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撰写的主要依据是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在内蒙古公路规划过程中编制完成的《内蒙古自治区干线公路网规划》展开相关规划研究工作。本文分析问题的着重点在于在公路网规划中的环境理念的体现和对环境因素阐述,对公路规划过程中影响公路交通的环境因素以及公路网的规划环境功能进行分类。归纳并总结了对于公路网规划中环境因素的分析的一般程序以及在公路网规划中评价环境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着重分析了再进行内蒙古公路网规划中的对于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的技术指标并论证了在公路网络规划形态下环境因素在公路建设中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公平发展的可行性,主要用来对公路网规划中常规体系缺陷的补充。针对内蒙古兰嘎公路网综合评价的目的和作用在公路网规划每一个环节中的差别,研究了内蒙古兰嘎公路在规划过程中的现状分析、环境影响方案设计、公路网建设中环境因素优化等。  相似文献   

2.
<正>众所周知,环境因素是近视眼发病的重要原因,但科学界对于环境因素致病的具体作用机理,虽然已经研究了长达一个多世纪,但却一直没有比较官方和确切的答案。生活经验和传统观点告诉我们,与近视眼有关的环境因素很多,包括视近活动、户外活动,饮食习惯、甚至性格特点等,其中讨论比较多的主要是视近作业与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3.
张彦龙  穆跃  李元敬  万鹏  冯磊  雷虹 《食品科学》2018,39(2):233-239
实验对西藏和东北东宁两地不同品种黑木耳营养组成和品质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总糖、还原糖、粗纤维、粗脂肪等常量成分受基因型影响显著,西藏独特环境主要影响黑木耳钙、铁、锌、镁等矿质元素和多酚、黄酮、黑色素等功能性成分的积累。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表明环境因素对营养成分的影响超过基因型。伴随着营养组成的变化,环境因素主要影响弹性、凝聚力、黏性、咀嚼度、回复力,基因型仅影响了黑木耳硬度。黑木耳电镜观察显示相似结果,西藏同一地域不同品种黑木耳表观形态类似,而东宁种植黑木耳与西藏种植的黑木耳表观形态差异较大。这些结果表明黑木耳营养组成和品质结构差异更多依赖于环境因素,基因型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为黑木耳栽培和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黑液中木素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敏  陈中豪 《中国造纸》1996,15(2):36-40
针对木素难生物降解的特点,研究了木素在普通活性污泥中的生物降解性能,并探讨环境因素如pH、时间、污泥接种量及营养物质的种类及数量对木素生物降解的影响。研究环境因素的改进对木素生物降解性能产生的影响,如活性污泥的驯化、培养基的改良所产生的效果。同时还研究了微生物在厌氧及好氧条件下对木素生物降解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了解纺织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损伤机制及影响因素.综述了织物结构差异、环境因素、疲劳实验过程中的自热对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以及近年来复合材料疲劳强度模型的研究近况;对比分析了不同织物结构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研究近况及损伤情况,以及结构的差异对材料的疲劳寿命及损伤影响;探讨了水、高温、化学介质、紫外线辐射等环境因素对...  相似文献   

6.
张洪迪  刘海宁 《浙江造纸》2003,27(4):48-49,10
本文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实用性出发,总结了造纸企业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及是非判断法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7.
乳糜泻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致病机制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麸质蛋白是导致乳糜泻症状的主要环境因素,目前有研究报道,影响乳糜泻患者肠道生态系统的其他环境因素主要为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衡,特别是与革兰氏阴性菌数量增加和革兰氏阳性菌数量减少有关。本综述详细介绍了乳糜泻的发病机制,并总结了口腔、肠道微生物群与乳糜泻之间的关联;利用现有研究解释微生物菌群在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式以及乳糜泻患者微生物菌群发生的变化。此外还将相关益生菌对乳糜泻疾病的调节作用加以介绍,进而帮助我们从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的角度深入探讨乳介绍糜泻的致病机制,探究肠道微生物群与麸质相关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尽可能在近期开发出新的预防和治疗乳糜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企业基于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环境因素识别范围,为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及运行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在查阅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勘察设计企业案例首先分析了环境因素的定义及意义,其次分析了环境因素的标准要求及识别范围,最后分析了环境因素识别步骤及评价方法,旨在正确识别各种环境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影响环境的不利因素,为企业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袁远 《中国井矿盐》2005,36(2):41-43
依据GB/T14001标准,阐述了制盐生产环境因素的识别,重要环境因素的评定及其控制.同时指出了消除重要环境因素的影响,保护环境是实施污染预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的衰老的过程主要受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在诸多环境因素中,营养与衰老的关系表现得最密切。研究证实,合理的饮食结构,尤其是抗氧化营养素的摄入,对保持青春、延缓衰老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果蔬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关键是要经常吃才能奏效:1.猕猴桃(奇异果):  相似文献   

