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质合金刀具铣削高强度钢的磨损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某牌号高强度钢是一种难加工材料。选用添加钽、铌的硬质合金铣刀对该材料进行了端面铣削试验,给出了不同铣削用量下,刀具的磨损耐用度和前刀面上铣削温度的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刀具的磨损特征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后刀面粘结层的撕裂加剧了硬质相的扩散磨损;受铣削温度分布的影响,前刀面磨损形态表现为较宽的月牙洼;沿切屑流出方向,月牙洼的深度与氧化及扩散磨损的程度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2.
锻造对WC/钢烧结复合材料冲击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三种WC/钢烧结复合材料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 ,经锻造与未锻造两种不同状态的冲击韧性值 ;研究了锻造对这类脆性材料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锻造使材料的冲击韧性大幅度提高。原因是锻造使材料组织中大块硬质相“碎化” ,WC粒子的形态、分布状况和钢基体的密度、显微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条件对WC/钢复合材料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板状带V型缺口试样,在自制的热疲劳试验机上进行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未经锻造的WC/ 钢复合材料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热处理条件,可提高材料中钢基体的热疲劳抗力,从而抑制或终止热疲 劳裂纹在钢基体相中的扩展。在本试验条件下,经1 050淬火和500℃回火的试样具有最佳的热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4.
60Si2Mn钢的冲击磨料磨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0Si2Mn钢的冲击磨料磨损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指出,在≤1.0J冲击功下,60Si2Mn钢的亚温淬火组织和等温淬火组织耐磨性较好,为低合金高碳钢代替高锰钢制作磨损零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含镍量不同的钢结合金与普通碳钢通过不锈钢焊条或硬质合金焊条进行焊接 ,并对焊接剖面作显微组织结构观察以及界面区域的显微硬度及抗拉强度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焊接件的抗拉强度不仅与钢结合金中镍含量有关 ,也与焊条材料有关。  相似文献   

6.
加热温度对铝-钢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铝-钢复合材料经不同温度加热后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50℃以下温度加热复合界面基本上无变化,而在400℃以上温度加热复合界面上有FeAl金属间化合物生成,且化合物层的厚度逐渐增大;界面结合强度随加热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350℃以上温度加热后,侧弯曲角度均达不到90°即发生界面开裂;高温拉脱强度在350℃时已降至爆炸态的10%以下。因此铝-钢复合材料的加热温度不要超过350℃,以防止界面化合物的生成,保证铝-钢复合材料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GT35钢结硬质合金,研究了放电等离子烧结GT35钢结硬质合金及其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钢结硬质合金相比,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的GT35钢结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均匀、晶粒细小、无碳化物偏析。经过1 000℃×6 min+200℃×1.5 h的热处理后,硬度比传统粉末烧结制备的钢结硬质合金提高了1.5~3.5HRC,耐磨性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WC-Co硬质合金断裂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WC—CO硬质合金烧结态和热处理态微观断口形貌。烧结态硬质合金多以沿晶、解理方式断裂,热处理态硬质合金则多以韧性机制断裂。热处理可显著提高WC—Co硬质合金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9.
WC-钢复合材料渗硼层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WC粒子的分布状态对WC-高碳低铬钼合金钢复合材料渗硼层厚度、硬度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WC粒子的分布状态不同,所获渗硼层的厚度、硬度和组织结构明显不同。故对该材料采用渗硼处理时,应注意合理选择材料的原始组织状态。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不同Si Cp含量的Al-Cu-Mg基复合材料,用X线衍射仪、布氏硬度计、ML-10摩擦磨损机、扫描电镜测试样品的物相组成、布氏硬度、磨损性、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Si Cp含量的增加,试样的晶格常数逐渐减小,硬度逐渐增大,Si Cp质量分数为15%的样品布氏硬度达到71.8HBW;试样的耐磨性随Si C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Si C质量分数为12%的样品具有最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RTM工艺制备了三维编织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记为C_(3D)/EP)复合材料,对其摩擦磨损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载荷及滑动速度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及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单调降低。滑动速度对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影响较小,但对磨损率影响较大。滑动速度较高时,磨损率较低。低速低载时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和粘着磨损,反之以粘着为主。  相似文献   

