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岩溶地区新型悬索桥工程实例—中缅天然气管道澜沧江跨越工程,介绍了隧道式锚碇综合勘测技术;通过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跨孔电磁波CT、波速测试、钻孔全景数字摄像、室内试验等多种手段,研究了锚碇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从地层分布情况、岩溶发育、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水文地质特征等多个方面对岩体工程地质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工程经验,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参数,并对设计及后续施工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景式钻孔电视成像技术在钻孔编录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权 《岩土工程界》2008,11(11):70-73
介绍了全景式钻孔电视成像系统的测试工作原理,论证了钻孔电视成像技术在工程勘测中的适用性。通过对钻孔节理裂隙产状进行统计分析,达到了对钻孔电视检测成果定量解释的目的。同时,应用钻孔电视成像技术对地质构造和构造层面等进行了定位和划分。通过成像法编录成果与常规岩芯编录成果的对比分析,总结成像法编录的优缺点,提出以钻孔电视为主,钻探取芯为辅的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3.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综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隧道介质物性差异特点分析和常见物探超前预报方法适宜性对比评价,提出“以地质分析为核心,综合物探与地质分析相结合,洞内外结合,长短预测结合以及物性参数互补”的综合预报原则,并建立较为完善的隧道超前地质综合预报方法体系和组织机构。针对隧道中断层、破碎岩体、富水情况、有无溶洞、软弱岩体5种常见不良地质情况,提出合理的预报工作流程,并提取相关地质参数和物探成果参数,建立综合分级评价体系。最后,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实现隧道常见不良地质情况的综合预报,铜锣山岩溶隧道应用情况表明,综合预报结果准确率达80%。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因轨道板上拱,导致轨道板开裂、轨道板和仰拱脱离形成离缝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威胁铁路运营安全。地质雷达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施工便捷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病害检测领域。为此,以某山区铁路戴云山隧道隆起病害探测为依托,利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隆起病害进行探测。通过雷达图像,能够准确区分隧道底板的各层结构,清晰识别出各层之间的缝隙、混凝土内部的不密实、结构背后岩体的破碎带等各种病害,最后通过钻孔电视对雷达探测效果进行验证,雷达探测异常和钻孔电视异常基本一致。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地质雷达法进行仰拱隆起病害探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朱艳 《浙江建筑》2010,27(2):48-50
从工程地质勘探、地面综合物探及钻孔电磁波CT探测结果综合分析,厂区不同程度地存在溶洞或溶蚀破碎现象,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阚山电厂岩溶地层中采用了挖孔桩施工,发现它较钻孔桩更易发现或处理石芽、溶槽、洞穴等不利的岩层病害,避免了钻孔施工中钻机成孔出现偏洞、卡钻、掉钻、斜钻、弯孔等大问题,尤其成孔后桩底可目视检查,便于处理和采取措施,为以后相关工程也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电磁波CT技术由于其勘测精度高、勘测信息丰富且高效、受干扰影响小等优点,目前已在岩溶勘测中取得广泛应用。以龙岩某大桥为例,该桥墩桩基施工采用电磁波CT技术,并结合勘探钻孔信息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解译,得出电磁波CT探测结果与地质钻孔结果基本一致、溶洞或节理裂隙发育带电磁波吸收率一般大于0.4dB/m等结论,表明了电磁波CT技术具有实际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7.
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CT)是一种新兴技术。文章以某工程为例,介绍了通过电磁波CT物探技术,根据场地内基岩、溶洞、破碎带对电磁波的不同反应,利用各种地质体物电性差异准确判别目的地质体。通过案例证明,利用电磁波CT物探技术可以很好地查明场地内岩溶发育带、破碎带分布,查明基岩情况,勘察结果可以为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8.
