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暂时性肝静脉(HV)阻断下经肠系膜上动脉(SMA)化疗及肝动脉(HA)化疗的价值.方法 10条犬,每犬均行4组实验并作自身对照.于灌注5-氟尿嘧啶(5-Fu)以后0.5、5、10、15、20、30、60 min抽取门脉血各5 ml,测定血药浓度,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阻断组5-Fu的峰浓度及药时曲线下的面积明显高于单纯组,药物总清除率阻断组低于单纯组.肝静脉阻断下肝动脉造影显示阻断区末梢分支增多,肝段浓染明显.结论暂时性阻断肝静脉经肠系膜上动脉、肝动脉灌注5-Fu,可以提高门脉及局部肝组织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1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6例,难治性腹水2例,肝肺综合征1例;Child's B级4例、C级15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左支再穿刺肝段下腔静脉,经皮经肝方向植入PTFE覆膜支架于门静脉左支与腔静脉之间.结果19例经肝段下腔静脉PTPS分流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门腔静脉压力梯度平均下降13 cmH2O,平均随访216 d,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细针脾穿刺门脉CO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O2-DS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成年大白兔7只,全麻下剖腹暴露脾尾.4.5号输液针穿刺入脾实质内约1cm深,行CO2-DSA(2 ml/s, 10 ml),评价门脉造影图像.拔去穿刺针后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至凝固.然后处死动物,取下脾脏作大体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CO2-DSA均清晰显示门脉主干、肝内3~4级以上分支、脾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主干及部分分支,肝内门脉显影约2~3 min后消失.1只兔同时见CO2经脾肾静脉交通使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显影.拔除穿刺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构建肝硬化动物模型并分析其病理学改变,探讨介入技术建立肝硬化模型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方法 将30头健康雄性贵州香猪分为实验组A 10头和实验组B 10头,分别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法和肝动脉乙醇注入法构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另外10头作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A和实验组B成模平均时间分别为12周和6周,成模率分别为80%和100%。动物模型的门脉压力,对照组为(8.2 ± 2.3)cm水柱,实验组A为(12.4 ± 2.2) cm水柱,实验组B为(12.6 ± 2.1)cm水柱,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介入技术向肝动脉内灌注乙醇优于腹腔注射四氯化碳造模法,具有造模创伤小,全身损害轻、可重复性强、操作简单、病理表现及分期明显的优点,可以建立较为理想的肝硬化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和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PSE)后肝、脾血流动力学的远期变化.方法 对1 720例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和脾亢患者行PSE,观察其1~5年病死率,分析其死亡原因,对生存期达5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600例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肝、脾血流动力学及血象、脾脏大小、并发症等变化.结果 PSE后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具有明显变化,消化道出血次数和量明显减少;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明显上升;术后2个月脾脏开始逐渐缩小,3个月后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E可明显改善肝、脾血流动力学,降低门脉压力,改善脾亢症状,减少消化道出血机会,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显著且稳定,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直接性肝内门腔分流术(DIPS)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中期疗效.方法 对23例门脉高压患者实施DIPS术;分别对术前、术后患者门腔压力梯度(PPG)、肝功能及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分流道的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23例DIPS术均获成功,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性腹腔积液,3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肝性脑病以外,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3例患者的PPG由术前的(32.6±5.3)mmHg(23~43 mmHg)降至分流后的(10.1±2.7)mmHg(5~14 mmHg)(P<0.01);术后患者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临床症状改善显著;术后1、2年分流道累计一期通畅率分别为77.4%、50.2%.结论 直接性肝内门腔分流治疗门脉高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部分脾栓塞方法(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统计学差异。方法 62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作外周栓塞组和下极栓塞组,两组分别行PSE。