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欧洲可持续能源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能源政策的目标是力求在不增加能源供应总量的前提下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和提高经济竞争力。在管理体制上建立了负责能源政策研究、制订、实施和监督的专门机构。最重要的措施是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领域包括建筑节能、企业节能、热电联产和可再生能源。欧洲可持续能源政策对我国的能源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我们的能源政策应在保障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加强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并在体制上为可持续能源战略的实施消除障碍。另外,还应考虑建立清洁能源基金等措施为可持续能源政策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能源》2003,(4):4-7,39
欧洲能源政策的目标是力求在不增加能源供应总量的前提下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和提高经济竞争力。在管理体制上建立了负责能源政策研究、制订、实施和监督的专门机构。最重要的措施是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领域包括建筑节能、企业节能、热电联产和可再生能源。欧洲可持续能源政策对我国的能源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我们的能源政策应在保障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加强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并在体制上为可持续能源战略的实施消除障碍。另外,还应考虑建立清洁能源基金等措施为可持续能源政策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3.
可再生能源电力费用分摊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时璟丽 《中国能源》2010,32(2):15-18,21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电价和费用分摊政策框架,有效地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的蓬勃发展。本文从资金来源、使用范围、筹措支付等角度,对国内外费用分摊政策及实施进行对比分析,对我国现有政策实施面临的资金严重不足、税收、财务、效率等诸多问题进行剖析,并测算了近三年可再生能源电力补贴资金需求。在吸纳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基金管理方式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费用分摊,利用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国家财政资金等多条渠道支持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情况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篁 《中国能源》2006,28(12):15-19
美国和中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借鉴美国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经验,对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美国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了美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政策及这些政策对美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加快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条件、利用历史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战略,即围绕把北京农村建设成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高水平示范区这一中心目标,抓好可再生能源开发与节能两个关键环节,聚焦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燃气和住房节能改造3个战略重点,实施可再生能源产品研发与技术升级、示范区工程、服务体系等6项重要建设内容。最后,从资金、市场、政策、技术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具体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我国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以及费用分摊制度进行评述,总结了现有费用分摊方式的实施情况、效果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基金管理方式操作可再生能源发电费用分摊,可以避免现有体系下存在的税收、财务等问题,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建议参考国外经验以及考虑我国的实际需求来完善现有的分摊制度。  相似文献   

7.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家或地区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都制定了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各国(或地区)分别制定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了各种气候变化税收政策。各国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开发减缓气候变化的低碳技术,普遍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颁布了政策法令并建立气候变化资金。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对完善我国气候变化政策框架体系有一定的启示。我国应加快建立温室气体统计制度,通过技术进步与财税政策促进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建立应对气候变化专项科学基金和低碳技术基金。  相似文献   

8.
周篁 《中外能源》2007,12(1):1-6
国家发改委组织了关于美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节能情况的考察。本文就考察情况总结介绍了美国能源开发利用现状;重点阐述了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政策,以及美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的产业概况;最后对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节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它不仅成为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可再生能源法》建立了总量目标、强制上网、分类电价、费用分摊和专项资金5项基本法律制度,围绕这5项基本法律制度,形成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特别是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较完整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同时,重要法律制度和一些规定、规章的实施取得了一定进展,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缓解资源瓶颈性约束、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可再生能源法》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同能源规划以及电力、电网规划脱节,可再生能源发电强制上网和全额收购制度难以落实,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调配方式不合理等。为此,在法律后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全国人大环资委提出了修改《可再生能源法》的相关立法建议,内容包括实行统筹规划,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保证国家扶持资金集中统一使用,形成政府统一调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是此次法律修改的最大亮点。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对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  相似文献   

10.
中美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及我国节能减排潜力的测算(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中美能源消费结构,各类能源消费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及其变动趋势。中美各类能源在工业、商业、交通和居民消费4大产业部门间的消费结构。中国2005年42个产业部门各类能源的消费结构,预算中国2010年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减排效应和重点行业节能的减排效应,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建中 《中国能源》2005,27(8):10-13
从对能源的中长期需求和能源供应能力的缺口出发,论证了节能和科学用能应当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核心。阐述了科学用能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主要特点,指出应重点抓住高耗能产业和科学用能的共性科技问题。对建筑科学节能,提出尽可能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境能源以节约化石能源和电能。分布式能源系统是科学用能的范例,它与集中式发电的有机结合是新世纪电力工业和能源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开发小型和微型燃气轮机可以提升我国动力工业的技术水平;正确确定冷热电三者的关系,充分发挥中低温余热的作用,是使分布式能源系统获得最大节能效果和最大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朱曹坚 《中国能源》2006,28(12):34-37
本文通过对苏州近年能源消费情况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国际水平的对比分析,指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适应,与5年实现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不适应。为此,需要通过技术节能和经济节能的手段,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等,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国外节能公共投资政策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 《中外能源》2009,14(7):90-92
从奖励、贷款、股权参与、创业投资基金、担保、补贴审计以及特定能效技术减税等方面,介绍了国外先进国家节能公共投资政策制定、实施等方面的经验。分析并指出了国外先进国家节能公共投资政策对我国的启示:①利用市场机制,依靠"经济诱因"促进节能工作;②整合现有资源,成立节能专责机构;③灵活运用各种节能公共投资措施;④应持续推动产业部门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14.
提高能源效率是我国能源政策的首要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我国常规石化能源的供应、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认为应该把高能源利用效率,作为我国能源政策的首要选择,而开发利用再生性能源也是广义的节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源潜力、技术水平、当前存在的主要障碍。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大,在未来的能源供应中可以形成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有了一定的水平,产业初具规模,具备大规模发展的基础,处于商业化发展的前期阶段。在障碍分析和国际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可再生能源立法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并提出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立法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It now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UK needs to increase renewable energy capacity and it has been claimed that community-based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 with high level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re more likely to be accepted by the public than top-down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schemes and may bring additional benefits such as increased engagement with sustainable energy issues.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public expectations of how people would like to participate in such projects and wh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one rural community's response to a proposed sustainable energy proje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provided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There was widespread support for local generation and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with respondents expecting benefits from a project in terms of increased community spirit and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However, desire for active involvement was lower and residents viewed themselves participating as consultees, rather than project leaders. We suggest community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 are likely to gain public acceptance but are unlikely to become widespread without greater institutional support.  相似文献   

17.
英国可再生能源义务法令介绍及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时璟丽  李俊峰 《中国能源》2004,26(11):38-41
英国是采用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家之一。本文介绍了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英国可再生能源义务法令产生的背景、配额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实施效果,对制度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说明配额制度的实施需要完善的电力市场机制做保障,它是有利于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和有利于大企业发展的政策,但也存在增加融资难度、不公平竞争等问题。本文最后总结了该法令和配额制度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德国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敏英 《中国能源》2009,31(2):23-26
继续坚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可再生能源替代核电发展,保证未来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供应安全是德国近期能源战略的选择。本文介绍德国至2014年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及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经验,以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保障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保证一次能源的供给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在可再生能源中,潜力最大的是太阳能,到本世纪中期太阳能将成为电力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到本世纪末成为电力能源中的主要部分。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光伏发电技术目前已经成熟,发展势头迅猛,正在努力突破高成本的制约瓶颈,有望在30年左右的时段内成为重要的电力能源之一。在今后10~20年,我国的光伏发电将主要应用于下述方面:农村离网供电,分布电源,大规模荒漠电站以及其它商业应用。国家应首先加强光伏发电各项能力建设,包括资源普查和评估、研发能力建设、培训体系建设、质量监督服务体系建设,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为我国光伏发电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