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全面、客观分析飞翼布局无人机在实战中的隐身效果,对飞翼布局无人机的单双站RCS,以及侧向、径向和跨站飞行三种飞行模式,从静态、动态RCS特性和单双站的最大探测距离等方面进行综合隐身能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飞翼布局无人机侧向飞行时,双站雷达探测并不一定比单站雷达优;径向飞行时,双站雷达对飞翼布局无人机的探测能力较单站雷达更优,隐身材料能显著降低被探测概率;在跨站飞行模式下,单站雷达对其尾部探测效果较好,双站雷达对双站之间的区域探测性能较好,隐身材料对雷达探测率降低效果不明显.这为改进隐身结构设计、综合隐身和优化雷达预警探测系统布局提供可靠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低可见雷达目标探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利用双基地雷达探测隐身目标的新设想,并进行了有关的实验。本研究并不依赖大双基地角造成目标RCS增强的机理,而是基于远端传感器及扩频增益以提高防空系统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并对有关接收部分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及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将扩频技术引入双基地雷达,会获得明显的效益;收发之间的长基线将使有效探测距离大大向前延拓。此种布局也利于避开双基地雷达空间同步与时间同步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不同高度下单/双基地雷达探测范围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单/双基地雷达探测范围的分析,对不同高度下雷达探测范围进行了讨论,通过绘制雷达对某一典型目标的探测范围图形,指出它在雷达组网、隐身/反隐身、干扰/抗干扰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双基地角在杂波单元内的连续变化导致宽波束双基地高频雷达的海杂波谱不同于窄波束.为了揭示这种差异,在G ill和W alsh窄波束双基地海面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基础上,提出了宽波束双基地海面RCS模型;结合高频地波雷达方程,得到宽波束双基地海杂波功率谱密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海杂波谱的具体形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发射机附近以及基线附近的雷达探测区域,宽波束海杂波谱具有明显的展宽效应.  相似文献   

5.
雷达是探测战场目标的主传感器,因此隐身战斗机在研发时尤其需要对平台的雷达隐身性能进行关注.雷达隐身技术的核心是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缩减技术,本文从雷达散射截面积与影响雷达散射截面积的因素出发,探讨隐身战斗机的外形雷达隐身技术、材料雷达隐身技术以及阻抗加载雷达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6.
鉴于天空双基地雷达在兼顾单基地天基预警雷达的优势的同时能克服其信噪比偏低的缺点,在单基地天基预警雷达的基础上,对天空双基地雷达的几何模型、雷达距离方程及相关概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综合考虑信号衰减、接收信噪比以及距离模糊等方面因素,对系统的载频、卫星轨道高度和脉冲重复频率等参数进行了设计。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信号信噪比能达到可检测水平,且无距离模糊。  相似文献   

7.
机载双基地雷达体制下杂波的空时分布特性严重依赖双基雷达构型.针对机载双基地雷达体制,为解决载机间存在相对运动导致雷达配置场景处于时变状态的问题,论文首先构建了地面固定坐标系;然后利用坐标变换法,推导得到了双基距离和单元的解析表达式和杂波回波表达式,建立了一个时不变固定坐标系中的杂波数学模型;最后着重针对机载双基地雷达体制下杂波的空时分布特性和双基雷达构型对杂波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验证了该杂波模型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载机在航向一致、航向平行、航向垂直和航向相交四种不同飞行配置下,杂波分布差异较大;双基距离和越小,杂波的角度多普勒迹越分散,多普勒频率随距离变化越快,距离相关性越强;而随双基距离和增大,杂波的角度多普勒迹逐渐接近,杂波特性的距离依赖性相对减弱.固定坐标系机载双基地雷达杂波模型具有不依赖收发平台的特点,有效避免了平台运动引起的重复建模,扩展了杂波模型适用范围,为机载双基地雷达杂波抑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空基双基地雷达杂波仿真中,地面杂波分辨单元面积的计算问题,通过建立空基双基地雷达几何关系,分析了其距离特性,提出了一种宽波束发射、窄波束接收,空间同步方式的空基双基地雷达系统杂波仿真中双基地雷达杂波分辨单元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双基地雷达距离特性和面积分的方法,推导出了由接收机带宽和波束宽度决定的杂波分辨单元面积的精确解析式。  相似文献   