11.
灵芝是我国著名的药食两用真菌,近年来对灵芝菌丝体的液体发酵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该文综述了不同种类的诱导因子(无机盐、生长因子及非必须营养因子等)对灵芝液体发酵的影响,旨在提高灵芝液体发酵产物的品质,为灵芝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以及为灵芝液体发酵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淀粉糊和改性淀粉糊的流变特性研究分别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各因素对淀粉糊的流变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物理化学改性方法对淀粉糊的流变特性的影响,指出今后应着重于淀粉糊流变特性各个影响因素的研究,获得各个因素对流变性能影响的规律,以开拓淀粉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五粮液技术中心试验窖池为研究对象,通过跟踪发酵过程取样,对酒醅中的微生物区系及其生态因子进行了研究,初步揭示了酒醅微生物区系与酒醅生态因子在演变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对浓香型白酒的发酵机理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以探明槽筒的表面光泽对操作工人视觉疲劳的影响状况为研究目标,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编制的:"槽筒表面光泽对操作工人视觉疲劳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和"操作工人视觉疲劳变化情况调查表",发现了造成工人视觉疲劳的主要原因,并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因素产生的视觉疲劳又进行了比例统计,得出了槽筒表面反射光、频闪光、金属槽筒颜色诸因素对操作工人视觉疲劳产生主要影响的明确结论.实践证明,金属槽筒的表面光泽对操作工人视觉疲劳的影响明显强于胶木槽筒.因此提出,为避免金属槽简的表面光泽在运动状态下产生的反射光污染,必须采取技术手段降低槽筒表面的光反射率,用减低眩光和频闪光强度的方法,降低操作工人视觉疲劳强度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大豆发芽过程中抗营养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蛋白存在着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影响人类对其的利用。文中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免疫火箭电泳法测定了发芽过程中东农42、东农823、71434、40567、黑农40五个大豆品种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发芽能明显改变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不同品种的抗营养因子变化程度不同,5种大豆在发芽过程中显示出较为一致的总体趋势。发芽温度对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有影响。证实在萌发的大豆中存在可失活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内源酶。  相似文献   

16.
孕镶金刚石工具如取芯钻头、因锯片和串珠绳锯等的研制中有大量工作要做。文章仅从孕镶金刚石工具的磨损因素分析,提出孕镶金刚石工具研究工作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包括金刚石的出刃值、有效工作的金刚石数量、金刚石串珠的磨损、等效石英含量、孕镶金刚石工具的冲蚀性磨损。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高效、绿色、低成本的脂肪酶应用于结构脂质的制备,从内源性(脂肪酶的来源、基因序列、空间位阻)和外源性(底物空间结构、反应介质、固定化条件及反应pH)两方面讨论了脂肪酶位置选择性的影响因素。脂肪酶催化特异性由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共同决定。改变底物空间结构、反应介质、固定化条件和反应pH,常被用作提高脂肪酶催化性能的处理方式。只有充分考虑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才能充分提高脂肪酶的位置选择性和催化效率。该综述有望为高选择性脂肪酶的开发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为后续结构脂质的高效合成提供启发性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The objectives of the workshop ?Nutr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were to. identify how nutrition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 to stimulate or constrai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assess the 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these factors in regions which illustrate the proble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llustrate how social actions within the existing framework might help improve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and reduce the constraints imposed in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at risk for malnutrition;. indicate research priorities based on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problems and how specific types of research being carried out in underdeveloped as well as highly developed countries might be relevant to and adapted for us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相似文献   

19.
综合古代中医药学对酒与健康的研究及现代科技装备、先进的分析检测方法对白酒健康因子的找寻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健康白酒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健康饮酒、理性饮酒”,“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喝健康白酒、喝明白白酒”的倡导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以生物工程、发酵工程技术为动力,充分利用已知的健康因子,发掘天然未知的健康因子,把天然健康因子通过生物工程、发酵工程技术融合到白酒发酵工艺中,开发富含健康因子的白酒。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cow characteristics, farm facilities, and herd management strategies during the dry period to examine their joint influence on the rate of clinical mastitis after calving. Data were collected over a 2-yr period from 52 commercial dairy farms throughout England and Wales. Cows were separated for analysis into those housed for the dry period (8,710 cow-dry periods) and those at pasture (9,964 cow-dry periods). Multilevel models were used within a Bayesian framework with 2 response variables, the occurrence of a first case of clinical mastitis within the first 30 d of lactation and time to the first case of clinical mastitis during lactation. A variety of cow and herd management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as being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ate of clinical mastitis and these were found to occur throughout the dry period. Significant cow factors were increased parity and at least one somatic cell count ≥200,000 cells/mL in the 90 d before drying off. A number of management factors related to hygiene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ate of clinical mastitis. These included measures linked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dry-cow treatments and management of the early and late dry-period accommodation and calving areas. Other farm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ate of clinical mastitis were vaccination with a leptospirosis vaccine, selection of dry-cow treatments for individual cows within a herd rather than for the herd as a whole, routine body condition scoring of cows at drying off, and a pasture rotation policy of grazing dry cows for a maximum of 2 wk before allowing the pasture to remain nongrazed for a period of 4 wk. Models demonstrated a good ability to predict the farm incidence rate of clinical mastitis in a given year, with model predictions explaining over 85% of the variability in the observed data.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specific dry-period management strategie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rate of clinical mastitis during the next lac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