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10例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患者,9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共使用9枚金属内支架,1例置入内外引流管,并比较介入手术前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 10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或内外引流管均获得成功,均一次性置入支架.术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均有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黄疸消退满意.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12例胆管癌性阻塞性黄疸内支架术后胆管再狭窄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或结合局部持续性灌注化疗术及化疗性栓塞术,共使用12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12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均获得成功,均一次性置入支架.术后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谷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均有明显下降.术后12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3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持续性灌注化疗术及化疗性栓塞术.结论经皮胆管内金属支架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胆道双支架置入的方法、术式和临床疗效.方法 6例肝门部Bismuth Ⅳ型胆管癌患者,采取经皮肝穿刺胆道双支架置入治疗,根据左右肝管分叉角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双支架置入术式.当分叉呈钝角时,仅通过右肝管单一穿刺通道置入双支架;当分叉呈锐角时,2个穿刺通道都在右腋中线进行,方便了操作和术后护理.结果术后患者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术前平均下降了(104±29) μmol/L(P<0.01),收到了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6例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4和6个月支架再阻塞.结论胆道双支架置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和动脉内栓塞术双介入途径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技术与疗效.方法对1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采用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基础上,行动脉内化疗栓塞术的双介入治疗.肝内肿瘤5例为巨块型,6例为多发结节型,1例为弥漫型,病变均累及肝门部或左右肝管.结果 12例患者共置入14枚支架,3支外引流管.7例左右肝管之间相通,各置入1枚支架;5例左右肝管之间无法相通,分别通过支架或外引流管进行内引流或外引流,其中1例于左右肝管间及左肝管与胆总管之间各置入1枚支架.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39例应用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良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例的经验,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9例均为不宜或不能外科治疗者。良性病变5例,恶性病变34例。均采取经皮经肝胆道穿刺,38例穿刺成功者再行阻塞段胆管开通术。28例获得开通,其中17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EMBE),2例行球囊导管扩张术,9例行多侧孔导管引流术。另10例未获开通者则仅行外引流治疗。结果:各引流方式均获较好疗效,但以 EMBE 治疗者最优,单纯外引流者较差。结论:(1)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易于操作,可适用于不宜外科治疗的良恶性阻塞性黄疸者。(2)几种引流方式可以互补,而应以 EMBE 作为最佳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100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或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胆管癌39例,转移瘤22例,肝移植后胆管病变18例,原发性肝癌15例,胆囊癌6例.测定术前,术后3~7 d、8~14 d血胆红素水平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79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2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术,所用支架4种31枚.术前血清胆红素含量与术后3~7 d胆红素水平差别有显著性(P<0.05),与术后8~14 d胆红素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RFA)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行经皮胆道腔内RFA联合支架植入术,观察并发症、疗效及术后50 d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均行分段RFA,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均无胆道出血、胆管穿孔、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50 d月支架通畅。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新方法,是安全及有效的,但仍需有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胆管引流术或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相关胆管感染及其防治。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181例,其中肝胆管癌81例,胰腺壶腹肿瘤42例,胃肠肿瘤肝门淋巴结转移瘤58例。全部病例根据病情分别给以保肝、支持、抗炎治疗,并根据胆管梗阻情况分别施行胆管引流术或胆管支架置入术。记录、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感染的发生及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或胆管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以胆道感染为主。术前合并胆系感染者62例(34.3%),术后感染控制50例,未能控制12例。术后新发胆系感染18例(15.1%),感染控制13例,未能控制5例,合并肺部感染4例,因重度感染导致死亡17例(9.4%)。