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敏 《陶瓷研究》2006,21(2):8-10
新彩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起步稍晚,然而发展较快,使用面较宽的一种釉上彩装饰形式,把它称之为“新彩”是和它给彩绘陶瓷的生产带来新的生机,是一种新的彩绘画种分不开的。它与粉古彩的区别主要在于对装饰颜料的处理方法、颜料的工艺性能及由此而带来的彩绘技法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2.
冯燕婷 《景德镇陶瓷》2003,13(4):14-14,17
新彩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起步稍晚,但发展较快,使用面较宽的一种釉上彩装饰形式。把它称之为“新彩”是和它作为一种新的彩绘画种,给艺术陶瓷的创新带来新的生机分不开的。十八世纪中叶,随着西方陶瓷色化学的高度发展,陶瓷颜料色谱的日臻完善,西方颜料和技艺的传人,被陶瓷艺人们逐渐地吸收运用,  相似文献   

3.
新彩装饰是陶瓷教学中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能够较快培养更多陶瓷彩绘人才,满足当地陶瓷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新彩是陶瓷釉上彩的一种装饰技法,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彩装饰的内容、形式、技法等日益发生变化。由于新彩的表现力强,操作简便,初学者比较容易入门,深学者运用得心应手,尤其适宜于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的表现,教学效果较佳。新彩装饰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了解新彩颜料的性能,再次掌握装饰技法和工县的运用以及作画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黄平 《佛山陶瓷》2012,(5):56-58
新彩,也叫“洋彩”,是在我国陶瓷装饰中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使用范围较宽的一种釉上彩装饰形式。把它称之为“新彩”是将它作为一种新的彩绘画种.与其给艺术陶瓷的创新带来新的生机分不开。通过新彩装饰技法,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景观,都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随着陶瓷颜料色谱的日臻完善,加之一代代陶瓷艺人的开拓创新,新彩可广泛地吸收中国画、油画、水彩画以及木刻、剪纸等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有别于传统釉上彩绘的陶瓷装饰种类,并受到陶瓷艺人们的青睐,尤其是陶瓷新彩中的花鸟作品,画面工细、色彩逼真、构图讲究、立意隽永,成为许多陶瓷艺人们历久弥新的创作题材。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阐述了新彩陶瓷艺术的艺术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文波  张璐 《陶瓷研究》2010,(3):100-101
<正>新彩是有别于古、粉彩在装饰颜料处理及颜料工艺性能上而带来的新的彩绘形式,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在表现技法和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中国画的特征。新彩瓷的装饰形式多种多样。自然界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6.
陶瓷新彩工艺通过科学配制颜料,稳定发挥釉色,加上多样化的颜色品种和超强的附着力,以及变化多端的彩绘技巧形式,慢慢发展成一种全新的陶瓷装饰技法。  相似文献   

7.
新彩是一种釉上陶瓷装饰技法,属陶瓷釉上彩。新彩装饰色彩绚丽明快,表现力强,既可以精细勾线,又可以通过颜料的稀释调配作画,显示出多姿多彩。高品质的色相,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艺术的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陶瓷绘画的发展,陶瓷新彩装饰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新彩的运用日渐广泛。一、新彩的概念及发展新彩装饰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的花朵。像天地间的七种原色一样,可以变换成无数种的绚  相似文献   

8.
陶瓷新彩是一种釉上陶瓷装饰技法。陶瓷新彩装饰色彩绚丽明快,表现力强,既可以精细勾线填色,又可以通过颜料的稀释调配作画,色彩巧妙美观,丰富多彩。陶瓷新彩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大量引  相似文献   

9.
陶瓷新彩,是陶瓷装饰的一个门类,是一种陶瓷装饰使用面较宽的釉上彩装饰形式。新彩的装饰材料,是用着色原素和化合物经过化学处理制成色基,然后加溶剂调配而成的。陶瓷新彩起源于十八世纪中叶西方国家,清乾隆时传入我国,并被陶  相似文献   

10.
颜冬梅 《景德镇陶瓷》2010,(2):I0140-I0141
<正>新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新彩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起步稍晚,但发展较快,使用面较宽的一种釉上彩装饰形式。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彩瓷更有长足的发展,许多具有健康、清新、大方特色的新作琳琅满目。在表现技法和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中国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的陶瓷装饰材料既有中国传统的精粹釉下青花、高温颜色釉、又有釉上的粉彩、古彩,这两种极具代表性的传统釉上彩艺术门类。而外国传入全新的陶瓷装饰技法——新彩,随着陶瓷绘画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秞上彩的陶瓷装饰新品种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对陶瓷新彩工艺及美学特征做一番浅论。一、陶瓷新彩装饰的工艺特征1、新彩的装饰形式手工彩绘、墨彩描金、广彩、潮彩、刷花、喷彩装饰、贴花纸等;陶瓷新彩装饰运用形式和方法主要是  相似文献   

