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液负载模拟器的复合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同时以速度和加速度作为参考输入量进行多余力的消除的结构不变性原理的改进方法;进一步研究了位置同步补偿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利用舵机伺服阀的控制信号进行速度同步控制抑制多余力矩的新方案。最后给出了基于线性理论的复合控制方法,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案在系统的动态品质、鲁棒性和消扰能力等方面具有相当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电液负载模拟器的RBF神经网络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控制器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差、参数调节繁琐等缺陷,提出了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案,同时针对神经网络控制器计算复杂和稳定性证明缺乏理论依据等不足问题,在传统控制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PID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案。根据电液负载模拟器的结构特点和目前神经网络控制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并构建了负载模拟器的神经网络控制与基于Jacobian的消扰(消除多余力)结构,仿真和试验证明其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是对某型飞机起落架加载控制系统的研究,针对该电液伺服加载系统运动干扰产生的多余力,严重影响加载系统的精度,设计前馈补偿器进行校正,仿真表明前馈补偿能够有效地抑制加载中的多余力.同时提出基于CMAC和P复合控制算法的控制方案,对采用复合控制前后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CMAC和PID复合控制抗干扰能力强、跟踪精度高,提高了加载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弹性力负载模拟器中多余力及加载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带有电液伺服式补偿阀的弹性力负载模拟器。考虑了位置系统和力加载系统的相互耦合及相互影响,根据液压桥路及液阻理论,通过加入一个伺服式补偿阀,用于排出位置扰动引起的强迫流量;有效地克服了多余力,并提高系统性能指标。建立了在位置干扰下的弹性力负载模拟器的数学模型。采用实物参数进行系统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弹性力负载模拟器能准确地对位置系统施加弹性力,响应滞后时间约为(0.02~0.03)s,其输出幅值误差为(0.5~1.3)%。  相似文献   

5.
电液负载模拟器的精确数学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了电液负载模拟器的精确数学模型,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系统的本质,证明多余力不仅与舵机扰动速度有关,还和扰动加速度有关,在此基础上改进了传统的结构不变性原理。试验证明了复杂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对系统消扰方法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被动式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复合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新型补偿结构和非线性PID控制器的被动式电液伺服加载复合控制方法.提出了将加载马达输出轴角位移作为输入信号的多余力矩前馈补偿方案,在有效抑制多余力矩的同时降低了系统阶次.研究了一种带调节因子的非线性PID控制器,克服了常规PID控制器难以解决的快速性与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仿真与试验结果证明,该复合控制策略具有较高的载荷谱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7.
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前馈补偿解耦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加载系统和减摇鳍驱动系统之间的耦合,设计了前馈补偿解耦控制器,以消除多余力。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消除多余力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满足系统加载的要求。在考虑伺服阀的动态特性时,该方法比采用结构不变性补偿原理的方法具有更好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8.
起落架电液伺服加载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起落架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结构,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多余力产生的机理,并采用结构不变性原理设计控制器来进行消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有效的克服加载过程中的多余力,达到良好的加载效果.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三类伺服阀(流量伺服阀、压力伺服阀、流量-压力伺服阀)控制的电液负载模拟器数学模型,分析了它们加载和克服多余力矩的机理,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为设计和选用被动式电液伺服加载系统中的伺服阀,更好地克服多余力矩以提高系统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负载模拟器的DRNN神经网络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增强负载模拟器的自适应能力以抵抗系统的非线性、时变参数及运动扰动的影响,特提出利用对角回归神经网络(DRNN)与PID的并联进行控制与调节的控制方法。PID保证了系统的初始稳定性,由于神经网络引入了速度信号作为参考输入,使系统具有了很好的自适应消扰能力,减小了多余力的影响。仿真和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收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双阀控制在电液负载仿真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压力伺服阀和流量伺服阀在电液负载仿真台中的应用特点,提出一种由压力伺服阀和流量伺服阀组成的双阀控制加载方案。对比结构不变性原理补偿方法可知,此双阀控制方法在克服多余力矩及提高性能指标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刚度、惯性负载对电液负载仿真台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提高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性能 ,根据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数学模型 ,研究了电液负载仿真台中多余力矩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 ,得出多余力矩干扰与舵机系统轴转角的速度、加速度有关的结论。在分析电液负载仿真台的刚度、惯性负载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了电液负载仿真台的一些设计原则 ,为电液负载仿真台及其它被动加载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液负载模拟器中的多余力矩问题,以阀控摆动马达电液负载模拟器为对象,在分析研究多余力矩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同步结构解耦新方法,具体实现是将加载执行元件设计成复式双层结构,外层同步马达用于跟踪承载对象进行位置同步控制,内层马达用于加载,通过复式结构加载执行元件实现变被动加载为主动加载,从根本上解决了多余力矩问题。给出了复式摆动马达的参数匹配原则、密封及结构设计方案,仿真分析了内外层马达油道配流方式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小梯度加载下电液负载模拟器性能的仿真分析验证了同步结构解耦新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抑制电动负载模拟器中存在的多余力矩,增强加载系统的非线性抑制能力,提出小脑模型(CMAC)神经网络与经典PID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CMAC网络用于前馈控制,经典PID实现反馈控制,能够快速实时地消除多余力矩对系统的干扰。将存储单元的先前学习次数作为可信度,提出基于可信度分配的权值更新算法,来消除常规CMAC网络的过学习现象。建立了电动负载模拟器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流程。经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有效地抑制了系统的多余力矩,提高了系统的加载精度。  相似文献   

15.
对于很多弱刚度负载系统,为保持其安全运行必须采用适当的安全控制元件,而安全控制元件的加入将改变原有电液控制系统的性能。本文就该问题以登高平台车电液控制系统为例,分析了平衡阀对阀控缸系统产生的性能变化,并推导出了这个过程的控制框图。通过控制框图分析,我们整合了一种安全控制方案,并在试验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被动加载的内部反馈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新民  刘卫国 《中国机械工程》2006,17(23):2447-2450
提出电液加载的内部变量反馈控制方法。通过对可测量的内部变量反馈,补偿了活塞运动时流量的变化,使加载系统的跟踪没有滞后。反馈以后,改变了系统传递函数和动态性能,并将舵机运动干扰输出等效为一个较小的量。原理分析证明,采用类似于PID形式的内部反馈,可消除舵机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干扰。仿真结果表明,内部反馈在主从电液跟踪加载控制中能减小多余力的影响,系统特性的改善优于传统的前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建立悬架系统和电液伺服作动器数学模型,分别在正弦信号激励和随机路面激励下,设计最优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里搭建仿真模型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最优控制的电液主动悬架系统对由路面输入引起的振动能有效抑制,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载荷与被动悬架相比分别降低20%~55%、25%~44%、0%~54%,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得到很大改善,验证了控制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抗干扰控制方法依赖于对象的精确模型,这对受不确定负载干扰影响的系统是不现实的.PID控制虽然不依赖于对象的模型,但其抗干扰能力不强.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不依赖对象模型的自抗扰控制器,并搭建了模拟受随机负载干扰的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实验台;然后基于自抗扰控制器,在该实验台上分析研究了该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