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库区基本概况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于1957年4月正式开工兴建 ,1958年11月截流 ,1960年建成开始蓄水运用。库区潼关至三门峡大坝河段(以下简称“潼三段”)长113 5km ,面积233 3km2,330m高程蓄水岸线长310km。左岸是山西省的芮城、平陆两县 ,右岸是陕西省的潼关县和河南省的灵宝市、陕县、湖滨区。我省芮城、平陆两县沿河共有18个乡 ,229个自然村 ,10 01万人口 ,共有耕地1 71万hm2。2库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库运用以来在防洪、发电、灌溉、防凌、供水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益 ,但也存在…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门峡水库潼关至大坝河道长113.5km ,其中芮城段67 .2km ,按水库运用情况,黄淤41 ~30 断面长45 .6km ,河道特性明显,称为自然河道段;黄淤30~24 断面,长21 .6km ,呈水库和河道双重特性,称回水变动段。经对两段河道特性和多年流势分析及已建护岸工程的基本评价后,本文对工程设防标准、基本流路、平面布设及结构形式提出了符合整体规划又切合实际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三门峡水库对陕西库区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门峡水库于1960年建成并投入运用,四十年来,水库经历了蓄水拦沙、滞洪排沙和“蓄清排浑”三个不同方式的运用阶段,库区发生了深刻的变.方着重分析三门峡水库的运用及潼关高程的变化,库区的冲淤变化及其对陕西库区带来的影响,并我对库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库区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浅析三门峡水库库区治理对水库未来走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门峡水库取舍之争,2005年有了初步定论。根据有关会议精神,各方意见已基本达成一致,三门峡水库已不存在废弃的问题,将继续发挥蓄水发电及其他综合效益。在运用方式上,对水库汛期限制水位要求更加严格,主汛期不超305m,必要时降至300m,当潼关站出现1500m3/s的洪水时,敞泄运用;非汛期水库水位不超318m。水库新的运用方式,将给水库区带来不少问题,而对黄河潼关断面以上主支流区域影响甚微,若不尽快采取措施对潼关到三门峡大坝主河段库区进行治理,将对三门峡水库未来走向造成不利的影响,再一次引起三门峡水库取舍之争。1新的运用方式给水库区带…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三门峡水库山西库区的防洪特点,并针对其存在的塌岸严重、工程标准偏低及移民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三门峡水库山西库区潼三段工程质量特点,并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工程质量监督站四方面论述了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三门峡水库平陆县深水库区的历史概况、治理成果进行了介绍,对堵沟与围滩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治沟力度,加速滩涂开发的库区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磊 《陕西水利》2007,(4):17-19
渭南市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美誉,因渭南市又处于三门峡库区,在陕西省防汛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渭南市历届市委、政府领导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抢、抢重于救、人防弥补工防"的指导思想,带领全市人民与洪涝灾害展开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抗争。在历次抗洪斗争中,逐步摸索,反复探讨,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库区防汛实际,进行  相似文献   

9.
对三门峡水库山西库区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门峡水库山西库区移民工作遗留问题较多,1987年开始对移民遗留问题进行了处理,确定了以恢复和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工作方针,使得库区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通过对多年来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的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找出了制约库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库区经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三门峡水库山西库区移民工作遗留问题较多,1987年开始对移民遗留问题进行了处理,确定了以恢复和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工作方针,使得库区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通过对多年来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的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找出了制约库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库区经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三门峡水库山西库区移民安置工作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门峡水库已运用三十多年了,在防洪、防凌、灌溉、发电、供水等方面取得了应有的效益。然而长期以来,库区移民温饱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移民贫穷落后,安置区人心不稳,社会不安,上访、告状、返迁等事件不断。因此研究分析三门峡水库的移民安置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可为处理遗留问题提供依据,还可给以后水库工程建设做参考。笔者就三门峡水库山西库区移民安置工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三门峡水库泄洪排沙对库区工程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泄洪排沙对三门峡库区工程造成的影响,本文依据库区历年汛末河势查勘报告和近年汛期工程春流及塌岸、塌滩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认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轻渭河下游淤积和控制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控制运用以来非汛期最高运用水位不断下调,2002年11月开始进行非汛期控制最高运用水位不超过318 m的原型试验,有效改善了库区的淤积部位。分析表明,1974年以来潼关以下库区年际冲淤变化在-1.357~1.487亿m~3,年均淤积0.051亿m~3;非汛期淤积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淤积主体随着最高运用水位的降低向坝前推进;淤积影响范围与最高蓄水位呈正相关,淤积末端随最高蓄水位下降向坝前推移。2003年以来库区淤积重心下移到黄淤12断面-黄淤30断面区间,淤积末端在潼关下游20 km处,潼关河段处于自然河道演变状态。  相似文献   

