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几种复混肥配料体系在复混肥生产过程中混合物料间的化学反应。重点研究了分别用氨、碳酸氢氨、石灰粉、钙镁磷肥等对过磷酸钙(或重过磷酸钙)进行改性处理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混合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些中和剂在进行普钙(或重钙)的改性处理时各有优劣,应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尿素的缩合反应;尿素的水解反应及其影响;有硝铵存在的复混肥配料体系中混合物料间的放热反应;钾盐、复盐的置换反应及其对混合物料物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于重钙的特性,用作生产复混肥的磷源,必须中和其游离酸。文中介绍重钙改性剂的选择与适宜用量的试验,以重钙量的5%~10%为宜;改性后重钙的企业标准。用改性后的重钙生产多种规格三元复肥应有表面包裹装置,以防吸湿。  相似文献   

3.
复混肥料取代单质肥料是化肥发展的方向。复混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除了规模、质量、品种、品牌、售后服务和企业形象外,价格也是一个主要竞争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伟 《化肥工业》1990,17(5):35-37
本文通过对改进型螺杆挤出造粒机,在尿素-普钙系复混肥中的实际应用及其对造粒机的概述,从而解决了以往螺杆型挤出造粒机在尿素-普钙系复混肥生产中所存在的不出料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用微电脑控制的复合肥料配料秤及相应系统的结构、原理、特点和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6.
孔彬 《云南化工》1994,(1):31-34
复混肥已成为化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报道了按产品标准含水量的配料计算方法,同时给出许多实例,供各复混肥生产厂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
对尿素─普钙系颗粒复混肥挤压造粒生产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单困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了正变试验,确定了各影响因素对过程影响的大小顺序及适宜的操作范围。  相似文献   

8.
对尿素──普钙系复混肥生产过程中的普钙计量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推导出一个根据复混肥产量计算普钙用量的公式。  相似文献   

9.
董学清  尹永斌 《小氮肥》2004,32(9):21-22
自动配料系统工作原理是利用皮带秤称量所需要原料的重量,将原料重量数据传送给控制仪表和系统工控机,通过调节皮带的运转速度以实现所需原料的重量调节。皮带运转的速度调节通过控制仪表的PID调节器对变频器的频率调节,变频器控制皮带驱动电机的转速来实现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复混肥生产需要根据不同作物及不同土壤条件来设计配料方案。本研究使用Visual Basic开发了一个具有图形界面的复混肥配料计算和成本估算程序软件包,将基础数据和设计要求预置于该程序内,并可通过用户界面随时更改。用户可根据此软件包计算的数据对各种配料方案的性价比做分析研究,确定最佳配料方案。  相似文献   

11.
化学反应在复混肥配方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国昌 《化工设计通讯》2006,32(1):21-22,29
加工复混肥所用的原料,都是各种化学矿质盐类肥料,由于温度和水分的存在,在原料混合造粒和干燥阶段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充分利用复混肥加工中的化学反应,对提高复混肥产量和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都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焕银  李冰 《化肥工业》2010,37(1):28-31,35
尿基复混肥中添加部分磷矿粉,既解决了肥料的结块问题,又能起到缓释作用。通过产品对油菜的肥效研究,阐述产品在酸性土壤上使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公司第一套复混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在设计第 2套生产线时作了较大的改进 ,在生产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段付岗 《煤化工》2013,(6):31-33
介绍了陕西陕化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依托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并围绕磷复肥产业实施的4项联产改造技术,主要包括:将煤化工湿式酸性气体制酸(WSA)装置副产的硫酸用于生产湿法磷酸,将1,4-丁二醇(BDO)装置副产的废硫酸用于调整磷酸二铵产品总养分,新建合成氨专线供给磷酸铵生产,用汽轮机低压释放汽浓缩磷酸等,分析评价了其联产的背景、技术及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复混肥的生产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永发 《化肥工业》2001,28(4):3-6,47
我国复混肥工业经20年发展,在基础肥料生产,化肥二次加工,复混肥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和农化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为我国复混肥发展创造了条件。复混肥厂应积极参与农化服务工作,开展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对环境污染,促进我国复混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光  张洋球 《化肥工业》2001,28(2):55-56
通过对NH4HCO3和NH4H2PO4(MAP)的混合干燥试验,分析了NH4HCO3在MAP系列复合肥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为企业调整生产配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已有尿基高塔熔体造粒复合肥生产装置中进行技术创新与升级,在生产过程中既可生产尿基复合肥,又可生产硝基复合肥,能够根据需要实现2种复合肥氮源的自动切换,即一塔两用的高塔熔体复合肥造粒技术。该技术无需干燥过程,与原同等规模的料浆法生产装置相比,年可节约标煤9000t、节电3.4×10^6kW·h,综合节能30%。  相似文献   

18.
利用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钾等基础肥料进行二次加工制成复合肥料,是近代化肥生产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介绍了国内目前生产的硝基复合肥、尿基复合肥和硫基复合肥三种主要复合肥料的最新生产方法、近期装置建设方面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9.
磷酸分解磷矿化学反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提高用中低品位磷矿制得湿法磷酸的浓度 ,实验用ω(P2 O5)≈ 2 0 %、较洁净的磷酸 ,与云南上蒜磷矿进行分解反应。在实验条件下 ,研究了分解产物Ca(H2 PO4 ) 2 在磷矿颗粒表面形成固体膜的特性 ,以及磷矿粒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磷酸初始浓度对磷矿分解率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磷矿颗粒表面形成的固体膜的形貌特征 ;用粒径不变的缩芯模型来描述磷酸分解磷矿的过程 ;用所测实验数据回归得到了磷酸分解磷矿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AZF工艺生产复合肥的生产成本,采用氯化钾来代替硫酸钾生产硫基复合肥,对硫酸氢钾反应嫁接AZF工艺进行了中试规模的试验,验证低水含量的混酸料浆输送、管式反应器氨化以及氨化后料浆黏结成粒的性能,同时对该工艺嫁接后的水热平衡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硫酸氢钾与中浓度磷酸混合后的混酸水含量一般为28%,温度一般为90~100℃;造粒过程中管式反应器的氮磷比一般为0.22或0.47;嫁接后工艺的液固比为0.285左右,经干燥机分流20%~40%的液相量后,造粒机内的液固比可以降至较佳造粒液固比。对生产装置进行水平衡与热平衡分析表明,经嫁接技改后的AZF工艺产能不降低,造粒性能良好,无需增加热风炉干燥能力,但需新增干燥机管式反应器。原装置经技改后能达到用氯化钾生产合格硫基复合肥的效果,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