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对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段金科路站4号出入口联络通道采用大断面多刀盘矩形顶管施工。介绍了顶管施工现场的监测方案,从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和土体水平位移等方面研究了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得出了推进时顶管正上方土体的上抬量最大、孔隙水压力在顶进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垂直于顶进方向的水平位移大于顶进方向的水平位移等规律。 相似文献
5.
6.
包头市阿尔丁大街地下过街通道工程采用三维有限软件FLAC3D模拟矩形顶管施工过程,对照监测数据,得到数值模拟的各管道最大竖向位移,分析监测数据得到各管线的最大位移值。从给水管、煤气管的沉降曲线分析可知轴线正上方三测点发生沉降变形,两边监测点发生隆起变形,管线横向变形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基本相符,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包头地区煤气管的变形控制值。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伊犁路站3号出入口过街地下通道矩形顶管施工时,面临小接收井、大角度斜交进洞(顶管机仅能部分进入洞门)的施工难题,由于采取了MJS工法加固洞口土体、接收井内分次回填土、预留洞外侧井点降水、从机头内向外侧土体压注双液浆、预凿车站地下连续墙及接收井部分结构后筑、机头分次进洞和切割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从而确保了顶管机安全进洞,使通道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8.
《中国市政工程》2019,(5)
掌子面的支护力是顶管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控制参数,对掌子面周围土体具有直接影响。以深圳轨道交通L12某地下车站通道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掌子面处的变形及应力变化率等进行分析,得出顶进过程中掌子面的最大变形位于距掌子面底部约1/3h(h为管片高度)的位置,而最大应力变化率则位于中心位置,对掌子面前方土体的影响范围约为1.2h。支护力对顶管两侧地表土体的影响范围约为5h,而地表的最大变形发生于掌子面前方约0.6h处。通过将开挖面所在土层的应力变化率控制在30%以内作为支护力合理取值区间的划分标准,得出该工程的合理支护区间为0.8σ_0~1.3σ_0(σ_0为掌子面中心处静止土压力)。 相似文献
9.
10.
叙述了6.9 m×4.2 m矩形顶管在进入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伊犁路站3号出入口过街地下通道时,需下穿运行中的110 kV电力井。为确保电力井的安全,采取悬吊保护措施,以钻孔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承台为支撑体系,用70号双榀H型钢悬吊电力井。在施工中用拉森钢板桩作临时围护;在开挖暴露出电力井基础后,顶入工字钢;电力井悬吊后,回填黄沙,进行注浆加固。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东南沿海复杂地层环境下大断面矩形顶管机高精度高效掘进难题,以东南沿海某地火车站东西侧地下通道项目为依托,开展对该超大断面矩形盾构顶管(12.62m×7.67m)断面开挖形式和盲区辅助开挖系统关键技术探究,为在复合地层区域采用大断面矩形顶管下穿沉降控制标准严格的高铁等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某城市综合管廊项目的顶管施工工程为例,主要分析了城市综合管廊中的大断面长距离矩形顶管施工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下穿元和塘河和近邻齐门立交桥墩的施工难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医院综合楼矩形地下过街通道,因穿越枫林路及医院内的部分房屋与多种地下管线,采用顶管方法进行施工。阐述了矩形顶管进接收井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该施工技术可为以后上海软土地区工程项目的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过程中,矩形顶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该工艺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不需要对地面空间进行重大改变,不妨碍交通、短期工作、建筑安全以及较低的综合成本。研究大断面矩形顶管是施工要求,提出质量控制要求,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以济南地铁站某出入口通道顶管工程为背景,建立矩形顶管施工对近距离管道影响的力学模型,并结合现场监测,以此浅析大断面顶管施工对近距离下穿城区主要供水管道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矩形顶管施工时,管道的变形表现为先隆起后沉降,管道中部变形量最大,沿轴线向两边,变形量逐渐减小。(2)管道的变形随着顶管顶进长度的增加,主要分为3个阶段:隆起阶段—急剧沉降阶段—沉降稳定阶段,本工程管道急剧沉降阶段的顶进长度为15~35 m(管道位于顶进长度20 m处)。(3)随着顶进长度的增加,管道的轴向、径向应力均随之增大,顶管顶进长度为15~35 m之间时,管道应力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18.
19.
在周边环境复杂的条件下进行矩形顶管法施工,对顶管设备选型、顶进速度、泥土仓压力控制、触变减阻泥浆控制等要求较高,一旦控制不好,很可能出现地面隆陷、建构筑物受损事故。顶进过程中还要做好地面及周边建构筑物的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数据对施工控制参数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0.
以珠海市兴业快线(北段)下穿梅华东路隧道为工程背景,比对理论计算结果与工程监测数据,分析超大断面类矩形顶管管节在典型华南地区“上软下硬”地质条件下的力学特性。通过研究发现,该地质条件下结构受力形式并非理想状态下均匀且对称分布,常用的土压力计算理论更适用于上部软土地层,下部硬质地层土压力分布的离散性要大于上部软土地层,底部硬岩造成底部支座约束较强,导致结构两侧受力与理想状态的对称形态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