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热加工温度和冷却方式连铸JW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加热,其冰冷组织的力这性能主要取决于铁素体和马氏体的相对体积分数及马氏体的形态。其空冷组织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粒状组织的体积分数以及M-A岛的性态。偏析形成的条带状组织空冷后有马氏体转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光学显微镜、SEM、拉伸试验机、维氏硬度计等研究脉冲电流处理后10CrNiCu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并与传统淬火处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脉冲电流处理的10CrNiCu钢,显微组织得到明显细化,并且多相混合,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随着脉冲电流密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10CrNiCu钢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转变为贝氏体+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力学性能也随之提高。与传统淬火处理相比,脉冲电流处理后10CrNiCu钢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且伸长率并未降低。  相似文献   

3.
4.
FTSR薄板坯连铸连轧SS400钢板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唐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线(FTSR)生产的4种不同厚度SS400钢板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井测定了钢板的应变硬化指数。实验结果表明:随钢板厚度的减小,其晶粒尺寸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该钢板具有较为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及较好的成形性。另外,通过对5.75mm厚SS400钢板的系列温度冲击实验发现,该钢板在-60℃时仍具有较好的韧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两种矿用圆环链专用钢23MnNiCrMo64和20MnVK,经淬火、不同温度回火后的应力腐蚀应力强度因子门槛值K_(ISCC),并进行了组织和断口的电子显微分析。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提高,K_(ISCC)上升;K_(ISCC)与K_(IC)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向。在回火脆区间,K_(ISCC)值出現低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回火温度的变化造成了钢显微组织的变化,特别是析出相的增加和铁素体的回复,是钢应力腐蚀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回火脆区间较高的应力腐蚀敏感性,主要是由于晶界弱化因素与氢的陷阱捕获  相似文献   

6.
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类新型系列贝氏体钢,研究了其组织和耐磨性,试验表明,在低碳范围几乎可得到全部贝氏体组织,随含碳量增加,贝氏体量减少,形态也发生变化,同时马氏体量增多。“C”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钢具有高的贝氏体淬透性,可在较大截面上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成分和空冷时可得到近半贝氏体和半马氏体的组织,比目前使用的几种典型耐磨材料具有更高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7.
对电磁连铸生产的AZ31镁合金铸坯的晶体结构、金相组织和材料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磁连铸未改变镁合金铸坯相的组成,电磁连铸坯晶粒细小,树枝晶破碎,分布在块状α-Mg相周边的β-Mg17l12相均匀连续。质量分数为5%的NaCl盐雾腐蚀试验结果表明,电磁连铸生产的AZ31镁合金铸坯的腐蚀速率比普通连铸下同牌号铸坯下降29.4%,其主要原因是连续分布的网状β-Mg17Al12相有效阻碍了镁合金的腐蚀。  相似文献   

8.
9.
掌握钢的显微组织识别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既促进理论研究,又有利于工程应用。本文从钢的成分、加工履历、物理参数、相变原理以及测试设备等多方面阐述了钢的显微组织的识别程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30CrMnSiNi2A钢在等屈服强度条件下对比不同显微组织与Cd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回火马氏体(M_T)的Cd脆敏感性最大,(M_T+B_L)混合组织次之,下贝氏体(B_L)最小。  相似文献   