胆汁培养显示革兰阴性肠杆菌及其内毒素血症是导致重度胆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术后合并急性胰腺炎者65例(35.9%),主要为轻型,无重症坏死型胰腺炎发生,及时抗胰腺炎治疗,均预后良好。胆漏肝内胆汁性脓肿1例(0.55%),经穿刺引流脓肿冲洗抗感染治疗治愈。结论胆系感染是胆管梗阻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经皮肝穿胆汁引流围手术期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是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的关键。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应高度重视,及时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内放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联合治疗对患者黄疸复发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2月—2015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肿瘤介入科收治的21例不能手术切除而接受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内放疗的肝门胆管癌患者及该院同期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的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退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期和黄疸复发时间的差异。结果 21例联合治疗患者共植入金属裸支架32枚,放射性125I粒子580颗,手术成功率100%,治疗有效率85.7%,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9.5%,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中位黄疸复发时间为344 d而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患者的中位黄疸复发时间为193 d(P=0.035)。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387 d明显长于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患者的256 d(P=0.022)。结论 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离内放疗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可行,联合治疗能够推迟肝门胆管癌患者的黄疸复发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皮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5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经皮胆道造影后进行了经皮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内支架58枚。结果:全组内支架植人的成功率98.1%(52/53);52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相差值为182±67μmol/L,P0.005,其中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者39例;下降百分比750%者7例;25%~50%者3例;5%者3例。全组30天病死率3.8%(2/53),早期并发症15.1%(8/53)。在平均随访6.9个月内,再阻塞率13.8%(4/29),4例均进行了再次介入治疗。结论:经皮金属内支架胆道植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胆道支架植入联合十二指肠支架置入处理胆道及胃流出道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恶性胆道梗阻合并胃十二指肠梗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经皮胆道支架植入及经口十二指肠支架置入。观察手术成功率、胆道梗阻及胃十二指肠梗阻症状缓解情况、手术并发症、支架通畅时间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2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胆管支架植入和经口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0 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由(219.9±102.6) μmol/L降至(46.2±21.4) μmol/L,直接胆红素由(181.4±21.4) μmol/L降至(36.8±18.6) μmol/L,谷胺酰转肽酶(585.8±533.2) U/L降至(298.9±223.4) U/L,碱性磷酸酶(682.3±394.6) U/L 降至(341.9±239.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25.8±141.3) U/L降至(48.5±25.6) U/L,丙氨酸转氨酶(198.6±120.8) U/L降至(53.9±29.2) U/L,均明显下降(P<0.01)。胃出口梗阻评分由术前(0.6±0.5)分升至术后(1.4±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30 d内死亡病例。胆道支架中位通畅时间109.5 d(31~187 d)及十二指肠支架中位通畅时间95.0 d(13~169 d),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34 d(45~245 d)。结论 经皮胆道支架植入术联合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处理恶性胆管梗阻合并胃流出道梗阻,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晚期肿瘤姑息性治疗方法,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微创技术在颈段高位食管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颈段高位食管梗阻病例39例,梗阻部位近端分别位于食管环咽段至以下12mm区间.经用扩张管进行耐受性扩张试验后,在X线影像监视下经口置入用单丝编制的网管状镍钛合金支架疏通食管腔,并经供血动脉介入化疗抑制肿瘤.结果 39例患者共放置46枚高位食管支架.支架放置后所有病例均能进食细渣饮食.除轻微疼痛和可耐受性不适外未产生其他不良反应.接受介入化疗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单纯支架治疗患者长.结论颈段高位食管恶性梗阻并非内支架治疗禁区,介入化疗对颈部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尿路梗阻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3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患儿,采用经皮肾造口术完成上尿路梗阻球囊扩张成形术或结合内支架治疗;42例先天性后尿道瓣膜,经尿道插管进行后尿道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上尿路梗阻31例得到改善,术前症状消失,经1~7年观察随访疗效稳定,另2例上尿路梗阻未明显缓解,改行外科手术治疗.