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介入放射学在颈部副神经节瘤的术前应用.方法 分析13例颈部副神经节瘤病例,对6例副神经节瘤行术前栓塞,对9例行球囊阻断试验,了解Willis环功能.结果 6例颈部副神经节瘤术前造影及部分供血动脉栓塞均获成功,术中出血明显减少,9例颈动脉阻断(测定Willis环功能)试验全部成功,在术中施行颈动脉结扎术,术中及术后随访未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结论 颈部的副神经节瘤术前栓塞及术前球囊阻断试验安全、可靠,可作为常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颈静脉球瘤术前造影及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颈静脉球瘤经CT和MRI 及五官科详细检查评价,所有患者于术前行双侧颈动脉及患侧椎动脉造影,栓塞供血动脉及瘤巢,7例患者行患侧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以了解Willis环功能,栓塞后48h手术切除颈静脉球瘤。结果14例颈静脉球瘤术前造影和供血动脉及瘤巢栓塞均获成功,肿瘤切除术中出血明显减少,7例颈动脉球囊阻断试验均获成功,3例术中施行颈内动脉结扎术,术后及随访期未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结论颈静脉球瘤术前行供血动脉和瘤巢栓塞及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安全可靠,可作为常规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暂时性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在头颈部肿瘤切除的术前价值。方法 3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前行肿瘤侧颈内动脉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阻断30 min,观察并记录球囊阻断前后神经系统的变化。球囊阻断后监测残端动脉压力;计算残端动脉压力与患者平均动脉压比值。阻断时无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或残端压 ≥ 阻断前50%为阴性,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或残端压 < 阻断前50%为阳性。结果 32例患者中,30例阴性,2例阳性。2例阳性中,1例阻塞后患者出现神经症状,立即终止试验后患者症状消失;1例无神经相关症状,残端压40 mmHg。30例阴性患者中,2例行部分颈内动脉切除,7例结扎颈内动脉,21例保留颈内动脉,肿瘤均完整切除,患者无术后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2例阳性患者均放弃手术切除:1例行粒子植入结合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1例行氩氦刀结合动脉药物灌注治疗。结论 暂时性球囊阻断颈内动脉试验简便易行。通过评价患者闭塞颈内动脉后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及监测残端动脉压,有助于选择头颈部肿瘤治疗方式,可有效避免出现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93例,其中颈内动脉颅外分叉部狭窄86例,单纯颅外段狭窄4例,单纯颈总动脉狭窄2例,功能性颈外动脉狭窄1例,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治疗.结果 93例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血管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平均(79.5±14.6)%降低到(11.2±7.8)%,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大卒中发生,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缺血发作(TIA)(1.1%),1例患者出现小卒中(1.1%).91例患者获得术后临床随访,随访  相似文献   

5.
徐高峰 《工业加热》2006,(3):142-145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颈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方法4例肿瘤所致颈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患者,均出现颈部或口腔危及生命的出血,采用Seldinger方法,选用自膨式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治疗.结果4例成功施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颈总动脉中段1例,颈动脉球2例,颈总动脉远段1例.共置入覆膜支架6枚.术后假性动脉瘤腔被隔绝,颈动脉通畅,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11 d后支架下缘颈总动脉与原瘤腔相通,再次置入覆膜支架,2个月的随访无再出血.1例患者经钢圈栓塞、放置覆膜支架及裸支架瘤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按双盲法对16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 16例患者经血管造影均能明确诊断,动脉瘤位于颈总动脉者1例,颈动脉分叉处9例,颈内动脉5例,颈外动脉1例.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瘤腔内造影剂滞留(12例),瘤腔内形成涡流(9例),动脉瘤开口处"喷射征"(7例),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颈内、外动脉移位(9例).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其不但可明确诊断,而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评价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介入方法微弹簧圈栓塞术,对114例119枚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临床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者107例.119枚动脉瘤中宽颈动脉瘤24枚,其中5枚采用支架辅助技术进行栓塞;2枚椎动脉梭形动脉瘤均进行了隔断绝栓塞术.结果 119枚动脉瘤中118枚成功栓塞,其中完全致密闭塞72枚(60.5%),接近完全闭塞30枚(25.2%)、大部分闭塞13枚(10.9%),部分闭塞3枚(2.5%),1枚未能栓塞(0.8%).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出现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23例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临床诊治经验并探讨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各种类型CCF的诊治体会,患者:Barrow分型A型14例、B型1例、C型1例、D型7例.结果20例经动脉入路,2例静脉入路,1例放弃栓塞治疗.9例采用单纯球囊行瘘口栓塞,5例直接行患侧颈内动脉和瘘口闭塞;5例采用NBCA胶栓塞瘘口;1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部分栓塞联合颈动脉压迫治疗;2例采用弹簧圈海绵窦内栓塞;1例单纯采用颈动脉压迫治疗.21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CCF具有复杂性、难治性特点,血管内治疗应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外科高危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直接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对9例(11支血管)外科高危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进行了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随访1~5个月(平均3个月),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9例(11支血管)的内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随访,支架开通良好,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卒中发生,脑缺血症状消失,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结论直接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治疗方法,但还需进一步临床积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患者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脉高压患者110例,经导管动脉栓塞(TACE)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分1~3次达到控制目的.脾栓塞采用355~500 μm PVA微粒,脾下极动脉超选部分性脾栓塞.采集每次脾栓塞术前、术后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外周血象、增强CT,上消化道内镜所见,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共行部分性脾栓塞172例次.栓塞范围30%~60%.栓塞后有134例次出现发热,持续3~30 d,126例次出现腹痛,其中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