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建春  卢鹏 《电力建设》2010,31(8):91-93
采用ANSYS软件,对1 100 kV GIS盆式绝缘子的电场强度及机械强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在不断优化制造工艺基础上,制造出了性能优良的1 100 kV 盆式绝缘子。电气性能优良,单件顺利通过1 100 kV/5 min工频耐受电压、2 400 kV(1.2/50 μs 峰值)雷冲击电压试验,局放量小于2.3 pC;机械性能优良,水压破坏强度达到4 MPa(2.4 MPa)。  相似文献   

2.
陈敏健 《高压电器》1995,31(3):54-55
<正> 我厂与日本三菱公司合作生产,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SF_6系列高压电器制造技术。为了配合这些电器中环氧浇注件的生产和为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盆式绝缘子等环氧浇注件实物的机械强度试验方法的研究。 环氧浇注件是新型高压电器中的关键绝缘件,在这一领域内我国的研究工作尚处于初期阶段。对环氧浇注材料性能的探讨和介绍都很少,更谈不上对环氧浇注零件实物的  相似文献   

3.
盆式绝缘子作为GIS重要组成元件,起着支撑绝缘和对地绝缘作用.设计了一种两侧都为凸型结构的盆式绝缘子,通过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了这种结构的盆式绝缘子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均匀的电场分布,可以满足145 kV GIS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800 kV GIS母线用盆式绝缘子的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考虑盆式绝缘子的绝缘能力,还要使得盆式绝缘子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以满足其作为隔板的功能.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研究了盆式绝缘子在最极端工作条件下的结构强度,即破坏水压试验条件下的机械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盆式绝缘子凹侧在承受2.63 MPa的作用下,整体的Mises应力值小于环氧树脂浇注件材料的拉伸破坏强度值.同时盆式绝缘子应力集中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力集中出现在环氧树脂浇注件与外法兰的接触处.  相似文献   

5.
1 100 kV盆式绝缘子是特高压GIS的关键部件,但制造难度较大,目前国内试制的盆式绝缘子机械强度略差,水压破坏值较低,成为制约其工程应用的瓶颈问题。在确保电、热性能的前提下,就如何改善盆式绝缘子的机械强度开展了研究。首先,尝试了环氧界面剂和导电橡胶两种嵌件处理工艺,通过改善中心嵌件与环氧树脂界面的接触效果改良了盆式绝缘子的机械强度;其次,设计了两种新的嵌件结构,得到了强度高、一致性好、接近国际领先水平的水压破坏结果。改进后的盆式绝缘子满足了技术规范要求,经严格考核后已应用于皖电东送工程,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了制造1 100 kV盆式绝缘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1 100 k V盆式绝缘子是特高压GIS的关键部件,然而国内在设计、制造方面仍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加快实现1 100 k V盆式绝缘子的国产化意义重大。在1 100 k V盆式绝缘子的研发过程中,机械强度偏低成为制约国产化应用的瓶颈,尝试了两种先进的界面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采用导电橡胶工艺大幅提升了水压破坏值及其一致性,并通过了型式试验的考核。在产品批量化生产初期,产品合格率较低,存在较严重的外观质量缺陷,对此进行分析并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质量管控措施,成效显著,盆式绝缘子以高质量出厂并成功应用于"皖电东送"特高压输电工程。  相似文献   

7.
徐建国 《电力建设》1999,20(7):39-42
合成绝缘子具体积小,重量国,无零值,免清扫,污闪电压高,防污性能好等优点。深受我国电力部门的欢迎。但由于合成绝缘在我国运行的时间较短。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振良 《电工技术》2019,(9):104-107
为改善小型化盆式绝缘子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在现有盆式绝缘子结构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绝缘件内部嵌件的结构,调整嵌件与地电位屏蔽环的距离,同时增大嵌件圆弧曲率半径,运用仿真软件分析优化方案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在原设计基础上实现盆式绝缘子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特高频局部放电法和振动法是GIS盆式绝缘子缺陷检测的重要工具,为了研究特高频局部放电法和振动法的适用性,需要对缺陷盆式绝缘子电场分布和振动模态研究。该文建立了含有正常或缺陷盆式绝缘子的直线型GIS间隔的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盆式绝缘子的表面电场分布和振动模态,并研究裂纹缺陷对表面电场强度和振动模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盆式绝缘子有裂纹时,裂纹附近出现明显的电场畸变,靠近母线的裂纹端部电场畸变更为严重,靠近外壳的裂纹有可能无法用特高频局部放电法进行检测。当盆式绝缘子存在裂纹时,前10阶模态频率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在特高压盆式绝缘子运行过程中,因中心导体与盆体绝缘材料性能差异引起的界面烧蚀破坏现象,对绝缘材料界面处的场强集中效应进行了研究。首先以特高压交流盆式绝缘子中心导体与盆体绝缘材料之间界面处的场强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了特高压盆式绝缘子界面处场强集中的原因,并采用涂覆界面材料的方法对界面处场强集中效应进行抑制。然后建立了含界面涂覆材料的盆式绝缘子模型,并推导出界面层两侧的场强与界面涂覆材料相关参数的关系式,进而得到不同的界面涂覆材料的界面层两侧的场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层厚度与缺陷高度相当,且相对介电常数>100时,界面层可以较好地屏蔽导体表面的缺陷;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可为界面涂覆材料的设计和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特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串电压分布极不均匀,均压环的优化设计对于改善绝缘子端部场强和改变电压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别对1000kV特高压交流线路两联、三联和六联耐张串进行了电场计算,计算中考虑了杆塔、导线对电场分布的影响。通过不同屏蔽深度的均压环对电压分布影响的讨论和4种不同形式均压环的对比,建议1000kV特高压交流线路耐张串采用管径为120mm的跑道环,圆形部分中心径为1000mm,联接距根据绝缘子串中心间距决定,放置在第3、4片绝缘子之间。  相似文献   

