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彦 《城市开发》2004,(12):64-66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人居环境事业的指导思想 人类住区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和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住区长期的作用制约着居民的生理、心理、观念和行为,对人的生活质量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人居的主要任务应是积极探索中国人居环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认真思考如何可持续地发展中国的人居环境事业,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人居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田鹏伟 《山西建筑》2015,(6):182-183
阐述了构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的原则,并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生态环境规划中的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表述人居环境规划、分析与决策等作用进行了详细探讨,以确保生态环境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人居环境事业的指导思想人类住区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和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住区长期的作用制约着居民的生理、心理、观念和行为,对人的生活质量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人居的主要任务应是积极探索中国人居环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认真思考如何可持续地发展中国的人居环境事业,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人居的指导思想。众所周知,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已传遍整个世界,并逐步涉及、渗透到环境以…  相似文献   

4.
城市和乡村作为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同属于人居环境,但长期以来这两类人居环境的建设发展存在巨大差异。为实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应将两者纳入统一的规划体系,做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本文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视角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规划理念、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产业及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易倚冰 《城市建筑》2013,(12):17-17
本文根据人居环境的概念,指出乡村人居环境涵盖了生态村建设内容的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两方面,侧重从生态人居的角度,选取了交通、建筑、绿化景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对生态村的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适宜的人居环境对促进社会经济 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 社会、经济、生态和自然环境四个方面构建 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系统,以大连市内 四区为例,运用熵值法,SPSS,ArcGIS软件 等工具,对研究区的人居环境适宜度进行评 价。结果表明:大连市内四区的人居环境适宜 度差异明显。中山区综合、社会、经济以及生 态环境适宜度评价值均最高;西岗区自然环 境适宜度评价值最高;沙河口区各项评价值 排名均靠前,相反甘井子区的各项评价值均 靠后,不具有比较优势。概括分析了各行政 区存在的问题与优势,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 需对这些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伍宗玲 《福建建材》2011,(6):1-2,34
本文以将乐县城村镇建设为例,探索村镇建设管理的新模式,注重村镇建设规划管理的前瞻性、人居环境的实用性、质量监督的重要性,从而构建宜居社会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支撑,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美丽家园的塑造有重要意义。经过"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浙江省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着村庄规划的系统性实用性不足、乡村生态环境的整治保护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统筹发展水平不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不高、缺乏长效管护等问题,文章提出以民生问题为导向,以城乡统筹为方法,以特色挖掘为手段,兼顾重点与普惠,强调从建设到维护,构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乡镇域乡村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村居设计"的规划设计层级体系,保护与治理共同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品质,城乡统筹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全域美丽"范式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创建传统村落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新模式,建立起乡村人居环境投入、管护、监督长效机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和改善。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市城中村人居环境系统特征为例,发掘城中村在其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所承担的特殊城市社会功能。纯粹市场化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忽略了其已有的良性社会功能,因而在发挥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忽视大量弱势群体的公平发展机会,不利于营造多样化、富于活力的城市社会生态环境。应以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新审视并适时调整市场化改造城中村的策略及相应规划技术,以适应转型期城市空间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0.
宁夏西海固地区是中国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的典型区域,其乡村素以“苦甲天下”而闻名。严峻的环境问题、贫困问题和少数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致使区域人地关系失衡,人居环境发展困难,规划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7,(11)
人居环境品质是当前国际城市研究的热点。在中国,随着城市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如何提升住区层面的人居环境品质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命题。文章以保障房住区为例,从建成环境和居民主观感受两个维度对住区层面的人居环境品质进行了探索,发现居民对建成环境总体上可以接受,而其主观感受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总体不佳。故文章从规划政策的完善和规划过程的优化方面提出了规划策略,认为优化保障房住区的选址、鼓励居民全过程参与规划决策、实现规划供给与居民需求的平衡是进一步提升保障房住区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村镇人居环境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村镇的人居环境研究体系,从解决人居环境问题入手,对现有村镇的无序现状进行分析调整,构建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在村镇的规划中,结合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充分考虑能源及生态环境问题,以达到控制新村镇发展趋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规划信息     
>高层声音胡锦涛强调人居环境建设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28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会见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执行主任蒂贝琼卡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执行主任卡卡海勒时强调,保护环境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人居建设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制定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在人居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目标。中国正在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是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城市改造。将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推进人居建设事业。温家宝提出“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第六次全国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的亚健康高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日趋脆弱,生态承载力成为影响人居环境规划的重要因素,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人居环境规划研究显得尤为紧迫,该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城市开发》2004,(7):73-74
第一章住区人居环境规划建设 一、城市住区环境长期的作用深刻影响着居民的生理、心理、观念和行为,对人的生活质量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应满足下列条件:住区居民适当住房的保证;健康和安全的保障;人与城市住区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住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等五大方面.加强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江西省将以村镇规划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徐子麒 《山西建筑》2010,36(3):21-22
通过对人居环境概念以及现代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方法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关于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策略,指出应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和心理重建四个方面进行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喻琼 《门窗》2012,(6):157
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景观美学在村庄规划中的应用,研究发现通过在村庄规划中运用景观美学可以保护村庄风貌的完整性和地方文化特色,改善和恢复村庄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村庄经济和社会事业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美丽乡村。以太谷县西付井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现场观测、访谈询问等方式对其人居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垃圾处理方式滞后,应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处理,形成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农村无污水处理设施,造成街道污水横流,应因地制宜进行农村排水规划。养殖区布局不合理,粪污处理不善,应科学合理规划养殖区,粪污处理资源化。农村人居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应加强美丽乡村人居生态环境规划。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国际社会的技术封锁和自身闭塞状态下,朝鲜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在人居环境及在城市空间形态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公开资料和官方数据。笔者在经过实地调研后,尝试利用有限的渠道在风景园林和城市规划方面,对平壤的人居环境现状做尽量丰富的归纳和客观的评价。结果表明:平壤具有较高的城市环境水平。但是人居环境不是单纯的城市环境,是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强调健康舒适的居民生活、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