9.
雷达吸波材料(RAM)的拼接或脱落等原因,对于隐身目标会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为分析RAM的缝隙对目标散射的影响,基于FEKO软件建立了覆盖RAM的低雷达散射载体模型,并排布以不同位置、宽度、走向的缝隙,同时通过改变介质厚度模拟干涉型RAM与吸收型RAM;采用矩量法对该模型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合适的RAM对目标载体RCS的减缩有着显著的效果;对于存有缝隙的RAM覆盖载体而言,缝隙宽度越宽、缝隙处表面波电流强度越强,缝隙对隐身目标的影响越大,且干涉型RAM覆盖的载体比吸收型RAM覆盖载体受到缝隙散射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从旋转椭球粒子散射理论出发,给出单个小旋转椭球雨滴在入射不同偏振波时的散射函数,并对其在不同仰角情况的数学图形和物理意义做了讨论,为推导基于椭球雨滴群的双基地偏振雷达方程、研究椭球雨滴群对双基地线偏振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处理和分析双基地偏振雷达资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通过双基地多输入多输出雷达虚拟阵元技术进行目标高度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在接收端估计目标相对于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的角度,然后利用获得的角度进行目标高度测量.与传统的双基地雷达测高方法不同,该方法既不需要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时间同步,也不需要在收发两端之间传输数据,从而简化了系统的配置.另外,在多目标情况下,该方法估计的角度能够自动配对,从而避免了目标模糊.  相似文献   

12.
结合P波段远程预警雷达体制,建立了3种典型形状弹道目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利用快速多极子算法计算了弹道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姿态响应、极化响应和频率响应,分析了弹道目标RCS对P波段远程预警雷达探测威力的影响,为其探测性能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独立双基地雷达接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双基地雷达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潜在能力。独立的双基地雷达接收系统协同非配合的发射站工作的时间同步信息和发射波束指向信息可以从接收信号中提取。本文论述作者所研制的非相参独立双基地雷达接收系统的结构、原理、同步精度和试验运行概况,详细介绍获取上述同步信息的方法和关键技术的解决办法。本文最后提出一种将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与独立双基地同步系统相结合的新型独立双基地雷达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用矩量法对一些有于天线罩、电磁兼容设计的低损耗介电材料填充的无限长介质圆柱在TM波照射下的双站RCS进行了数值计算。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设计要求而言,低介电常数低损耗材料仍存在较明显的散射。散射与圆柱的电直径ka0的关系是:ka0较小时介电常数的实部ε‘起主要作用,ka0较大时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共同起作用。散射与双站角的关系是:双站角为0时散射最强,随着双站角的增大散射迅速减弱。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飞行器目标双、多站电磁散射特性和隐身、反隐身原理,通过固定双站角、旋转目标的方法对不同双站角下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进行了测试分析,避免了多次定标,效率较高.通过比较不同双站角下的飞行器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发现了其双站电磁散射的对称性、相似性和弱耦合性3大主要特性,并得出如下结论:单站隐身技术通过改变电磁散射能量的空间分布,将强散射波峰控制在重点探测方向之外实现隐身,而双站雷达主要通过截获重点探测方位(相对单站)之外的强散射波峰实现反隐身要求.因此判定目标的双站隐身特性需结合主要威胁双站角和整机所有强散射波峰进行.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脉冲追赶空间同步方式下工作的双基地雷达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针对双基地雷达实验站,研制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实现的G-S正交算法的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设备.外场实验结果显示,在单个有源噪声干扰条件下,脉冲追赶式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对信干比具有10 dB左右的改善,天线方向图在干扰方向上可形成- 40 dB以上的零点.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利用单个移动辐射源诱偏抗反辐射导弹的方案,即让辐射源以一定的速度沿某一方向移动从而将ARM引导至偏离雷达站的方位.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确定了从雷达站工作切换到辐射源工作时ARM与雷达站的距离、辐射源的移动速度、移动距离、移动方向等参数.通过仿真所得的结论,对于在战场上利用辐射源抗反辐射导弹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wire medium are studied by analyzing its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and a homogeneous uniaxial effective permittivity tensor with one spatially dispersive component is obtain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validity of the equivalent model for scattering problems, the bistatic and monostatic radar cross sections (RCS) of a block of wire medium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ethod. The difference of RCS from the physical wire medium and the corresponding equivalent model has been compared and analyzed under various parameters of wire medium, which clearly demonstrates the accuracy of the equivalent model of wire medium.  相似文献   

19.
双基机载雷达结构中杂波多普勒频率是随距离和双基结构发生变化的,使杂波谱在距离上呈现严重的非平稳性,导致杂波协方差矩阵估计困难.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的空域导向矢量拟合的杂波谱补偿方法,先将训练单元上的空域导向矢量向待检单元的空域导向矢量投影得到一个变换矩阵,用这个矩阵对训练单元上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消除杂波谱的非平稳性,得到足够的统计数据,从而构造新的杂波协方差矩阵,最后利用空时自适应算法对补偿后的数据进行杂波抑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地杂波的非平稳性,提高雷达杂波抑制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The auto-correlation and cross-correlation properties of transmit waveforms have great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MIMO radar systems.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design waveforms that have ideal auto-correlation properties as well as cross-correlation ones. In this paper, an MMSE based waveform de-correl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cancel the effects of the auto-correlation and cross-correlation of transmit waveforms in the receiver. The received signal model of bistatic MIMO radars is first derived. Then, the de-correlation filters are derived by using the MMSE method to reduce the influences of colored noise enhancement. Finally, the polynomial expansion method is used to simplify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the proposed de-correlation filter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by applying it to bistatic MIMO radar multi-target localiz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