12.
"新彩"是陶瓷装饰领域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新彩装饰手法灵活,形式多样,并不断吸纳和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是最富有艺术青春的陶瓷彩绘画种,在陶瓷装饰艺术领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冯雯 《景德镇陶瓷》2012,(3):126-127
新彩是陶瓷艺术中的釉上彩绘艺术。它与传统的陶瓷釉上彩(古彩、粉彩)属于同类,以色釉装饰为特征,在延续陶瓷艺术装饰形式方面有所发展。新彩包括绘画、刷花、喷花、薄膜移花、描金加彩、套色印金、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其特点是色彩丰富,发色稳定,能很好的表现各种题材。新彩旧称洋彩,是清末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全新的陶瓷装饰方法。因其所用的色料和表现技法都是由外国输入,描绘的纹样也模仿西文,且呈色丰富,工艺性强,很快就在  相似文献   

14.
新彩瓷是景德镇十二大类传统瓷之一。在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虽起步稍晚,但因其色彩绚丽明快、附着力强、易表现等工艺特点,使之成为陶瓷美术创作中发展较快,使用面较宽的一种釉上彩绘形式。  相似文献   

15.
新彩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起步稍晚,但发展较快,使用面较宽的一种釉上彩装饰形式。新彩是用着色元素和化合物经过化学处理制成色基,然后添加溶剂调配而成,颜料呈油质胶状,可直接在白胎瓷器上作画,且作画时和烧成后的颜料色彩很少变化,较之古、粉彩又别具特色。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代陶瓷艺术家们在新彩材料日臻完善、丰富多彩的情况下,用艺术的眼光,发挥造型能力和笔墨技巧,创造了多种具有新意的表现技法,如流霞彩、水墨  相似文献   

16.
在光绪年间,一种西欧的油画颜料传入中国,被景德镇的陶瓷匠人重用.从此一个新的瓷种出现了.这就是至今受到人们追捧的新彩瓷,由于是从西洋传入,这种装饰手法曾叫做"洋彩",彩绘用笔是和画油画一样的扁笔,为此洋彩在当时的唐山也称"扁笔抹花",在景德镇则称"一笔画"、"新花".实质上,新彩是先自德国后自日本传入我国,但是当时的技法技术都不高,对其料性也掌握不足,所以制作出的作品都比较粗糙.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建国以后,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陶瓷匠人们不但可以生产出属于自己的颜料,并且结合了我国国画精髓,根据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将没骨法、工笔画法及写意画法融合之中,创造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装饰技法.从那以后,就不再被称作为"洋彩",而是作为"新彩"出生在神州大地上.新彩由于工艺上的优越性能,因而在不到一个世纪内,在中国得到极大的发展,并成为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一种主要形式.新彩在全国各瓷区陶瓷装饰艺术的运用中,又进一步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比如在广东省就有广彩、潮彩之分.而在景德镇,新彩发展得比较全面,并出现了墨彩描金、刷花、喷花、贴花及手工彩绘等多种新彩种类.  相似文献   

17.
花鸟画的美学语言是东方文化独有的艺术特征,它的发展已成为陶瓷装饰艺术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促进花鸟画在陶瓷艺术领域上的发展,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日趋提升,如新彩绘画就是当今陶瓷艺术领域的一大创新,它结合了西洋绘画技法,打破了传统的保守思想,画面层次更丰富,更具有特色。一、新彩历程清末时期出现的新彩,我们曾称之为洋彩。所谓"洋彩",就是在贫穷落后的年代对一些国外的进口产品,前面都要加一个"洋"字来称呼,如把煤油称之为洋油。新彩其装饰技法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较先进的工艺法,先辈们把它引用到陶瓷釉上绘画工艺上来,形成了一种彩绘风格。"新彩"就是釉上彩一个"新"的"彩绘"装饰工艺。新彩  相似文献   

18.
新彩作为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门类,在陶瓷装饰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彩虽然是从国外引进来的,但从清末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已成为瓷都传统名瓷之一。由于它具有颜料配制科学、发色稳定:颜色品种多,附着力强以及彩绘技法多样,艺术表现力强等艺术特点,深受国内外陶瓷艺术鉴赏家和收藏家们的推崇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新彩是有别于古、粉彩在装饰颜料处理及颜料工艺性能而带来的新的彩绘形式。具有颜料配制科学、发色稳定;颜色品种多,附着力强,以及彩绘技法多样,艺术表现力强等工艺特色,在数百年来的工艺创作中,逐步形成了自然美、通俗美、传统美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黄晓燕 《陶瓷研究》2023,(5):138-140
作为陶瓷艺术品的重要装饰技法而言,陶瓷釉上新彩的工艺方法具有多样化的审美表现形式。陶瓷彩绘应结合陶瓷外观器型而装饰,这样才可以使得陶瓷艺术品得到很好的装饰效果。陶瓷承载了我国古代悠久的民间文明演变发展进程,其中新彩作为一门年轻的装饰手法,得到了大家的喜爱。本文主要探讨了陶瓷釉上新彩的常见艺术表现形式,深入剖析陶瓷釉上新彩蕴含的工艺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