14.
1概况与成绩三门峡水库是黄河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1957年4月动工兴建 ,1958年11月截流 ,1960年9月竣工蓄水运用。淹没范围涉及山西省境内平陆、芮城、永济三县(市) ,水库移民线335m高程以下迁安49636人 ,淹没土地3 17万hm2(其中耕地1 37万hm2 ,经济林0 1万hm2) ,直接经济损失8803万元。1962年水库高水位蓄水 ,335m以上又动迁了1 52万人。由于当时移民采取行政命令手段及标准很低的单纯赔偿办法 ,再加上移民村基础设施差 ,自然环境恶劣 ,给移民遗留下饮水难…  相似文献   

15.
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中游最大的水库,它控制了黄河全流域面积的92%,并控制了黄河下游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包括控制下游三个洪水来源区中的两个。自从1960年9月  相似文献   

16.
三门峡水库运用对库区冲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实测资料计算和分析,非汛期水库回水淤积末湍距坝距离l1与非汛期水库最高运用水位和初始始河床平均高程交点距坝距离l2之比平均为1.07左右;水库汛期溯源冲刷输沙率与流量和坝前比降成正比,溯源冲刷范围一般在和大禹渡之间;水库近几年的排沙流量一般在1500-2500m^3/s之间,水库降低水位应控制在292-295m范围内,9、10月水库蓄水发电运用水位可适当提高,控制指标是以不影响大渡附近河段的冲刷为前提。建议在北村至大禹渡之间增设一个水位站作为水库新的控制指标站,并开展水库不同水位对该站以上河段冲淤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三门峡库区潼关至三门峡大坝这一库段,既是自然河道,又是常年库容范围。根据水库汛期泄洪排沙,非汛期蓄水防凌、灌溉、发电这一运用方式,以及水位变化的范围,潼关至大禹渡这一段在汛期河道摆布较大,主流不稳,经常发生主流顶冲岸边造成塌岸。而大禹渡至大坝段,库水位变幅较大,汛期河流顶冲岸边塌岸,非汛期蓄水遇风浪冲击造成塌岸。文章根据三门峡水库潼关至大坝间库区情况、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以来塌岸及损失、潼三段库区两岸塌岸治理现状、三门峡库区(潼三段)存在问题,提出了三门峡库区的治理原则和目标任务,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瑛 《山西水利》2008,24(2):69-70
针对三门峡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提出了应采取分段规划、综合治理,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上拦下排,完善水沙调控体系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三门峡水库2003-2005年非汛期控制水位318 m运用为背景,以1974年蓄清排浑控制运用以来不同运用时期库区冲淤情况为比较,重点分析了近三年水库冲淤特点及潼关高程变化.指出:[1]2003-2005年非汛期正常运用的平均水位与1974-2002年的非汛期平均运用水位接近,但二者对水库的影响范围与程度却大不相同.非汛期控制水位318m运用后,回水影响范围被控制在黄淤33断面以下,水库运用水位已不再对潼关河段的冲淤变化产生不利影响.[2]2003-2005年非汛期淤积末端在黄淤32-33断面之间,汛期溯源冲刷的发展范围最远达黄淤38断面以上、最近也可到黄淤33断面,汛期通过洪水期集中排沙,完全可以将非汛期回水影响范围内的淤积泥沙排出库外;[3]分析表明,在非汛期控制水位318m运用以后,潼关河段将常年处在自然河道状态,汛期入库水、沙条件是决定潼关高程冲刷下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三门峡库是国家在黄河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水库建成运用以来,给黄河下游40年防洪安澜和灌溉、发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又给库区背上了十分学生的负担,特别是潼关以上陕西省库区段淤积大量泥沙,使陕西省库区河道环境不断恶化,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洪水灾害威胁和浸没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在客观反映陕西省库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分析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上拦、下排、区域综合整治相结合的治理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