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的胶片主要为银盐感光材料,然而按现在的使用情况计算,几十年后,世界上的银资源将会枯竭。因此,非银盐感光材料的研究及银盐感光材料节约用银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非银盐感光材料由于感光度比较低,还不能作为摄影用。因而对于银盐感光  相似文献   

2.
一、国外感光材料工业发展现状自1889年发明照相术以来,银盐感光材料已经历了150余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怎样评价也不过分的巨大进步。以感光度为例,150年间银盐感光材料的感光度提高了一百多万倍。与此同时影像质量,即影调、层次、细部及色彩还原等,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与提高。一个多世纪以来,银盐感光材料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涉及从日常照相到  相似文献   

3.
一、银盐感光材料的结构银盐感光材料具有①感可见光、电磁波和各种放射线;②感光度范围大;③可成彩色影象;④影调还原好、影象密度高等优点。因此,从1837年发明“银板照相”以来,至今银盐仍占感光材料的统治地位。随着银盐感光材料应用范围和要求(如信息记录材料等)的不断扩大,其科学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入。基本的研究课题可分为①  相似文献   

4.
银盐感光材料的感光度与解象力一般成反比.近年来关于乳剂技术的进步,感光度与解象力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提高胶片的感光度,几乎不降低解象力.对于彩色胶片,支配解象力的因素是银盐颗粒周围的成色剂结构.发明DIR成色剂以后,如果成色剂结构已经接近银颗粒直径,解象力的界限不可避免地受颗粒直径的支配.黑白感光材料,同样可以根据颗粒性设想解象力与感光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银盐感光材料具有感光度高,分辨率好、层次丰富等优点,长期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由于银是一种贵金属,成本较高,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也一直在探索各种非银盐感光材料及相关的录象技术。其中从5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静电摄影技术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特别是静电复印,由于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较高等一系列优点,已成为当代国际上复印技术的主流。静电摄影技术中所用的感光材料称为光导电体。常用的有硒和硒合金、光敏氧化  相似文献   

6.
非银盐感光材料主要包括:重氮感光材料、感光性树脂、静电照相、自由基照相及热敏照相等方面。它与银盐感光材料相比,具有不用银、分辨率高、加工过程简便、可以亮室操作、成本低、污染少、有些可以重复使用、以及信息贮存容量大、实时显示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使用国产感光材料的感想与几点希望自从迷上摄影之后,很快又“恋”上了暗房工作,接触了一些国产感光材料,由此产生一些感想和几点希望。(1)国产感光材料的实际感光度往往低于标称感光度或与之持平。我们知道,在同一标称感光度上,实际感光度略高的胶片拍摄后扩印出...  相似文献   

8.
综述氨基改性明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照相性能4一13美国伊斯曼一柯达公司情况分析三种新型彩底的性能比较银漂法彩色胶片介绍介绍几种全息照相材料非银盐感光材料简介银盐感光材料光谱增感染料国外感光材料科技动态情报调查国外感光材料工业综述银盐感光材料的生产工艺非常规彩色法非常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遥感技术和特种摄影非银盐感光材料期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在非银盐感光材料的科研和试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它有力地促进我国非银盐感光材料工业的兴起。发展非银盐感光材料的意义,不仅在于节约短缺的和昂贵的银子,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许多银盐感光材料所没有的特点。因此,它的应用范围比银盐感光材料更宽广,遍及到复制、缩微、印刷、全息记录、  相似文献   

