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酶法提油工艺对玉米胚油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酶法提取玉米油工艺中热处理工艺参数及酶解过程对玉米油酸价、过氧化值、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液的pH、热处理温度、时间对玉米油的色泽没有影响,而对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影响较大;酶解过程对玉米油的酸价、过氧化值、色泽几乎没有影响。水酶法与压榨法制取的玉米油品质的各项指标及氧化稳定性的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水酶法制取的玉米油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对大豆浸出毛油脱胶工艺路线中的膜除杂工艺、酶解法脱胶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酶解法脱胶工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同时对各主要因素对该工艺的综合影响进行了正交优化,得出了该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该工艺中的最佳操作条件,即酶解4h、水化1.25h、预热温度为70℃、酶用量0.35g/750mL毛油.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水酶法制油的原理及特点,并对水酶法制油技术在油茶籽油提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提出了水酶法制油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水酶法制取油茶籽油的工业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油菜籽的现代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传统的油菜籽加工工艺 ,介绍了许多最近开发的新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如油菜籽的脱皮技术、微波与红外加热灭酶技术、挤压膨化取油和脱皮冷榨制油技术、水酶法提取菜籽油、菜籽蛋白粉和菜籽蜜的工艺、TOP全脱胶工艺以及通过连续离心吸附法从大量的溶液中除去少量杂质的中心吸附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酶法水解芝麻粕制备芝麻多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光  张焱  杨超英  魏明  王陶 《中国油脂》2012,37(11):28-31
以芝麻制油后副产物芝麻粕为原料,采用蛋白酶水解法制取芝麻多肽。在水解酶筛选、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多肽产率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对碱性蛋白酶酶解芝麻粕制取芝麻多肽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pH 9.0,料液比1∶20,加酶量11 000 U/g,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65℃。在此条件下,多肽产率达到3.51%。  相似文献   

6.
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水酶法、压榨法和浸出法3种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以及VE、β-胡萝卜素、多酚、磷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水酶法制取的油脂(水酶油)酸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制油方法(P<0.05).3种制油方法所得油脂过氧化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压榨法制取的油脂(压榨油)为最高,水酶油最低.VE、β-胡萝卜素含量以水酶油中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压榨油和浸出油(P<0.05).多酚及磷脂含量以压榨油最高,水酶油最低,仅为4.12 μg/g和2.87 μg/g,显著低于压榨油和浸出油(P<0.05).  相似文献   

7.
王恺  田振华 《中国油脂》2022,47(8):31-33
为提高亚麻籽油提取率,以亚麻籽为原料,采用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亚麻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果胶酶添加量3%、酶解温度56℃、酶解时间6 h,在此条件下亚麻籽油提取率为85.64%。采用果胶酶可以有效提取亚麻籽油。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压榨、浸出和水酶法3种制油工艺和不同精炼工序对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工艺中,水酶法制取的油脂无需精炼即可使其苯并(a)芘含量达到安全要求;导致传统热榨制油工艺中油茶籽油苯并(a)芘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在油茶籽油精炼工艺中,碱炼工序会促进苯并(a)芘含量大量增加,脱臭工序也会造成苯并(a)芘一定程度地增加,而脱色、冬化工序可以降低油茶籽油中的苯并(a)芘,最终使其达到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榛子仁乳液分离蛋白酶解提取油脂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酶解法提取榛子仁油的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酶解提取榛子仁乳液油的最佳工艺为:酶用量1500 IU/g,pH7.0,温度45℃,在离心速率为3000r/min的搅拌下酶解2h,榛子仁油的提取率为89.70%。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珍珠油杏为原料,经过清洗、解冻和打浆之后,加入酶进行酶解,分别对单一果胶酶酶解工艺和果胶酶与纤维素酶复配酶解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优化条件对珍珠油杏杏浆出汁率的影响.经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最终确定的最佳单一果胶酶酶解工艺条件是果胶酶添加量0.03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20 min,此时珍珠油杏杏浆出...  相似文献   

11.
结合传统的油菜籽加工工艺,介绍了许多最近开发的新技术及其应用前景,如油菜籽的脱皮技术、微波与红外加热灭酶技术、挤压膨化取油和脱皮冷榨制油技术、水酶法提取菜籽油、菜籽蛋白粉和菜籽蜜的工艺、TOP全脱胶工艺以及通过连续离心吸附法从大量的溶液中除去少量杂质的中心吸附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栀子的开发利用,以栀子成熟果实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栀子油。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酶种类、加酶量、酶解pH、酶解温度、液料比、酶解时间对栀子油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实验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并对各种酶提取的栀子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栀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中性蛋白酶、加酶量0.7%、液料比3∶1、酶解pH 7、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7 h,在此条件下栀子油得率为7.27%,与空白组(3.34%)相比提高了117.66%;栀子油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超过5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左右。不同酶提取栀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艺条件,以游离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油预处理工艺条件,即料水质量比1︰6、p H 3.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8 h;以游离油和水解蛋白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酶解条件,即在碱性蛋白酶最适条件下(pH 8.5,温度55℃),以3%(酶/籽,干基计)的添加量,酶解5 h。结果表明,游离油提取率可达86.21%,且乳化层较少。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取250 g进行破乳研究,最终确定了冷冻解冻的破乳方法。结果表明,牡丹籽总清油提取率可达91.23%,所制备的牡丹籽油,色泽淡黄,气味清香。  相似文献   

14.
以文冠果仁为原料,利用水酶法提取文冠果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酶解时间、料液比、酶添加量及酶解温度对文冠果油提取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选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时间5 h,料液比1∶5,酶添加量0.75%,酶解温度50℃。在最佳条件下文冠果油提取率达81.6%。  相似文献   

15.
酶解法提取马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油具有丰富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且开发利用较少,具有研究意义和综合利用价值.采用中性蛋白酶,通过酶解法提取粗马油,运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同时检测粗马油理化性质,并与鱼油等油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2.5h、酶添加量1%、pH值6.5,此时马油提取率为74.74%.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马油精制和脂肪酸成分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小麦胚芽油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胚芽油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极高,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小麦胚芽油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压榨法、浸出法、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及水酶法制取麦胚油的工艺,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小麦胚芽油的工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亚麻籽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亚麻籽油的超声酶解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亚麻籽经脱胶后,探究了料液比、加酶量、酶解pH、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对亚麻籽油得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设计五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实验,确定响应面模型。根据模型回归分析得到超声酶解提取亚麻籽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加酶量0.10 g,酶解pH 10,超声时间40 min,提取温度50℃,在该条件下亚麻籽油实际得率达到(30.52±0.04)%。超声辅助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条件简便、快速,得率高,可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8.
水酶法提取核桃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进水剂法提取核桃油的工艺,探讨了酶用量、搅油温度、搅油时间、pH值对出油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17500U/100g料浆、搅油温度55℃、搅油时间3h、pH4.5,其出油率可达77.34%。研究发现,低温贮藏可明显降低水酶法提取工艺的出油率。  相似文献   

19.
以传统中药材千金子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取响应面法优化千金子油水酶法提取工艺,考察酶解时间、加酶量和酶解温度对千金子油得率的影响,并研究千金子油得率在千金子不同采收期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千金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9 h,加酶量19 mg/g,酶解温度5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千金子油得率为33.078%;千金子最佳采收时间为9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20.
以物理取油后的葵花籽粕为原料,用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研究了葵花籽多肽的直接酶提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定料液比、酶用量和酶解时间三个因素的三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到最优组合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5,酶用量4%,提取时间4h时,多肽得率达到极大值。该条件下多肽的得率达到10.0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