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8000m3/h(标态下)内压缩流程空分机组是柳钢“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采用常温分子筛吸附,带增压透平膨胀机,规整填料上下塔和全精馏无氢制氩的内压缩流程。  相似文献   

2.
分析制氧空分系统板式切换流程的缺点和分子筛的优点 ,介绍金昌冶炼厂制氧空分设备的可逆切换板式流程改造为分子筛流程后 ,生产运行状况 ;制氧工况较稳定 ;粗铜、硫酸产量增长 ;焦耗、电耗降低 ;改善制氧指标 ,提高了经济效益 ,改善了环境。  相似文献   

3.
太钢比欧西气体有限公司4^#730t/d空分设备是由英国BOC集团提供,于1999年6月投产的,是该公司的主力设备。本套空分设备的流程特点:常温分子筛吸附、增压膨胀机、液氧内压缩、规整填料上塔和氩塔、全精馏制氩工艺。2001年11月.4^#730t/d空分设备发生了一起板式换热器膨胀空气通道  相似文献   

4.
赵媛  王伟 《冶金动力》2003,(6):22-23
1原有空分加温系统概况通钢氧气厂现有一套俄罗斯生产的AKAP-13/6型6000m3/h空分制氧设备,1997年投产,分子筛增压膨胀流程。改造前采用压缩空气对空分全面加温,存在很多弊端。经改造,以低压氮气取代空气,不但大大降低了加温能耗,缩短了计划检修时间,而且在氧压机缺少密封用氮气时,能够用空气替代氮气作密封气维持运行,改变了以往无密封氮气氧压机就必须停机的状况。1.1空分全面加温流程空分全面加温时,启动透平空压机,出口压力为0.54MPa,部分放空,有15000m3/h的空气通过空冷塔洗涤冷却后,经一组分子筛吸附器净化,其中6500m3/h的空气进入…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对3200m3/h空分设备由蓄冷器流程改造成“带增压透平膨胀机的分子筛吸附流程”设计的先进性及合理性进行剖析,并对改造前后的情况作了真实对比,对其不足之处也提出了完善和改进措施。通过改造实践证明,采用分子筛吸附流程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使老设备(无论是管式或板式)焕发青春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2002年12月5日,由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立设计、成套的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万m3/h空分设备一次开车成功,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合同值。该套空分设备为常规外压缩流程,采用常温分子筛预净化、增压透平膨胀机制冷、规整料塔及全精馏(无氢)制氩等多项先进技术。该空分设备的开车成功,标志着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完全掌握了2万等级空分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在流程组织、成套技术、重要单机的设计、制造等方面均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川空2万m~3/h空分设备在唐钢一次开车成功  相似文献   

7.
提出以椰壳预炭化料为骨料、酚醛树脂为黏结剂制备变压吸附空分制氮用炭分子筛的新工艺路线,包括成型、炭化、水蒸气活化、两步苯气相碳沉积调孔等主要工序;完善了炭分子筛的变压吸附空分评价手段,即以变压吸附空分为基本手段,结合变压吸附脱附尾气总量及其中O2浓度等参数分析,准确表征炭分子筛制备过程中样品的微孔孔容和孔径变化,从而实现对炭分子筛制备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所得的椰壳基炭分子筛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其变压吸附空分性能接近商业炭分子筛产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宝钢罗泾制氧2号空分分子筛吸附器穿透故障经过,详细分析了故障发生的原因,阐述了其处理过程及措施。造成2号空分分子筛吸附器发生穿透的原因是由于在装填氧化铝和分子筛时,有超过1 m3的氧化铝被错误地填入了分子筛一侧,从而导致分子筛吸附层变薄,吸附能力下降,在分子筛吸附器工作的末期发生二氧化碳穿透现象。最后,经过重新装填部分氧化铝及分子筛,并对2号空分分子筛吸附器进行特殊再生处理,空分分子筛性能及空分产量达标。  相似文献   

9.
华菱涟钢1#30000 m~3/h空分设备分子筛纯化系统吸附性能下降,着力分析了分子筛材料性能、生产措施等方面给吸附效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马钢20000 m~3/h空分设备分子筛吸附器吸附、解吸过程中,对分子筛吸附器发生故障与分子筛吸附器均压阶段存在问题,采用有效操作维护方法与实施仪控系统改进措施,保证空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文章介绍了20000 m~3/h空分设备分子筛吸附器阀门内漏、电加热器故障现象、原因与处理措施、效果。叙述了分子筛吸附器均压阶段存在问题、原因及仪控系统分层控制改进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柳钢科技》2006,(1):56-56
柳钢投资1.68亿元的28000m^3/h制氧机组建成投产。该机组是公司600万吨框架的重点配套技改项目,也是目前公司7台制氧机组中产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28000m^3/h制氧机组的空分设备属第六代空分设备,是采用分子筛净化空气,带增压膨胀机,上截采用规整填料,全精馏无氢制氩内压缩流程,DCS控制的新型空分装置。  相似文献   

