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标准试验筛对粒度检验合理筛分时间进行了试验,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玻璃原料粒度测定时筛分时间15min即可达到筛分终点。 相似文献
2.
3.
新版GB 175《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的细度指标由R80筛余改为R45筛余后,邦德易磨性试验的成品筛孔径是否需要随之改变?本文通过实测对比表明,采用80μm筛控制的试验,Wi值与71μm筛相近,R45满足标准“R45≮5%”的规定。因此认为,邦德易磨性试验仍以80μm孔径做成品筛而无须改变,既可保持试验与生产相适应,同时也不至于增大试验难度。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采用标准物质——玻璃微珠对常用的两种筛号的试验筛的有效孔径进行了测定和校正,并讨论了同一筛号的试验筛由于实际有效孔径的不同,对陶瓷泥料筛余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正1设备使用概况在我公司的一个回转窑干法解毒铬渣项目中,用到了博后筛这种设备,作用是筛选还原煤和燃烧煤,将颗粒符合筛分粒度的煤直接运到还原煤仓,将颗粒较大的煤转运到煤粉制备车间用作燃烧煤。此设备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可见,此博后筛为两段式结构。它采用筛面振动而筛箱不振动的结构方式。筛面的振动靠前后共四台交流异步电动机来带动。电动机分成两组,分组启停,电控图见图2,3。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弛张筛的工作原理,说明其具有维护量小、运行可靠、筛孔不易堵塞、适于难筛物料等特点。论述了伯特利弛张筛和宾得弛张筛的性质,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工业化筛分试验,根据结果绘制各筛面分配曲线,对比了筛分效率和平均分配误差。结果表明:伯特利弛张筛的上层筛分效率为92.35%,高于宾得弛张筛的86.01%,筛分效果优于宾得弛张筛,而伯特利弛张筛的下层筛分效率仅为55.70%,低于宾得下层的76.53%,筛分效果不如宾得弛张筛;伯特利弛张筛的分配粒度均小于分级粒度,而宾得弛张筛的分配粒度均大于分级粒度;宾得弛张筛上下层筛板的平均分配误差均小于伯特利弛张筛。综合对比后说明宾得弛张筛在红柳选煤厂的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黄江龙;赵文芳;莫恒亮;陈亦力;彭文娟;李天玉;张颖;王志栋 《现代化工》2024,(3):140-144
钛酸锂型锂离子筛(简称钛系锂离子筛)具有吸附容量高、选择性好、寿命长、稳定性高等特点,在盐湖提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二氧化钛与氢氧化锂为原料,通过控制二者的配比和不同高温条件分别固相合成了偏钛酸锂前驱体(β-Li2TiO3)和正钛酸锂前驱体(Li4Ti5O12)。研究了这2种锂离子筛活化过程的差异性以及在模拟盐湖卤水的吸附条件下吸附选择性和循环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Li4Ti5O12较β-Li2TiO3活化条件苛刻,所需酸浓度更高;相同含Li+水体中,β-H2TiO3的饱和吸附容量达到32.1 mg/g,而H4Ti5O12的饱和吸附容量仅为5.9 mg/g; 2种锂离子筛在离子选择性和循环稳定性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13.
分别采用液体驯化和气相驯化法,从不同的采样点筛选培育出4种烟气脱硫细菌,为了解其生长、繁殖的规律,对其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筛选的烟气脱硫细菌在酸性条件下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脱除能力,培养12 d后,其脱硫效率还在50%以上;在恒温条件下,用721分光光度计对其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从各菌株的生长曲线可以看出,培养8 h后各菌株基本进入对数期,40 h左右菌液浓度达到峰值,各菌株都经历了适应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4个时期;从形态特征可以看出,大部分菌株为短杆菌.由实验可得出结论:所筛选的烟气脱硫细菌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一定的脱除效果,所测定的菌株生长曲线和对菌株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可作为选定工业化条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先进氧化方法是对传统的氧化化学思维的更新和发展。它是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采用常压强电场电离放电方法,把HO、O加工成高浓度、大产量的OH·等自由基,成功解决了先进氧化OH·处理水22的工程化疑难问题,实现了在低浓度(0.6mg/L)、快速(2.8s)条件下大幅度改善水质,对水中亚硝酸盐、铵盐减少98.4%和99.5%,COD未检出,由于羟基对细胞残骸的氧化分解,才促使TOC有所上升,水中金属离子Cd2 、Pb2 、Hg2 、Fe2 和Fe3 以及非金属As等有不同程度减少。对水中单胞藻、原生动物、细菌致死均达到100%,又把生物尸体分解成HO、CO和微量无机盐,水中剩余羟基将分解成HO、O。从上述试验数据表明,2222强电离放电先进氧化剂OH·处理海水达到了绿色化学12条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多层玻璃纤维复合针刺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要满足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又要适应现有的空间与场地的条件,还要考虑费用的承受能力,复合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阐述了玻纤复合毡的研究过程、技术方法及使用效果。还用图表、计算及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并预测了应用市场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以氧氯化锆和硅酸钠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新型硅锆复合颗粒材料(Zr-Si材料),并通过静态吸附法对模拟含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吸附液的初始pH、初始F-含量、Zr-Si材料的投加量、吸附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材料除氟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氟水初始pH为4、吸附温度为30℃时,4h可以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基本符合Lagergren 1级和2级动力学模型;除氟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计算得吸附平衡常数为1.33 L/mg,最大饱和吸附量为28.59 mg/g。相对于传统的吸附材料,Zr-Si材料对氟有更大的亲和力和更高的饱和吸附量。 相似文献
20.
对比研究了空心玻璃纤维与实心玻璃纤维单丝及复丝拉伸强度,建立了玻璃纤维单丝强度模型。通过缠绕工艺及模压工艺制备了空心/实心玻璃纤维复合材料(HGFRP/SGFRP)单向板,考察了HGFRP及SGFRP单向板的拉伸性能及弯曲性能。研究表明,空心玻璃纤维及实心玻璃纤维单丝拉伸强度均符合Weibull分布,空心玻璃纤维单丝及复丝的拉伸强度低于实心玻璃纤维,HGFRP的比拉伸强度和比弯曲强度略低于SGFRP,但HGFRP的比拉伸模量和比弯曲模量高于SGFRP。研究表明,空心玻璃纤维有望在新一代轻质高强材料中发挥新型异型纤维增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