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全球规模的环境保护、城市环境保护以及节能要求声浪中,2001年11月,在摩洛哥的“马拉凯希”召开的气候变化会议(COP7)上最终同意了在1997年举行的COP3上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之运用规则,实施削减CO2排放目标不再是空话。  相似文献   

2.
3.
海南省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进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建设自由贸易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重要内容。海南有丰富的海上风电和太阳能光伏资源,清洁能源发电部分不能并网的电力资源,将通过电解水制氢完成储能。氢燃料电池作为将氢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技术,也是氢能应用于交通领域的重要技术路线,在海南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海南全域推广新能源汽车和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志福  罗崴  徐崧  朱张玲 《电池》2022,52(3):328-332
能量管理策略(EMS)对解决车辆行驶在不同工况下的能量分配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从燃料电池汽车(FEV)能量管理系统的燃料电池特性、组成和能量管理关键技术等方面,介绍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为主要动力源、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作为辅助动力源的混合动力系统的EMS研究,并尝试探寻使能量分配达到最优的能量管理系统。当前EMS仍存在控制精度优化的问题,未来EMS将以智能优化算法为导向,进一步提升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5.
燃料电池是具有无污染、高效率、适用广及无噪声特点的能量转换装置,国外发达国家在燃料电池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日本日本经济产业省前几年就对燃料电池汽车开发与推广制定了时间表,其战  相似文献   

6.
张伟  向洪坤 《陕西电力》2020,(4):36-41,96
燃料电池(FC)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它具有高效、清洁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电力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装备燃料电池的电动汽车是其主要的研究和应用对象。简介了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电化学过程,归纳了燃料电池汽车(FCV)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指出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效率高、续驶里程长、绿色环保、低噪声的优点。基于现有研究,提出了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总体设计、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电机的控制技术、整车通信网络技术、增湿系统、车载供氢系统等的具体实现方案,分析了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存在的系列问题。未来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将向FC模块化、动力系统混合化、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联盟化的方向发展,以符合重点发展客车和专用车,降低成本和完善配套设施等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燃料电池汽车中电池建模及其参数估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学哲  邹广楠  孙泽昌 《电源技术》2004,28(10):605-608
目前燃料电池汽车大多采用了燃料电池和蓄电池混合的动力系统方案。研究了燃料电池汽车“超越一号”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恒流放电和脉冲放电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它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并选用了PNGV计划中动力蓄电池的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该模型慢时变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最小二乘法在线辨识锂离子动力电池参数的方法,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PNGV模型适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而且只要将电压测量和电流测量的精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参数估计是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康峰  伍艳辉  李佟茗 《电源技术》2004,28(11):723-727
生物燃料电池利用生物催化剂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燃料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按采用催化剂的不同,可分为微生物燃料电池和酶生物燃料电池。简述了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综述了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微生物燃料电池发展的新方向主要是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和高活性微生物的选用;而酶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集中在寻找固定酶的新方法,发展体积更小的无介体酶生物燃料电池,以及与太阳电池相结合等方面。对生物燃料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混合型燃料电池汽车电力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少勇 《电网技术》2008,32(1):82-87
介绍了一种混合型燃料电池汽车电力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分析了燃料电池的电压-电流特性,给出了燃料电池的模型参数,通过仿真计算,对燃料电池汽车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电力系统能满足基本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电源技术应用》2011,(9):18-18
其实从广义的分类而言,燃料电池汽车也是电动汽车的一种,在驱动汽车的电动机、控制系统等部分可能与采用蓄电池的电动汽车差别都不打,只是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与氧气发生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无论何种燃料,在燃料电池中是通过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所以不会产生有害产物,  相似文献   

11.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开发动向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环境和能源问题要求未来的汽车提高效率、降低污染,为此,电动汽车(EV)的开发已有了很大的进展,并且已产生了一次电可行驶200km以上的EV。然而,EV还存在如电池贮能密度小,充电时间长等种课题。本文就EV的现状及开发动向进行总体论述。  相似文献   

1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长清 《电池工业》2009,14(1):44-47
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和“零排放”特点,因而成为电动汽车的候选电源。分析了各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开发情况,结果表明,燃料电池系统使用寿命太短,成本价格太高,系统可靠性有待提高,氢源系统也需要优化;燃料电池汽车的性能/价格比距离市场要求相差太远,离商品化还有很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电动车用PEM燃料电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丽彬  朱永生  金静  程福龙 《电池》2001,31(5):251-253
简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的特点 ,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开发PEMFC电动车取得的主要进展 ,以及发展PEMFC电动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外电动车电池的发展近况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世界各地都掀起了研制和开发电动车的热潮。车载电源是电动车的心脏,它直接影响到电动车的整车性能。综述了电动车用电源的性能要求,涉及了欧美市场电动车用电池的性能对比,从材料、工艺、结构和性能等方面比较详细的阐述了国外电动车用铅酸、氢镍、锂离子和燃料电池的技术现状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超级电容器在电动汽车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级电容器具有优异的性能,已成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源的一个理想选择。简要地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分类,并评述了超级电容器作为电动汽车的唯一动力电源和辅助动力电源的应用情况及特点,最后展望了超级电容器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电动车电池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孟良荣  王金良 《电池工业》2006,11(3):202-206
介绍了国内外二次电池和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用动力电池的市场现状;从产品性能、循环寿命、销售价格、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详细对比了传统蓄电池和新型蓄电池的优点和弱点;分析了各种电动车用电池近远期的发展方向及前景;指出了动力电池需要关注的一些技术和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通常在为电动车提供电力的同时,也要产生相当数量的废热(约40%~60%)。为了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混合电动车的能量利用率,提出了将温差发电机作为PEMFC的废热回收装置,使其能利用PEMFC低品位的热能进行二次发电并用于锂电池的在线充电。通过对该热电联供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得出了温差电池在PEMFC不同运行温度下的发电功率。试验结果显示,此系统可以在提高能量综合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对车载锂电池尺寸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薛强  DONG Zuo-min 《电池》2004,34(6):444-445
介绍了电动自行车用氢燃料电池驱动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小型燃料电池系统的主要零部件,并介绍了目前主要的自行车用小型氢燃料电池系统.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动自行车的各项技术指标,以及电动自行车用常压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和电池堆的性能。指出常压操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应采用薄的电解质膜(如Nafion 112)以减小欧姆极化和促进膜内水平衡;在无增湿条件下,电池操作温度不应高于50 ℃,以防止膜内水蒸发引起燃料电池无法稳定工作;金属双极板和石墨双极板各有利弊,选用取决于电池堆产量和电极工作面积,金属板在批量生产条件下成本较低,在工作面积较大时散热比石墨双极板好。  相似文献   

20.
杨曦  汪广进  潘牧 《电池工业》2011,16(6):372-376
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及环境友好性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被认为是具有潜力的汽车动力装置.然而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而言,自然资源储量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在模拟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基础上,从自然资源角度出发,讨论了催化剂、双极板以及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将PEMFC铂载量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