黄继余 《南京市政》2006,(2):48-50,47
结合某大桥钻孔桩的施工工艺、勘测报告、静载试验、高应变试验以及取芯检验等资料,分析了钻孔桩承载力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某长江隧道地质条件以板岩为主,受构造影响,岩层极为破碎,且上覆较厚的覆盖层,基岩露头条件差,钻探采芯率难于保证,辅以孔内超声波成像技术则能清晰反映地下深部工程岩体各种结构面的构造特征,并且计算出岩层每组结构面的特征参数,既有利于了解和分析地下岩体的状况(岩体完整性),也是建立长江穿越地下地质模型的基础,同时这些原始数据和参数为进一步研究地下深部工程地质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第一手资料,保证了勘察质量。本文介绍了ABI40钻孔超声波成像综合测试系统在长江盾构隧道勘察中的成功应用,并结合该实例,对ABI40钻孔超声波成像综合测试系统在分析破碎岩体、软弱结构面产状以及探测结果的分析对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3):495-499
九石公路地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境内,地质构造情况复杂,工程勘察设计中需要对岩体完整性及断裂破碎带进行分析评价。根据EH4高频大地电磁法对隧道进行勘察的反演结果,将电阻率反演异常分为Ⅲ、Ⅳ、Ⅴ等三类异常,其中Ⅴ类异常电阻率小于100Ω·m的区域划分为物探,对应为极破碎岩体(V级围岩);Ⅳ类异常电阻率值在100~300Ω·m,对应为破碎岩体(Ⅳ级围岩);Ⅲ类异常以电阻率大于300Ω·m为划分依据,对应为较破碎岩体(Ⅲ级围岩)。综合地表路线踏勘与地质剖面、钻孔资料,对所测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紧张综合解释推断,初步查明九石公路长海子隧道轴线附近岩性、断层破碎带、富水地段等位置;根据《工程地质手册》中对围岩完整性分级要求,对隧道轴线经过岩体进行围岩等级划分,为下一步工程施工提供基础地质资料。经钻探等资料验证,EH4高频大地电磁法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物探技术是隧道勘察工作中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获取连续的地下深部岩体地球物理特征差异,探测隧道洞身段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岩性变化带等不良地质体的埋深和规模。本文基于某油气管道工程多处越岭隧道勘察工作实践,对勘察发现的物探低阻异常带进行分析和地质解译,通过地质测绘与钻孔相互验证进行物探再解译,探讨凝灰岩地区越岭隧道勘察物探解译规律,为该地区类似隧道工程勘察物探解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讨论山岭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主要手段如地质分析法、水平钻孔法和物探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案例探讨了"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综合物探法地质预报技术在某山岭隧道中的应用,相关成果可为类似工程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安九线宿松东车站岩溶路基所做的钻孔电磁波CT为例,通过对探测剖面的分析,并结合钻探资料,编译出合理的剖面成果图并进行了正确的解释,效果良好,基本查明了工程区岩溶发育的规模等情况,为线路选线提供了良好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4.
溶洞、岩体破碎带、岩体裂隙等不良地质极易引发突水突泥、坍方等重大灾害,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探地雷达检测衬砌壁后空洞,并进行钻孔取芯验证,结果表明探地雷达用于壁后空洞检测可行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郑少辉 《福建建材》2023,(10):21-24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嵌岩桩的桩端持力层性状,当出现桩底反射信号与入射波信号同相时,应采用钻孔取芯法验证。结合厦门某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当低应变实测曲线的桩底反射信号与入射波信号同相时,可能出现桩底存在沉渣且超过规范要求、持力层存在破碎层、桩底无沉渣且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等情况,可以辅助孔内成像对桩底沉渣情况进行判定;对于工程岩体裂隙发育、岩层存在破碎层的地质情况,当大量的基桩出现低应变实测曲线的桩底反射信号与入射波信号同相时,应结合桩位的地质状况和低应变曲线图综合分析,不应盲目采用钻孔取芯法验证,对类似的曲线可以抽样验证,减少钻芯法对基桩的破坏,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物探方法对不同地质异常的灵敏度不同,电磁法对地质体的导电性反应灵敏,如含水性;地震勘探对断层及破碎带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本文提出了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浅层地震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综合物探技术。从基本原理出发,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数据处理及成果资料解释等详细介绍了综合物探技术的使用方法。实例表明,综合物探测试结果能够满足隧道勘察的工程地质要求,在隧道的工程勘察中是一种快速经济并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公路隧道路面常见的病害类型,并以某工程项目为例,通过钻孔取芯,分析了隧道病害的产生原因,探讨了具体的整治对策,有利于保证公路隧道路面工程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8.
岩溶富水地区,营运公路隧道水害是最主要的病害,尤其在强降雨影响下,地下水位迅速升高,水压力急剧增大,隧道的结构薄弱部位极易发生涌水涌泥。本文以广东省的广梧高速茶林顶隧道在暴雨季节出现的涌水涌泥现象为例,通过地质调查、物探方法和钻孔取芯等方法查明了隧道周边围岩和地质状况,采用了降雨入渗法评价了隧道的排水能力,以数值计算和理论计算相结合评价了隧道的结构安全性,确定了隧道水害的原因和机理,为隧道水害的综合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值得同类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某隧道工程压水试验为例,利用钻孔压水试验P~Q曲线对岩体裂隙特性进行定性分析。选取该试验孔三段压水试验成果,对岩体裂隙的发育程度、张开度、填充情况及受压情况下裂隙变化状态,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并将分析结果与钻探取芯、波速测试成果进行对比和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单介绍了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简称CT)的基本原理,并对硐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条件做了说明。以某水电站左岸部分平硐勘测为实例,利用硐间地震波层析成像法反演确定了该部位山体的波速分布情况,根据波速分布划分其岩体质量,确定地质构造及软弱岩带的空间分布,为水工枢纽工程布设提供了物探成果的地质解释资料。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分辩率高、图像直观、易于解释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