗效,扩大了介入治疗BCS的适应证。现就BCS介入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可回收内支架以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并血栓型Budd-Chiari 综合征(BCS)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下腔静脉合并血栓型BCS病变特点,设计可回收内支架.4例下腔静脉阻塞并血栓型BCS,行钝性破膜小球囊预扩张后置入可回收内支架压迫血栓,再使用大球囊充分扩张闭塞段,完全开通闭塞的下腔静脉.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待血栓消失后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将可回收内支架取出.其中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合并血栓者同时在原闭塞段置入"Z"型支架,术后彩超随访.结果 4例患者成功介入治疗,血栓短期内消失,可回收内支架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钝性开通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96例患者中下腔静脉膜性闭塞6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33例,其中15例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闭塞.透视下,使用开通导丝开通闭塞段下腔静脉.结果 96例技术操作全部成功,下腔静脉开通率100%,未出现心脏压塞、下腔静脉破裂、胸腔出血、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钝性破膜开通下腔静脉闭塞段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费用低、无严重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患者肝脏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30例BCS患者,其中肝静脉型14例,下腔静脉型5例,混合型11例.介入治疗过程中行肝穿刺活检,所取标本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 30例患者共行31次肝穿刺活检,其中12例使用DFBN活检针,19例采用弹枪式活检针,29次穿刺取出1~4 cm长肝组织条,符合组织学诊断要求.病理显示为肝小叶中央静脉、肝血窦扩张淤血,部分可见窦周隙出血;肝细胞水肿,甚至气球样变;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结论 BCS患者肝脏的病理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癌(HCC)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从而提供治疗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 - 2010年7月收治的1240例BCS患者中合并HCC者36例,对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BCS合并HCC主要发生在下腔静脉膜性阻塞病变中(33/36),发病平均年龄47岁,术后生存时间为14 ~ 62个月,平均生存期为32.5个月;完成随访的30例中8例BCS术后发生HCC者生存时间为BCS术后18 ~ 62个月,平均37个月;22例BCS术前诊断合并HCC者有效生存时间为BCS术后14 ~ 56个月,平均30.8个月。结论   对于BCS合并HCC者应先行肿瘤TACE或TAI治疗再行BCS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