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步进机进行了深入的概述,然后给出了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通过采用单片机AT89C51和脉冲分配器PMM8713控制步进电机在三相六拍工作方式下的启停控制,正反转控制和加减速控制.最后对步进机的运行控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系统,该系统可以应用于步进电机扭矩的测量.系统对步进电机及其驱动电路进行实时检测,实现了驱动电压和步进电机绕组电流的多通道同步数据采集与状态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至控制主机,控制主机根据反馈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系统还实现了步进电机零位的模拟控制和实时监测.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系统为LAMOST光纤定位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借鉴永磁凸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原理,通过卡尔曼滤波理论和脉动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在低速及零速下检测跟踪混合式步进电机转子位置.基于冲量等效原理和SPWM调制技术,实现步进电机驱动电压和高频电压的同时注入.  相似文献   

4.
两相直流步进电机是控制装置中的执行元件,受到其齿槽结构、反电动势和绕组电感的干扰,电机在升速过程中会存在明显波动,且无法及时达到目标转速,为此提出基于PLC的两相直流步进电机升速自动控制方法.利用PLC设计并安装驱动控制器,根据两相步进电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下,自动收集两相直流步进电机实...  相似文献   

5.
基于S曲线的步进电机加减速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超  张冬泉 《机电工程》2011,28(7):813-817
针对不同约束条件下步进电机加减速的控制问题,首先分析了S曲线算法原理,寻找s曲线算法与其它常见的步进电机运动控制算法之间的联系。然后在分析S曲线传统的七段模型后,提出了基于S曲线的步进电机加速度和速度控制方法,并讨论了当约束参数发生变化时实际的S曲线规划方法。最后,给出了不同约束条件下步进电机的加减速仿真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约束条件下步进电机加减速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实施情况,构思了基于触摸屏与PLC控制的步进电机实验装置的设计方案,选择三菱FX3U-32MT型PLC、威伦MT8104T型触摸屏、RT28N-32×步进驱动器、步进电机以及一套单轴进给装置完成了实验装置的制作,采用EasyBuilder8000完成了人机界面的设计,通过人机界面实现了对步进电机的控制.该系统稳定可靠,在近几年的课程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DSP在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利用DSP2407A芯片的脉宽调制电路PWM对步进电机实现精确控制的方法,介绍了步进电机工作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步进电机驱动控制模块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实验表明该电机控制系统工作稳定,能实现电机的精确定位和速度控制.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采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元件的进给驱动装置 ,为了消除步进电机所固有的量化误差 ,对步进电机采用一种连续跟踪的控制方法实现步进电机输出角位移的连续可控。对于连续跟踪控制下进给机构步进电机的“速度饱和”非线性引入描述函数的分析方法 ,研究其频响特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步进电机速度精确控制的需要,利用PC定时器实现微秒级精确定时,通过PC并口输出步进电机控制脉冲,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借助Compuware Driver Studio驱动开发软件,实现步进电机控制脉冲的精确输出。  相似文献   

10.
步进电机作为机电一体化中常用的执行元件,在控制领域中应用广泛。阐述了计算机串口通信方法及其在VB中的实现途径,分析了无线数传技术及步进电机的特点、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一无线控制项目,就计算机和单片机的对多台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Adaptive Control Constraint of Machining Processes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Adaptive control constraint is one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control types. In this paper, the major adaptive control constraint system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feedback control, parameter adaptive control/self-tuning control,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sliding mode control, neural network control, and fuzzy control. Their typical applications to constant cutting force control system are also described, and some recent experiment resul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2.
针对桥式起重机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拉格朗日动力学模型、非线性特性以及防摆控制的研究现状,阐述并总结了采取不同控制策略时的主要控制方法,轨迹跟踪策略包括离线运动规划和输入整形方法,镇定控制策略从经典控制、现代控制和智能控制等方面分别展开,介绍了PID控制、最优控制、滑模控制、反步控制和无源控制,展望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液比例伺服系统变流量死区和变流量增益等非线性因素,对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设定合理的控制误差阈值实现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切换,提出了模糊PID复合控制。采用实验方法比较了PID控制、模糊控制和模糊PID复合控制下电液比例伺服系统空载和带载的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模糊PID复合控制充分发挥了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越性能,既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又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我国区域供热控制系统的不足,提出将TMS320F2812应用到该控制系统中,采用现代微机控制技术与先进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区域供热控制系统;系统设计克服了传统控制系统在灵活性、体积、运行速度、控制精度等方面的不足;变积分型模糊PID控制算法的引用,增强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自适应能力,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对于提高区域供热系统的供热质量,降低供热控制系统投入,促进传统供热控制系统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库水轮发电机控制系统存在控制稳定性差、控制效果差和能耗高的问题,提出大型数据库下的水库水轮发电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通过现地控制单元层和主控层设计水库水轮发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并将采集的数据记录存储起来,构建大型数据库。 采用 C 语言编写水库水轮发电机控制软件,并在大型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轮机的数学控制模型,以此为依据,采用 PID 控制算法实现水库水轮发电机的控制,完成水库水轮发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控制稳定性高、控制效果好且系统能耗低,可为保证水库水轮发电机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和控制等相关问题,对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中变形场的离散化、建模方法、近似分析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详细介绍了被动控制、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变结构控制、奇异摄动控制和非线性控制等在柔性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在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和控制中应解决的问题,这对包括柔性机器人在内的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控制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液压/气动、电机等传动系统中3种经典同步控制策略(同等方式、主从式、交叉耦合控制)。分析了其控制特点并结合典型应用实例进行阐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在同步控制策略上出现了新方法、新技术,将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应用到同步控制技术中,该文探讨了这些同步控制新方法,并进行了分类总结。最后,介绍了作者目前所从事用于土工试验土体动力学研究的双向电液激振同步控制装置及其同步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变转速液压系统存在动态响应慢、非线性、控制精度低等问题,特别是负载快速多变时,流量和压力之间产生强耦合,流量控制会出现时变性和不稳定性,采用常规PID控制无法取得理想控制效果。因此结合模糊控制原理,基于LabVIEW测控平台,提出以液压动力源输出流量为控制量的模糊控制策略,对不同典型工况下流量的精确控制进行实验研究,并将液压动力系统在两种控制方法下的动态响应特性、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所提模糊控制策略实际控制效果较好,两种控制方式下的动态响应特性相近,但模糊控制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主动控制悬架系统能使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同时得到改善。介绍和探讨了天棚阻尼控制、最优控制、预见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以及神经网络控制等技术在汽车主动悬架中的应用情况。以此说明悬架控制技术的研发是提高汽车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反馈控制方法在管理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陈述了反馈控制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反馈控制的可能失误及其局限性,简单分析了前馈控制的特点和局限性,最后得到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的互补原则及这个原则在管理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