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后,以"匠人"为主题的纪录片和综艺节目层出不穷:讲述景德镇瓷器制作人的《手造中国》、以中医药传承人为主角的《本草中国》、从北到南寻找199名手艺人的《寻找手艺》、探寻亚洲各地手工艺人的《了不起的匠人》、明星向手艺大师拜师学艺的《百心百匠》、巧思演绎国宝秘密的《国家宝藏》……这类纪录片不约而同地变得更有趣。《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寻找手艺》  相似文献   

2.
正杂志签样前夕,两会召开,李克强总理在会上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里第一次提到"工匠精神"这个词。因为一个"匠"字,手工艺圈沸腾了,微信朋友圈处处可见含有"工匠精神"关键词的文章。匠,指有手艺的人,形容从事木工、泥水、石雕等行业的人。这个专属于手工又久违的词,在过去的一年里频繁出现,匠人、匠心、匠魂……它们被不断地提及并运用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正>和安陶打了一辈子交道,虽然身价千万,但梁先才依然喜欢别人称呼他"泥巴匠"。"我今年65岁了,趁现在还能动,就多带几个徒弟,好把这身手艺传下去。"在荣昌安陶博物馆里的鸦屿陶艺工作室见到安陶传承人梁先才时,他正在教新收的徒弟拉坯。"我从14岁开始做陶,和泥巴打了50年交道,与其称呼我老板,不如叫我泥巴匠。"梁先才笑着说。梁先才出生于制陶世家,祖上的这门手艺传到他手上已是第11代。手拉泡菜坛是他的绝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泡菜坛在他手中竟能成为  相似文献   

4.
红楼女红     
<正>制胭脂、裁衣、做鞋、绘画、泡茶……《红楼梦》中的公子、小姐、丫头,都有各自的手艺绝活。女红的"红"字是通假字,念"gong",同"功"字。即古代衡量女子有四大标准德容言功中的功。《红楼梦》中女红高手不少,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晴雯,她抱病为宝玉补好了外面裁缝绣匠都不敢接手的孔雀裘。其实,大观园手艺出色的不止是她,还有公子宝玉,小姐黛玉、宝钗、探春,丫头莺儿、紫鹃……他  相似文献   

5.
<正>专心做点手艺,很重要。享受匠人生活,很惬意。这些美丽的女匠人,或做酱、或剪纸、或做金缮、或做服装……不同的手艺,相同的是专注执著、精雕细琢,只求做到极致的精神。不同的匠人,相同的是她们都曾出现在《中华手工》,讲述过她们的手艺故事。不必羡慕她们,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像她们一样,只要坐下来,就可以享受手艺带来的宁静,体会手艺人的细腻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个手工作坊,坚持纯粹的古老技艺,用最敬畏的态度去制作衣裳,用最虔诚的心去寻回传统的生活方式。净莲满堂隐在杭州梅家坞。那里有一栋100多年的老屋,几个做传统服饰的匠人。匠人不是工人,他们恪守两个原则。一是敬业,二是敬畏。匠人拥有极强的自尊心,工作做得好坏,和人格荣辱相关。正因如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敬畏之心,对于如何让手艺更熟练精巧,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般的追求。所以梁海静不允许任何一件衣裳不完美。她是争莲满堂的掌门之一,搭档是自己的弟弟梁晓野。近6年来,他们一共做的衣裳不足百件,每一件,都竭尽心力。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一个人的艺术是他灵魂的呐喊".紫砂是一种艺术,而紫砂艺术就是紫砂艺人灵魂呐喊的声音,虽然它看上去仅仅是一把壶.因此,无论是在哪一个艺术领域,始终存在着艺术和匠术、艺人和匠人之分.从宏观上来说,艺术脱离文化只能沦落为匠术,其"艺人"自然也不能定义为艺人,只能算是匠人;从微观上,艺术脱离与其创作者的心灵交流,艺术品缺少情感的凝聚,那么它只能算是匠术,而不是艺术!  相似文献   

8.
大师的责任     
要说中国没有工匠精神,我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在工艺美术的领域里,有很大一批从业者都拥有匠艺与匠心,特别是我身边老一辈的工艺美术大师,全是真才实干的匠人,几十年如一日躬耕不辍、孜孜以求,一直在创作更好的作品。不同的是,有的大师默默创作,精雕细琢,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才出一件作品;有的匠人头脑灵活,将一门小小的手工艺发展成了风生水起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9.
正在农村,匠人是对手艺人的一种统称。我小时候住过的山村,就有很多这样的匠人,铁匠、篾匠、漆匠、锡匠、木匠、泥水匠……几乎应有尽有。因为乡下人都遵循着一句古训:"纵有家财万贯,不如学门薄技。"学会了一门手艺,哪怕天旱地涝也饿不死。童年的小山村,小桥流水,田园风光。一个个村庄被群山紧紧环抱,就像抱着一颗颗跳动的心脏。而那些匠人,一年四季都奔走在这些村庄里,他们是村庄流动的血脉。铁匠铺子的叮当声是一曲动听的乐曲,铁匠师傅抡起锤  相似文献   