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脾脏长径、厚度。结果 栓塞面积60% ~ 80%者52例, > 80%者10例。术后患者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较术前降低;脾脏长径和厚度两组均较术前变小,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通过PSE能有效地缓解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同时选择性外周动脉栓塞对门脉压力的减低比脾脏下极栓塞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腔静脉异常引流(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二例下腔静脉闭塞(Budd-Chiari 综合征)伴有侧支循环血管引流下腔静脉血液进入左心房。临床表现为口唇紫绀、杵状指和门脉和下腔静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采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使下腔静脉再通后,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升高至正常,门脉和下腔静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消失。术后多普勒超声于引流血管内无血流频谱发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静脉与门静脉间存在解剖异常时,行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完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适应证及相关解剖基础,评估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完成TIPS分流术.静脉曲张出血52例,难治性腹水12例,等待肝移植1例.结果 65例经肝段下腔静脉TIPS分流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1年内初步开通率明显高于常规TIPS.结论经肝段下腔静脉入路TIPS技术用于肝静脉与门静脉间解剖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9名晚期肝脏癌肿病人施行了共14次联合血液灌流的大剂量动脉化疗。材料和方法:给药途径:4例透视下介入肝动脉置管、1例直接手术肝动脉置管,4例肝动脉置管外接皮下药物泵。药物及剂量:丝裂霉素(10~30mg,平均21.07)、顺铂(80~180mg,平均142.86)及5-氟脲嘧啶。透析情况:时间为240分钟,流量为200ml/分钟。6例病人治疗1次,2例治疗2次,1例治疗4次。每2次治疗间隙,时间为28~56天。结果:全部病人均耐受了治疗。没有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现存活4人,死亡者平均存活时间为8月。1例完全缓解(11%),2例部分缓解(22%),5例稳定(56%),1例进展(11%)。结论:大剂量动脉化疗联合血液透析可以作为晚期癌症病人的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在16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V)上门静脉侧支血管的表现。方法对36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行腹部CTPV检查,经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三维重建图像。结果CTPV可以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整个门静脉侧支循环系统。36例病例中显示胃左静脉曲张29例(80.6%),食管下段静脉曲张18例(50.0%),胃短/胃后静脉曲张15例(41.7%),食管旁静脉曲张9例(25.0%),胃-肾/脾-肾分流8例(22.2%),门静脉海绵样变7例(19.4%),脐静脉与腹壁静脉曲张6例(16.7%),椎旁静脉分流4例(11.1%)。结论CTPV能很好地显示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开放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对判断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IPSS技术在治疗门静脉癌栓合并门脉高压中的技术特点及禁忌证.方法16例门静脉癌栓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9例门静脉主干完全堵塞,7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有不同程度栓塞;6例合并门脉海绵样变;1例单纯上消化道大出血;4例单纯顽固性腹水;1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顽固性腹水.结果 16例中11例患者成功行TIPSS治疗,技术成功率约68.8%,门脉压力从术前4.9kPa降至2.4kPa,平均降低2.5kPa,腹水减少或消失,症状缓解,平均生存136d.5例失败.结论 TIPSS是治疗门脉癌栓引起的上消化道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癌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12例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依次接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和门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分别测量曲张静脉栓塞前(P1)、栓塞后(P2)和支架植入后(P3)门静脉主干(PV)、未累及的门静脉分支(PVB)、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压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V组P1为(45.17±2.25)cm H 2 O,P2为(48.33±2.20)cm H 2 O(P<0.01),P3为(39.33±2.44)cm H 2 O,与P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VB组P1为(38.08±2.97)cm H 2 O,P2为(38.83±2.94)cm H 2 O(P>0.05),P3为(37.41±2.37)cm H 2 O,与P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V组P1为(44.67±2.13)cm H 2 O,P2为(48.17±2.20)cm H 2 O,(P<0.01),P3为(41.67±2.20)cm H 2 O,与P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MV组P1为(45.25±2.21)cm H 2 O,P2为(48.42±2.19)cm H 2 O(P<0.01),P3为(41.25±2.24)cm H 2 O,与P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可使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支架植入可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肝动脉-门静脉瘘(APVS)栓塞对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6例肝癌伴MPVTT且有明显APVS行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的患者,采用经皮穿肝门静脉支架植入,门静脉支架植入后使用合适栓塞剂对APVS所属的肝动脉分支进行栓塞。