11.
李文斌  曹忠孝  李阳  苏红英  费静 《轧钢》2011,28(1):28-31
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合理的成分及工艺设计,解决了连铸坯生产特厚钢板因压缩比小所造成的偏析、疏松等同题.采用300mm铸坯可以生产最大厚度为150mm的特厚钢板,最小压缩比为2:1,生产的特厚钢板探伤合格、性能稳定,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刘志学  程巨强 《铸造》2006,55(11):1201-1202,1205
研究了不同冷却介质对新型贝氏体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G30CrMn2Si2Mo铸钢奥氏钵化后,空冷获得的组织是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钵组成的新型贝氏体组织,油冷、水玻璃冷和水冷后获得的组织是由马氏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的复相组织;随介质冷却能力的增加,有利于提ZG30CrMn2Si2Mo铸钢的综合性能,水冷后可获得较好的强韧性配合。分析了冷却介质对性能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POLYVAR MET型金相显微镜、X-650扫描电镜、SIMENS-500X型X射线衍射方法及CSS万能电子试验机研究了固溶温度对一种新型铸造双相不锈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在不同固溶温度下的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950-1050℃固溶处理后,均能获得α/γ双相组织,合金的强度随固溶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断口形貌从解理断裂变为准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14.
王焕洋 《物理测试》2010,28(5):37-37
 分别对船用钢板没有分离、轻微分离、严重分离的拉伸断口试样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船板分离现象的产生有其内在原因,也有外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将纳米Ti2O3颗粒与微米铁粉载体混合并冷压后在真空条件下添加进X80管线钢钢液中,其中单纯重熔试样与原始钢样比较,夹杂物颗粒和疑似缩松的部分较多,而且也比较粗大;添加少量(0.01%)纳米Ti2O3颗粒的试样的夹杂物颗粒和疑似缩松的分布和数量与单纯重熔的相似,但在那些夹杂或缩松位置处并未检测到Ti的组分;当纳米Ti2O3颗粒的添加量为0.1%时,在有些夹杂或缩松的位置检测到了Ti的组分,这些Ti有的以Ti的氧化物形式存在,有的则与其他夹杂或元素反应,形成氧化物之外的夹杂或复合夹杂,此时X80管线钢铸态晶粒组织获得了细化.  相似文献   

16.
王任甫  徐科  薛钢 《热加工工艺》2007,36(16):43-46
采用新型浸蚀剂725-6在光学显微镜下研究了80mm厚9Ni3CrMoV船体钢的显微组织,并与透射电镜下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光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低碳板条回火马氏体及贝氏体的组织形貌,并能较准确地定量评定沿板厚方向不同位置处马氏体含量,与透射电镜下的观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硅铬系合金铸钢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祥  李言祥  李强 《铸造》2005,54(5):433-437
研究了硅铬系合金铸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的组织及力学性能.铸钢的铸态组织由片状马氏体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以及沿晶界呈连续网状分布的碳化物组成,经过空淬和回火处理之后得到回火马氏体和呈粒状分布的合金碳化物.硅铬系合金铸钢在1 000℃奥氏体化,200℃回火时可获得最佳性能.研究表明,经过空淬和回火处理的硅铬系合金铸钢具有很高硬度和一定的冲击韧性,具有很好的耐冲击磨损性能,适合于对冲击韧性要求不是很高,但对耐磨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中碳低合金耐磨铸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淬火回火态下组织以马氏体为主,另外还存在一些贝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试验钢的硬度和冲击韧度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20℃回火处理后的试验钢综合力学性能最优.经由400h磨损试验后,在干态磨损条件下,低合金钢铸造履带板的耐磨性能比高锰钢提高了56%,而在有腐蚀介质的湿态磨损条件下,耐磨性能比高锰钢提高了22.5%.  相似文献   

19.
The transformation behavior of a 40Cr2Ni2MoV cast steel manufactured by electroslag remelting (ESR) has been investigated. Compared to a forged steel, the incubation periods for both the pearlite and bainite transformations are shorter, but the transformation times are longer. The austenite is easier to transform into martensite. Optical microscopy and TEM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variations in microstructure during the super-cooled austenite transformation. This is attributed to an inhomogeneous austenite, resulting from the segregation of elements during the ESR solidification.  相似文献   

20.
陈爱荣  董学勤 《铸造技术》2012,33(7):793-795
试验研究了碳含量对低合金耐磨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试验钢的硬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冲击韧度先升高后下降。显微组织由粒状贝氏体+M-A岛+铁素体逐渐向上贝氏体、马氏体、下贝氏体转变,同时出现少量的残余奥氏体。当碳含量为0.40%左右时,碳在钢中的效能得到最大发挥,钢的强韧匹配性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