后尿道瓣膜病例组,经介入治疗后下尿路梗阻完全解除,1~10年观察随访疗效稳定.结论介入治疗方法具有微创,体表无瘢痕特点,通过长期观察随访,对先天性尿路梗阻的治疗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经皮胆道引流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47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先行PTC后探查通过阻塞段,如不能越过阻塞段,则直接进行外引流;如能越过阻塞段,则置入内外引流管作内外引流或置入金属支架或塑料内涵管作内引流.结果内引流组18例,15例置入金属支架,共18枚,3例置入塑料内涵管,共4根;内外引流组15例,置入18根内外引流管;外引流组14例,置入17根外引流管.术后1周总胆红素从术前的(514.1±204.3)μmol/L降至(238.4±14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肠减压管插入技术及在治疗小肠梗阻中的作用。方法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或术前胃肠道减压术在10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实施了鼻肠减压管插入治疗。治疗在X线透视下实施,鼻肠减压导管经一侧鼻孔插入,在患者体位的配合和配套导丝的引导下,将鼻肠减压管插入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附近或更远处的小肠。结果全部病例鼻肠减压管均顺利通过幽门插入预定位置,平均操作时间16min(10~35min),经导管治疗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4例(单纯性肠粘连)症状完全消失,2周后拔除导管;3例患者转手术治疗;3例放弃进一步治疗。在插管过程中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在X线透视下鼻肠减压管插入相对简单,耗时短,在手术前的胃肠减压和治疗单纯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上效果明显,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我们总结12年来800余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病例的经验;详细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介入治疗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详细讨论胆管引流方法和胆管支架植入的时机和适应证;提出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抗生素和止血药物的应用等见解;总结止痛剂的术前术后临床应用;对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和处理方法以及围手术期病死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能够对介入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观察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消化道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晚期恶性消化道梗阻患者60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区域性动脉灌注小剂量化疗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最佳支持治疗,治疗组疗程为3 ~ 4周1次。结果 两组梗阻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16.7%;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均在世界卫生组织评定标准Ⅰ ~ Ⅱ度。结论 区域性动脉灌注小剂量化疗药物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梗阻,疗效优于对照组,可不同程度缓解消化道恶性梗阻,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是临床治疗晚期恶性消化道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良恶性梗阻内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X线透视或(和)内镜引导下,对30例结肠、直肠梗阻患者实施了支架置入术,梗阻部位位于直肠20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2例,乙状结肠3例,降结肠3例,横结肠2例。结果30例结肠、直肠梗阻患者中,放置了31枚结、直肠支架。支架置入一次成功率93%,支架放置成功者肠梗阻症状均即刻解除,未出现与支架置入相关的并发症。恶性狭窄患者生存时间平均达271d。结论经肛门放置内支架治疗结肠、直肠梗阻,具有微创、安全、见效快、重复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术后并发症少,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门部位胆管梗阻的双支架介入治疗技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支架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2例,采用单侧穿刺入路和双侧穿刺入路两种技术手段,置放T型支架组合和Y型支架组合.结果 全部穿刺及支架均置放成功.没有严重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胆红素从术前(337.9±81.7)μmol/L下降到术后的(129.1±51.1)μmol/L.6个月以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8例;6个月至12个月为5例;12个月以上为2例.结论 对高位梗阻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行双支架的置放技术操作安全可行,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HVO)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肝移植术后(劈离式肝移植2例,活体肝移植3例)发生HVO,实施支架植入(4例)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介入技术要点。结果介入治疗3例采取经皮肝穿刺肝静脉入路,2例采取右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造影显示HVO发生在肝左或肝右静脉与下腔静脉吻合口3例,在肝总静脉与肝右静脉吻合口2例。5例介入治疗均成功,介入术后肝静脉与右心房间压力梯度从(15.4±5.6)mmHg 下降到(1.9±1.2)mmHg 。术后随访9~482d,无一例发生再狭窄。术后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4例术前明显升高的血清转氨酶和(或)胆红素术后均恢复正常。术前伴有大量腹水、消化道出血的2例术后腹水均缓解,消化道出血停止。结论HVO是肝移植术后少见并发症,危害严重,介入治疗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