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实际工程场地,通过一系列的抗拔试验对新型端部包裹式扩体锚杆的承载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验中,通过改变锚杆扩体锚固段直径、锚固段长度、埋置深度、锚头土体密实度等因素,得到了相应参数下反映承载能力的荷载-位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扩体锚固段直径与锚头土体密实度是影响扩体锚杆承载力最主要因素,并且锚固段直径与承载力成一定倍数增长关系;锚固段长度与承载力呈线性增长关系;在端阻力未达到极限状态时,扩体锚杆位移主要取决于杆体的弹塑性变形;当端阻力超过极限状态,锚杆发生整体变形位移由锚固体的拉伸变形决定。与传统扩体锚杆及普通锚杆的相比,新型扩体锚杆有效提升了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锚固露天矿边坡数值模型,研究了锚固参数对锚杆动力响应、边坡位移响应以及边坡塑性应变贯通长度的影响,并通过权重分析法对锚固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锚杆长度和锚孔直径增加,边坡永久水平位移和塑性应变区贯通率都减小,锚杆轴力峰值逐渐增大;随着锚杆竖向间距增大,三者均增大;随着锚固倾角增大,边坡永久水平位移和塑性应变区贯通率先减小后增大,锚杆轴力峰值则先增大后减小;锚固参数对锚杆轴力的影响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锚孔直径、锚杆长度、锚杆间距、锚固倾角;对塑性应变区贯通率影响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锚杆间距、锚孔直径、锚杆长度、锚固倾角;对边坡位移的影响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锚杆间距、锚杆长度、锚孔直径、锚固倾角。  相似文献   

3.
锚杆的功能和使用效果主要取决于锚固力,提高锚固力是我国发展锚杆支护的关键性技术,研制双锚杆是提高煤巷单根锚杆菌固力,扩大煤巷锚杆使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介绍了两种双阻力锚杆的结构和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新型全螺纹螺旋锚杆及自锚固技术。阐明了全螺纹螺旋锚杆的岩体-杆体二元耦合自锚固原理,揭示了其锚固力的时效增阻机制,研究了其在岩体中的极限工作机制及失效情形。并在象山煤矿进行工业性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树脂锚固剂锚杆和全螺纹螺旋锚杆的拉拔力和位移量。研究结果表明:全螺纹螺旋锚杆依靠嵌固力和摩阻力能够实现锚杆自锚,安装扭矩力是影响全螺纹螺旋锚杆自锚技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成  宁建国  李朋 《煤炭学报》2008,33(1):7-10
在考虑内外黏性阻力和底端岩层刚度的条件下,建立了端锚锚杆的纵向振动理论模型,求解得到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端锚锚杆在瞬态敲击下的加速度动态响应,并基于该理论模型对影响锚杆锚固质量的参数进行了分析.最后将理论和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进行对比,三者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锚固锚杆的振动特性和弹性波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6.
锚杆锚固力试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述了国内外锚杆锚固力的试验研究成果,包括:拉拔载荷下锚杆粘锚力的分布规律以及锚杆形状、锚固剂强度和岩体强度对粘锚力的影响;岩体特征、锚固单元特征和加载特征对加锚节理面抗剪性能的影响;锚杆长度、锚杆预紧力、树脂环体厚度及淋水、动载荷等其他因素对锚固效果的影响。讨论了锚杆锚固力试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锚杆与围岩作用的红外辐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红外探测技术, 进行了不同锚杆参数的锚固体加载过程红外辐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锚固体红外辐射温度与轴向应变呈线性正相关, 锚固体红外辐射温度上升速度和最大值高于非锚固体;不同锚杆参数的锚固体, 锚杆越长、直径越大, 其温度的升高越快且高。实验结果对于揭示锚杆支护作用机理、矿山煤岩灾害监测、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EASTERN公司F1F型机械式锚头锚固锚杆和树脂端锚锚杆为例,分析了不同锚固长度锚杆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锚固力相同的条件下,若达到同样的支护效果,锚杆的锚固长度愈短,所需锚杆的长度亦愈短;在锚杆长度相同的条件下,锚固长度愈短,锚杆的作用效果愈好。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EASTERN公司FIF型机械式锚头锚固锚杆和树脂端锚锚杆为例,分析了不同锚固长度锚杆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锚固力相同的条件下,若达到同样的支护效果,锚杆的锚固长度愈短,所需锚杆的长度亦愈短;在锚杆长度相同的条件下,锚固长度愈短,锚杆的作用效果愈好。  相似文献   

10.
言志信  龙哲  周小亮  屈文瑞 《煤炭学报》2017,42(10):2537-2544
基于FLAC~(3D)建立锚固岩质边坡数值分析模型,并用优化的cable单元建模分别模拟分析锚杆-砂浆界面上和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切作用,通过改变全长黏结锚杆的锚固参数(锚固角、锚固段长度、锚杆竖向间距、锚杆直径、锚孔直径),对地震作用下锚固岩质边坡锚固界面上的剪应力及动力响应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地震作用下,随着锚固角的增大,锚固界面上的峰值剪应力减小,边坡永久位移增大;当锚杆在结构面两侧的长度相等时锚杆界面的锚固作用最大化;当锚杆竖向间距减小,峰值剪应力和边坡永久位移均减小;随锚杆和锚孔直径的增大,峰值剪应力和边坡永久位移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在考虑安全性、经济性的前提下,建议适当减小锚固角和锚杆竖向间距,保持锚杆拉拔段与锚固段长度相等,锚杆和锚孔直径保持合理的比值。该研究可为相关理论、试验研究和锚固边坡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