分别于门静脉支架植入前、植入后以及APVS栓塞后行门静脉造影并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所有患者门静脉支架植入和APVS栓塞均获得成功。支架植入前肝动脉和门静脉造影显示16例患者门静脉为双相血流,10例为离肝血流。16例门静脉双相血流患者14例门静脉支架植入后门静脉向肝血流明显恢复,2例门静脉双相血流和10例离肝血流患者APVS栓塞后门静脉主干向肝血流恢复。支架植入前、后以及APVS栓塞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50.1±6.3)cmH2O、(43.5± 7.5)cmH2O和(36.9±8.2)cmH2O,门静脉支架植入后门静脉压力较支架植入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VS栓塞后门静脉压力较门静脉支架植入后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 对肝癌伴MPVTT和明显APVS患者,植入门静脉支架能有效复通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APVS栓塞则进一步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血液动力上使门静脉双相或离肝血流恢复为向肝血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脾静脉途径联合TIPS治疗伴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3例门静脉血栓伴门脉海绵样变性患者行经皮脾穿脾静脉途径开通门静脉,联合TIPS重建门静脉分流道。随访22~40个月,观察治疗效果、支架通畅情况、肝功能变化和并发症。结果3例均成功。其中1例支架经由显著扩张的海绵样变性的侧支放置,术后7个月内出现2次肝性脑病前期症状,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出现持续性的胆红素增高,最高总胆红素为88.2μmol/L,直接胆红素68.7μmol/L。予以保肝、降黄治疗后总胆红素维持在(44.4±11.6)μmol/L,直接胆红素(29.7±12.8)μmol/L。较术前无显著变化。第3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无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22~40个月,支架血流通畅,未再发静脉曲张出血。结论在有限的治疗伴有海绵样变性的门静脉血栓的方法选择中,经皮脾穿刺脾静脉途径开通门静脉,联合TIPS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虽然技术要求上更困难和更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摘要】 目的 构建小鼠胆总管结扎(BDL)及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两种门静脉高压症(PHT)模型。方法 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BDL组及相应对照组,CCl4诱导组及相应对照组),每组6只。BDL及CCl4诱导法构建PHT小鼠模型后,经门静脉主干穿刺测取门静脉压,并通过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检测,肝脏切片苏木精-伊红(HE)及天狼星红染色,α- 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免疫组化检查分别对模型肝功能、肝纤维化及肝星状细胞激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两种建模方法均使小鼠门静脉压上升,CCl4诱导组上升更为显著。两模型组小鼠与相应对照组相比,均呈现严重肝功能损伤、肝纤维化及肝星状细胞激活。结论 BDL及CCl4诱导方法均能成功构建PHT小鼠模型,其门静脉压、血清学生化指标及肝脏病理学改变均符合PHT特点。

  相似文献   

19.
经门静脉系统的介入治疗在一些肝脏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瘤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以及选择性门静脉栓塞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些介入疗法的途径、方法及疗效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门脉海绵样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门脉海绵样变的患者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呕血等症状。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治疗,球囊扩张治疗后再次造影如发现胃冠状静脉仍明显扩张则以弹簧圈栓塞。对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及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 6例患者中5例门脉主干闭塞,1例局限性重度狭窄,所有患者均出现门脉海绵样变。5例患者均成功实行经皮球囊扩张术,其中2例患者联合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1例患者因门脉主干合并左右分支近端闭塞,无法打通门脉。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治疗相关严重的并发症。随访3 ~ 31个月,5例患者门静脉主干通畅,均无再发生呕血等症状。结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门脉海绵样变经皮球囊扩张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