12.
大型空分装置使用新型可逆式换热器冻结法流程在经济上有相当的优越性,介绍了两起冻结法流程6000m^3/h空分装置的改造实例,分析了新型冻结法流程的几个具体问题,对氧气单位电耗和设备投资与分子筛流程进行了比较,指出在氮产量要求不高的企业有它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我厂于1992年4月定购中国空分公司分子筛增压流程的14000m~3/h空分装置一套(杭氧产),是当时国产最大的制氧机。此空分设备于1995年1月13日并网运行。至今已经历了3次冷开车过程。由于在此之前,我厂所有的空分装置都是换热器(或蓄冷器)冻结流程。操作工都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而刚接触分子筛增压流程,在操作分子筛增压流程时很难避免操作可逆式冻结流程所带来的习惯影响。因此,在14000m~3/h空分的3次开车中,冷开车时间经历了一个由长到短的过程。也正是我们认识和消化分子筛增压流程的一个实践…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介绍了用于空分装置的分子筛吸附系统,分子筛吸附的自动控制过程及其原理。设计的程控器适应性强,使系统操作灵活、可靠、直观,深受岗位职工欢迎。  相似文献   

15.
1制氧生产工艺流程 通常大、中型空分装置的制氧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料空气在过滤器中去除灰尘和机械杂质后,进入空气透平压缩机,压缩到-0.61MPa,进入空冷塔预冷,降温到19℃左右,再经两台互相切换使用的分子筛吸附器,吸附掉空气中的H2O、CO2、G2H2等杂质。经制冷、换热和精馏获得气氧、气氮产品和部分液氧、液氮、高纯液氧与液氩等产品。  相似文献   

16.
《柳钢科技》2004,(4):40-40
总投资1.4亿元与柳钢450万吨钢配套的重点技改工程——20000m^3/h制氧机组投产供氧。该机组是柳钢第6台制氧机组,采用外压缩流程、分子筛吸附、增压透平膨胀机制冷、规整填料上塔和全精馏制氩、DCS控制的新型空分装置等技术、装备,是柳钢制氧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制氧机组。  相似文献   

17.
1概述天津石化公司空分厂界内一套液化装置,由四川空分设备集团2002年设计制造,型号YPON-1875/2790,带冰机中压流程,可同时生产液氮、液氧(用液氮液化气氧),或选择单独生产其中一种产品,生产能力50t/dLO2或54t/dLN2。本厂KDON-1500/3000型分子筛流程空分装置为之提供气源。目前,设备处于试生产阶段。本厂生产、供气及液化设备运行有如下几个特点:(1)空分装置氮气产量与需求量相比,略显不足,多数情况下有缺口。(2)液氧产品市场情况相比液氮而言更好。(3)在试生产阶段,液化装置…  相似文献   

18.
某铜冶炼企业采用一台下塔一台辅塔的双下塔富氧深冷空分工艺制备浓度85%的富氧.本文分析了该工艺的流程,将其与变压吸附工艺、常规纯氧空分工艺进行对比,并就该工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通过工艺对比可知,富氧深冷空分工艺不存在变压吸附产量逐年衰减的问题,比常规纯氧空分工艺节能15% ~20%,具有氧气回收率高、投资成...  相似文献   

19.
铅冶炼工艺中易产生硫、铅、砷等污染,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而富氧侧吹熔池直接熔炼技术则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减少污染。其中氧气由真空变压吸附制氧(VPSA)设备获取。变压吸附制氧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小、能耗低、产量纯度可调、灵活性好等多方面优势,在国内低海拔地区的应用较为稳定,而在高原地区应用不佳,北大先锋研发的纯度80%的变压吸附制氧设备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介绍了再生铅回收领域中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直接炼铅和变压吸附制氧的工艺流程、特点,以及变压吸附制氧技术在高原地区该领域的具体应用。通过采用高效PU-8型锂基制氧分子筛及两塔吸附流程,配以适宜的鼓气系统、脱附系统、压氧系统、放空系统,VPSA制氧站弥补了2 500 Nm3/h的用氧缺口,解决了燃烧不充分的问题,提高了烟尘燃烧效率,节省焦炭约10%,降低成本约8%,满足高原地区再生铅行业用户的用氧需求。  相似文献   

20.
由杭州制氧机集团公司设计制造的、采用分子筛净化增压透平膨胀机流程以及采用计算机主控室监视的KDON-6500/1300-Ⅳ型空分设备,1994年3月份在河北承德钢铁公司联动一次成功。根据双方商定,以1994年4月4日14时至7日14时的连续72小时运行测定性能数据进行考核,其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备要求。该空分设备还带提氩装置,整个工程由抗氧总承包,负责安装调试一体化,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工程进展顺利。承德钢铁公司6500m~3/h空分设备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