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微生物的特点,寻找可能替代石油的新的可再生能源产品,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除了酵母发酵生产燃料酒精已进入成熟的产业化阶段外,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油脂最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以生物柴油形式的能源微生物液体燃料产品。本文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加速微生物油脂成为生物柴油原料油产业化研究提出了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功能性油脂研究概况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该文综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功能性油脂的菌种、影响油脂形成的因素及微生物功能性油脂的制取;浅析存 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油脂是利用产油微生物发酵生产的一类特殊油脂,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油脂提取能耗大、成本高,是影响微生物油脂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油脂生产过程中菌体预处理及油脂提取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菌体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酶解法,油脂提取方法主要有传统溶剂萃取法、临界流体萃取法、吸附法,需根据不同微生物特性选取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油脂精炼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微生物油脂含量、微生物油脂的制备、微生物油脂的定性分析、产品的理化指标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推荐产品的质量标准,我们实验研究结果:发酵生物量可达49g干菌体/L发酵液,含量油率42.56%-47.25%,蛋白质含量30%-35%,灰分5%-7%,纤维素2%-4%,产油量19.7g, γ-亚麻酸5.78%-6.59%,花生四烯酸4.75%,提供了微生物发酵制取微生物油脂的工艺参数,为微生物油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探讨了微生物油脂的主要功能及油脂含量、油脂的制备、油脂的精炼工艺过程和生产技术,并推荐了产品的质量标准。实验研究结果为:发酵生物量可达49g干菌体/1发酵液,含油率42.56%-47.25%,蛋白质含量30%-35%,灰分5%-7%,纤维素2%-4%,产油量19.7g,γ-亚麻酸5.78%-6.59%,花生四烯酸4.75%,提供了微生物发酵4号溶剂低温浸出制取微生物油脂的工艺参数,为微生物油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油脂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产油微生物的种类、特性及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方法进行了研究,指出微生物油脂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油脂新资源。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油脂生产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油脂是一种油脂新资源,该文介绍微生物油脂生产的优点、工艺、影响因素及其利用形式。  相似文献   

8.
木霉能分泌产生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木质素酶,并能产生和积累微生物油脂,因此利用木霉能够分解木质纤维素类的作物秸秆,并利用分解木质纤维素产生的单糖、合成和积累油脂.该文介绍了微生物分解秸秆产油的意义,综述了木霉菌作为发酵秸秆产生微生物油脂的研究对象优势和利用木霉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油脂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油脂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微生物油脂的特性及合成途径,介绍了目前微生物胞内油脂染色检测技术的三种主要方法和取得的成效。同时对染色法检测在微生物胞内油脂研究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产油微生物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产油微生物种类及产生油脂机理,讨论碳源、氮源、温度、pH、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对微生物油脂合成影响,并介绍微生物油脂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甲壳素的提取需经脱除蛋白质、矿物质、脂质和色素等工艺,酸碱法有成本高、环境危害等缺点,微生物发酵、酶法或基因工程等生物法绿色提取技术亟待研究。本文综述以虾蟹壳为原料,由传统化学法、生物法绿色提取技术的进展;分析微生物发酵、酶法及基因工程等生物法的优缺点,微生物生物转化及酶处理利用发酵产生的有机酸和蛋白酶,经济有效易实现大规模生产,提出微生物发酵法提取甲壳素具有产业化潜力;最后对遗传操作和代谢工程在近几年的进展也进行了讨论。以生物法绿色提取技术生产甲壳素既具备环境友好又具备高效性,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物信息数据资源,对白酒酿造过程中产正丙醇微生物进行定向补充筛查,并对筛查后的菌株进行了发酵验证。结果表明,基于KEGG数据库明确了正丙醇的产生途径为丙酸代谢途径,其催化的关键酶为丙二醇脱水酶、1,3-丙二醇脱氢酶和1-丙醇脱氢酶;通过NCBI数据库确定了表达该3种关键酶的微生物种类信息,结合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构成,确定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具有代谢产生正丙醇的潜在特性;发酵结果显示,面包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nis)代谢生成正丙醇的能力相对较强,产量为263.7 mg/L。该研究结果表明,乳酸杆菌是白酒酿造中产正丙醇的重要微生物来源之一。该研究为白酒酿造过程正丙醇的调控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同时该方法也可以为其他食品发酵过程中目标风味物质的微生物溯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腐乳是传统发酵型豆类食品,有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结构是其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基因测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着传统培养鉴定法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提供了先进技术;根霉和毛霉是腐乳发酵中常见的真菌,而芽孢杆菌、乳杆菌、不动杆菌等则是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细菌;紫外诱变和混合发酵技术可改善腐乳发酵条件和品质;微生物种群在腐乳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作用,可提高腐乳脂类、脂肪酸类、游离氨基酸、乙酸乙酯等物质的含量。本文阐述了腐乳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研究方法、常见发酵菌株生理特点和应用、发酵过程微生物种群结构演替,展望腐乳食品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腐乳发酵科学研究及工艺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开菲尔发酵奶制品的营养特性及其保健功能,制作开菲尔的发酵剂——开菲尔粒的主要微生物组成及其特性,开菲尔发酵奶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泡菜的研究进展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泡菜是一种乳酸发酵制品,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而乳酸菌是参与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主要菌系,它对人体具有各种保健功能。对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各物质的变化规律、泡菜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泡菜的功能、泡菜的安全性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对泡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从茶菌中分离纯化的4个优势菌株构建人工复合菌剂。通过单独培养和不同复合方式培养的比较,确定菌株在茶菌发酵和菌膜形成中的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分析茶菌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经历多次传代接种后,采用人工分离和宏基因组分析相结合分析菌群组成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菌株中,葡糖醋杆菌J5(Gluconacetobacter sp. J5)是产生纤维素和菌膜的核心菌株。混合菌株组合C3C5C6J5发酵后在菌体生长、糖利用、发酵液pH值、总酸度和茶多酚含量等指标与自然发酵相似。经历6代转接后菌群稳定,复配的菌株在人工菌群中均为优势菌株。表明从天然茶菌饮料中分离纯化功能菌株,通过菌株复配构建稳定的人工发酵剂可行,为茶菌的标准化工业生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微生物产单宁酶发酵五倍子合成没食子酸进行了研究.并对五倍子诱导黑曲霉产生单宁酶进行了生物转化实验研究,开展了产酶条件优化实验,对酶反应转化的最适pH值、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浓度等进行研究,得出了最佳培养条件和微生物酶法制备没食子酸的工艺,为开发五倍子的生物化工加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H810为实验菌种,探讨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C/N)、培养温度、培养pH值和接种量等因素对粘红酵母菌体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了粘红酵母H810产油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产油脂培养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碳氮比C/N 40,接种量5%,培养温度28℃和培养初始pH值6.8,在此条件下粘红酵母油脂含量达N56.88%。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菌株H810在该条件下的油脂组分,主要包括油酸47.95%、亚油酸12.96%、棕榈酸12.34%、α-亚麻酸11.76%和γ-亚麻酸7.30%。采用该工艺发酵粘红酵母生产微生物油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也为进一步大规模生产微生物油脂和研究油脂的不饱和性能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可以合成很多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通常将这类表面活性剂称为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其在减少表面和界面张力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本研究对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来源,生产菌株的筛选方法、廉价底物的利用,发酵工艺的优化,产品的分离纯化和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食品添加剂行业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目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食品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