10.
PD照相材料属非银盐系统,是一种采用物理显影的金属重氮感光材料,具有极高的解象力和较高的感光度。感光物质以分子状态均匀分布在载体中。曝光时,感光物质分子被激活而形成分子潜影,进行核化后,产生金属潜影核,最后采用物理显影形成金属图象。PD 照相材料的感光度在非银体系中是相当高的。和一般重氮盐材料及微泡材料比较,它的感光度大约高60倍。即使如此,其感光度也还可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经过160余年的发展,传统的卤化银感光材料影像技术已取得辉煌的进步。卤化银感光材料可同时具备传感、记录和显示各种各样图像的功能,而且质量令人满意。经过几代人的科研努力,已达到极高水平,如:高感光度、高解像力,大信息容量、彩色还原真实等等。面临各种新涌现的影像技术体系的巨大进展,本文扼要分析了现代各种不同影像技术的概况,并提示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2009年的照相业界,由于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不景气,日本的GDP将出现零增长,这将使照相消费持续低迷。估计数码领域的增长也将面临严峻的形势。数码照相机中的单反相机和交换镜头的增长依然强势不减,但普通数码相机的增势将趋缓。数码冲印业务由于受到存储介质大容量化的影响,增长也会处于低水平。传统照相器件和材料的大幅度下滑仍将持续,照相胶卷,包括一次性相机,仍将持续下滑3成以上。由于胶卷加工业务的下滑,银盐照片的需求预计不会摆脱负增长的困境。照相市场要走出困境,业务领域的扩大是影像行业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王素娥 《影像技术》1997,(2):8-9,16
本文扼要介绍了近十几年开发出来的一种由非银核和卤化银壳组合微晶体所构成的新成像体系。这种新的成像体系具有一系列优越性,如:本征感光度高、光学增感效果好、遮盖力强和耗银量低等。因此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数字影像技术和产品的快速发展使照相感光材料工业发生很大变化,传统银盐照相产品的需求快速萎缩,数字影像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照相技术,影像材料行业的应用领域不断翻新和扩展。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国内照相感光材料工业的进展,照相材料新产品和市场变化。  相似文献   

15.
张邦彦 《影像技术》2004,(2):40-42,35
本文简要阐述了近几年工业射线胶片乳剂制备技术的一些新进展,主要是关于制备具有高遮盖力的、高内外敏度的碘溴化银乳剂的新技术,这种乳剂具有对高能量射线的高灵敏度,因此特别适用于制作低银工业射线胶片;并介绍了工业射线胶片乳剂制备过程中应用的一系列照像有机补加剂,如:乳剂生长调变剂、光谱增感染料、稳定剂、显影促进剂等。  相似文献   

16.
Sensitometric criteria are proposed for measuring the “effective contrast” of photographic materials for line and halftone work. Methods of estimating the resolving power of materials in line photography and of dot quality in the halftone process are described. A dot quality coefficient has been formulated.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trast factor and resolution has been found for materials of conventional type but no correlation for the novel materials relying on infectious development (“lith”-type materials). A linear relation has been found between the dot quality coefficient and tne contrast coefficient for both conventional and lith-type materials. Latitude requirements for continuous tone copying of originals have been formulated. None of the materials tested satisfied these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7.
全波段物证检验CCD系统在刑事摄影技术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波段物证检验CCD系统可在波长200-1200纳米光谱范围进行摄影,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本文简明扼要地用述了其结构。并归纳说明了其特性和与其它现代摄影系统相比的优点,如: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操作方便而效果显著等,因此在很多案例中表现昭彰,尤其在与其他先进摄影技术配合应用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1995年以来国内外感光科学和成像材料领域中的某些最新发展,包括照相乳剂感光和增感机理、显影加工和显影机理、照相有机物的研究和开发、成像材料的新发展和新技术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较详细地评论了改进与感光度和影像质量有关的影像形成效率的前景,认为在未来,感光度可提高大约一个数量级, 影像形成效率可望提高好几倍。同时还简要地评论了加工过程和卤化银照相体系, 认为卤化银照相的加工过程应朝着符合环境保护的方面发展。在照相方面,卤化银材料将仍是主导的成像体系,而不会被其它光敏材料代替。  相似文献   

20.
使用PI-C感光材料分辨力测定仪,测定了感光材料分辨力。测定试验不仅证明感光材料分辨力测定仪器操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而且测定实验加深了对感光材料的感光影象特性的研究。实验表明,最佳焦面实际集中在各种胶片乳剂层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