12.
轻质陶瓷/复合材料装甲抗弹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弹道实验出发,对陶瓷/复合材料装甲的抗弹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面板、背板的断裂形貌及其在整个复合装甲系统中的作用,提出了背板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并对采用混杂结构背板提高复合装甲抗弹能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选用GCr15轴承钢为基体,WC颗粒为增强相,采用离心铸造工艺制备WC/钢复合材料—LGJW20。用金相分析、电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XRD)及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材料铸态的相变过程及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LGJW20显微组织中基体主要为细小的珠光体组织,基体中析出大量M23C6及MC型等细小碳化物颗粒;WC原始颗粒以各种复式碳化物的形式析出,分别形成枝状或鱼骨状共晶碳化物、网状二次碳化物及大块状碳化物。  相似文献   

14.
WC对Cu/WC_P复合材料性能及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WC含量对WC/Cu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冷压-烧结法制备Cu/WC材料的适宜WC含量为10vol%左右。并就WC对该材料组织和再结晶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不同晶须含量的SiCW/A1复合材料,并测试和分析了铝合金和不同晶须含量SiCW/A1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物理性能。结果表明,随晶须含量的增加,SiCW/A1复合材料的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明显提高,并且比强度和比刚度也有所提高;热膨胀系数和热传导率随晶须含量提高而峰低,并且热传导率与热膨胀系数比例也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6.
常青  张敏弟  马潇健  黄彪  黄国豪 《兵工学报》2019,40(11):2272-2282
为探究碳纤维复合材料各向异性特性对气泡溃灭形态的影响,利用高速全流场显示系统记录和观测单向纤维铺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边界附近气泡形态,以及复合材料边界变形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对气泡在不同铺层角度复合材料边界附近的形态变化进行分析。在气泡距复合材料边界相同初始距离下,针对铺层角度为0°、90°以及0°+90°交替叠加铺层的3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对比了复合材料边界附近气泡的形态变化过程以及复合板变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气泡在边界附近溃灭时产生高速射流以及冲击波是破坏边界的主要原因;铺层角度的不同会导致单向纤维复合材料边界的变形方式不同,从而严重影响气泡的形态演化过程以及溃灭方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ANSYS程序计算研究脉冲加载下不同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基体对钨丝增强复合材料两相间剪切应力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在复合材料设计时应考虑基体力学特性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选择屈服强度高、弹性模量低的基体,可降低增强相钨丝中的剪切应力,在侵彻过程中有利于保持钨丝的完整性,从而提高侵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热压烧结SiC晶须(SiC_W)增韧Al_2O_3~-陶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增韧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及弹性模量均比纯Al_2O_3~-陶瓷有明显的提高,而且随着SiC_W含量的增加均连续提高。当SiC_W加入量达30vol%时,维氏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及弹性模量分别由基体的14.6GPa,235MPa,4.7MPam~(1/2)和401GPa提高到18.7GPa,634MPa,8.0MPa·m(?)和454GPa。弯曲断口形貌及裂纹扩展途径观察结果表明:晶须拔出桥接与裂纹偏转是主要的补强增韧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用Al-12Si-20Cu-1Mg-1Ni合金为钎料,对质量分数为55%的SiCp/ZL102复合材料进行真空钎焊,钎焊温度为560、570、580、590、600℃,保温时间为30 min。对不同温度下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维氏硬度、抗剪切强度、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钎焊温度增加,接头的剪切强度先增后降,焊接温度为590℃时,钎料与母材间的结合最好,焊缝中心与母材处的硬度值最大,为250.5HV和161.79HV,同时焊接接头的抗剪切强度达最大值60.4 MPa,焊接接头呈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共存的混合断裂形貌。  相似文献   

20.
表面完整性对高强度钢疲劳寿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高强度钢34CrNiMo6 的加工表面完整性对弯曲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疲劳试件的加工采用不同的切削参数,对加工表面完整性相异的试件进行疲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残余应力是影响试件弯曲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残余压应力可获得高疲劳寿命;当表面粗糙度Ry >10 滋m 时,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显著;加工硬化对高强度钢疲劳寿命有不利影响,疲劳寿命随表面硬度的增加而降低;采用小刀尖半径和低进给速度可提高高强度钢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