10.
<正>手艺要是有张"网红"脸的话,会是什么模样?"网红"二字,不尽然都含贬义。它也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新面孔,玩出不同的"调性"。身处碎片化时代,"视频"无疑是当下最热的内容创业风口。站在5G时代的帷幕前,精品化短视频在引流带货、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多元变现模式将会迎来新的增长极。以手艺为基石,借由视频这个已经被广泛接纳的媒介,不仅可以拉近手艺本身与普罗大众之间的距离,也能够为手工匠人搭建起市场化运作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民艺路上     
六年前,在读盐野米松的《留住手艺》时,有一段话引起我深深的共鸣:"童年记忆中的各条街道里匠工们作业时工具所发出的声音没有了,他们的作坊没有了,隔窗观望他们的孩子也没有了。那是因为这些职业已经不在我们身边,只一个世代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是怀着一颗幢憬和向往的心灵,观望过匠工们做活的众多孩子中的一个,也是为这些职业不复存在而深感遗憾的一代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表面功夫     
正腕表凝聚刹那光阴,传统手艺留存匠人心血。当腕表遇见手艺,匠人的耐心、专注、情怀、信念集于方寸之间,无异于一场光阴的凝练。表面功夫,即腕表表盘的功夫。或刺绣,或雕刻,或镶嵌,或漆艺。似乎专于某项技艺的匠人都可以制作。然而,想要做好这"表面"的功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简单:行业细分的结果从对时间有了浅显的意识,到计算时间,再到利用时间,这段光阴很长。人类真正开始制作钟表是在14世纪。经过了700多年发展,制表分工越来越细,机芯、表盘、指针、表壳,每一项都单独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一个人的艺术是他灵魂的呐喊”。紫砂是一种艺术,而紫砂艺术就是紫砂艺人灵魂呐喊的声音,虽然它看上去仅仅是一把壶。因此,无论是在哪一个艺术领域,始终存在着艺术和匠术、艺人和匠人之分。从宏观上来说,艺术脱离文化只能沦落为匠术,其“艺人”自然也不能定义为艺人,只能算是匠人;从微观上,艺术脱离与其创作者的心灵交流,艺术品缺少情感的凝聚,那么它只能算是匠术,而不是艺术!匠术与艺术之分,具体到我所从事的紫砂艺术来说,紫砂界有种流传的说法“壶如其人,壶由心塑”。一段人生能够把他的爱好变成他的事业,也许比“千年修得同船渡…  相似文献   

14.
正手艺、匠人,这两个词近两年很火,特别是匠人这个词。我觉得火得挺好,至少可以帮助曾经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厌恶,没有自我尊严的真正手艺人,给他们尊严,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如果他们不能靠手艺生活得有尊严,穷得要死,那谁又会对穷得要死的生活特别开心呢?所以,有些人不喜欢手艺人的状态是很正常的。如果整个社会或者文化,可以对他们和他们的手艺更加推崇,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他们自然会油然而生自豪感,也会更喜欢自己的身份。  相似文献   

15.
致匠心     
<正>世界再吵杀匠人的内心是安静、安定的面对大自然赠予的素材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此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一辈子,善意执念推着往前,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音乐家、吉他于作人李宗盛《致匠心》靠手艺吃饭,世界再怎么变,小日子也能过下去。在为期4天的活动中,工艺美术大师、独立设计师、手工爱好者……欢聚在一起,他们怀有虔诚的"匠心",对"手艺"有更深刻的体会和不一样的领悟。  相似文献   

16.
女红谱     
正记忆中最早的女红[gong]是从奶奶开始的,到母亲手里变得真切。家里有几十口人,他们的女红全由母亲一个人来做。时间、精力将她"逼上绝路",在日日夜夜的忙碌中硬是将女红手艺做到极致。"是匠不是匠,得个好做杖。"没有一套完整的女红工具,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女红高手。有了好的工具,还得有足够的力气,才能拉动针线、敲平布匹。而艺术审美、做人的品德,才是成为女红高手的关键。见过家谱、食谱、画谱,来说说我家的《女红谱》。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匠人精神的回归,手工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内涵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明星把珍贵的业余时间用来与手工艺相处,追求的不是手艺本身,而是专注做事背后带来的安宁,是手艺人优雅而细腻的生活方式。这一年徐静蕾去哪儿了?她自己在微博里回答了这一提问:"去年三四月,《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上映结束,到洛杉矶休假,阳光正好,满街都是开满紫色花的树。车开在La Brea大街,经过一家布料店,发现竟有缝纫课程,于是报名,开始了我的手工生涯。谁想到转眼就是一年,这对我这种无长性  相似文献   

18.
书衣匠     
<正>设计《匠人》这本书的过程,不像是在完成一件工作,而像在进行一趟冒险的旅行,时时都有意外。我已经好久没有回申村了,朱赢椿说要去看看,他正在给我设计新书《匠人》从南京到申村将近250千米,开车要三个小时。一路下雨,到家时,雨却停了。我带着他去村子里转,遇到了铁匠的儿子红荣,还去了织布匠徒弟的家。之后,我们又去了申村的祠堂、小学、教堂。书里所有申村的照片,都是这一天,朱赢椿拍摄的。我们当晚就  相似文献   

19.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已成为诸多行业的共同行为准则。这也影响到紫砂陶刻行业,陶刻工作者多以"工匠"、"匠人"自称。本文从宜兴紫砂陶刻的发展概况切入,尝试就行业中"匠"和"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由"匠"入"艺"进行简要分析,强调紫砂陶刻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让普通人更能体会到竹编的美妙与乐趣,《中华手工》联合手艺网、嘉兴竹艺品牌"竹芸工房",共同推出了"百工小匠,编织童心"竹编手工体验系列活动。第一站,便落户在了"育想家艺趣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