12.
合成绝缘子高压端是绝缘子电场强度最大的位置,也是最容易形成碳化导电通道的位置。为了发现高压端的短路缺陷,作者对220 kV合成绝缘子高压端正常情况下,金属性短路和半导体短路情况下的径向电场强度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导电通道明显降低了高压端径向电场强度,可以采用测量径向电场的方法检测220kV合成绝缘子高压端的碳化导电通道缺陷。  相似文献   

13.
陈泓冰 《湖南电力》2007,27(5):17-21
为研究支柱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特性,经理论分析建立其有限元计算模型,获得了工程设计中所关心部位的电场强度分布。计算了3种典型支柱绝缘子理想情况下表面电场强度分布,并与增爬裙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绝缘子两端电场强度较大,中间部位较低;增爬裙对其电场强度分布的改善没有明显的作用,电力线走向发生一定改变。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两种不同型号的工频电场监测设备进行现场监测时,发现测量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为研究产生偏差的原因,对这两种设备进行了比对实验.结果表明:工频电场探头的支架所用材料是影响工频电场测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支架上存在金属部件会对工频电场的测试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110kV合成绝缘子沿面电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合成绝缘子沿面场强,利用二次插值有限元法计算ll0kV合成绝缘子电场分布和相同边界条件的空气间隙的电场分布情况;并将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合成绝缘子的电场分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改善绝缘子电场分布的三种方法中以外加装均压环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模分析复合绝缘子被鸟巢草短接前后的电位分布和静电场强度变化,以空气工频平均击穿电场强度为判据,判断鸟巢草长度、湿度和复合绝缘子闪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20kV线路复合绝缘子被湿润鸟巢草短接长度超过1.25m时便可能发生闪络,短接长度达到1.62m时必然发生闪络。  相似文献   

17.
直流支柱绝缘子是换流站支撑、固定高压设备,保证电气外绝缘的重要设备。为对直流支柱绝缘子特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500 kV德阳换流站支柱绝缘子放电故障,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并结合现场实际,用2D直流场计算雨水、污秽和消防水管对直流支柱绝缘子电场分布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1)污秽的存在使得场强增大1.20倍;(2)雨滴的存在使得场强增大1.71倍;(3)消防管道、污秽和雨滴共同存在使得场强增大2.42倍,并且消防管道的对应位置场强增大5倍。电场的增大容易引起放电故障的发生,这对今后直流换流站相关设备的外绝缘优化设计、结构优化、运行维护和故障分析具有重要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变压器电场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为民 《黑龙江电力》2005,27(2):87-90,95
指出了传统电场分析方法的缺陷,对线圈端部实际承受的电场强度的计算进行了分析。以安全裕度统计法定义为前提,完全可以把线圈间的电场强度(不含端部,中断点等特殊点)简化为平板电容器形式的场强计算。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酸水混合物侵蚀对复合绝缘子电场强度所造成的影响,建立了复合绝缘子酸水混合物侵蚀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绝缘子侵蚀前、后的电场强度及电位分布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酸水混合物侵蚀的作用下,侵蚀处的电场强度、电位分布均发生严重畸变,伞裙的局部电场强度比正常值高53.7%,单片伞裙的承受电压值比正常值高1 175 V左右,这对复合绝缘子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了严重的隐患.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电电场传感器测量合成绝缘子的沿面场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光电电场传感器对复合绝缘子表面场强的分布进行了测量,采用平行金属板对研制的电场传感器进行了工频标定实验,并测量了绝缘子棒身表面附近的轴向电场和伞裙下方的径向电场分布。对绝缘子和连接金属导体进行了建模,并利用边界元法计算了绝缘子表面场强的分布,计算结果和测量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