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焊后热处理对 A/F 异种钢焊接接头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焊态和焊后热处理两种状态下的A/F异种钢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进行了实测.通过高温加速模拟试验,对加速前后试样的碳分布、组织结构、硬度值的变化以及抗腐蚀能力进行了试验分析和对比,得出了适当温度的焊后热处理对改善A/F异种钢焊接接头使用状况是有积极作用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工况下运行的异种钢接头易沿焊缝界面开裂而发生早期失效.本文对小直径钢102/Inconel82/TP347H异种钢管、不同坡口角度与不同热处理制度下接头中的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对适用于现场焊接且可延长接头寿命的改进型坡口并不会增大焊接应力,提出在工况温度下接头中的焊接应力并不能很快衰减、焊后热处理可显著地降低该种异种钢接头中焊接应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工况下运行的异种钢接头易沿焊缝界面开裂而发生早期失效。本文对小直径钢102/Inconel82/TP347H异种钢管、不同坡口角度与不同热处理制度下接头中的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对适用于现场焊接且可延长接头寿命的改进型坡口并不会增大应力,提出在工况温度一接头中的焊接应力并不能很快衰减、焊后热处理可显著地降低该处异种钢接头中焊接应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电站F/A异种钢接头早期失效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扼要归纳了F/A异种钢接头早期失效的特征,分析了导致早期失效的因素,提出可用焊后高温回火和适当增加铁素体侧坡口角的办法降低钢102/Inconel182/TP347H接头的早期失效倾向。文章列出的高温持久强度试验、高温承载加速模拟试验、残余应力测试等结果以及热应力的有限元分析都证明了上述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扼要归纳了F/A异种钢接头早期失效的特征,分析了导致早期失效的因素,提出可用焊后高温回火和适当增加铁素体侧坡口角的办法降低钢102/Inconel182/TP347H接头的早期失效倾向.文章列出的高温持久强度试验、高温承载加速模拟试验、残余应力测试等结果以及热应力的有限元分析都证明了上述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钢焊丝熔化极CO_2气保焊焊接铜~钢异种金属,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测定,金相组织及成分分析,断口形貌SEM观察。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焊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以WFG36Z钢为对象,进行了母材及焊接对接接头低周疲劳试验,得到了相关低周疲劳性能参数。试验表明,焊接接头循环硬化倾向与焊趾处应力集中有关,说明降低焊趾处应力集中对提高接头的疲劳强度和寿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离心压缩机叶轮制造用KMN钢的低温工作条件,研究了KMN钢的焊接工艺和焊后热处理技术.通过拉伸试验、低温冲击试验及显微组织观察等手段表征了焊接参数及焊后热处理技术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处理状态下,当线能量为14.4 k J/cm时,焊接接头的性能最好.在线能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焊接接头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有所下降,而低温冲击功先上升后下降.采用E9018-B3L-Ni焊条焊接的KMN钢可满足-50℃低温工况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异种钢焊后热处理产生碳迁移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Ni元素对其碳迁移的影响,采用合金元素含量阶梯过渡焊接方法有效地抑制了ZG0Gr1Ni5Mo与ZG20SiMn钢焊后在600℃热处理时产生的碳迁移,给出了阶梯过渡焊时各层界面不产生碳迁移的(Cr+Mo)%含量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马氏体钢与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组织演变及硬度特征,采用钨极氩弧焊对中国低活化马氏体(CLAM)钢和15-15Ti不锈钢进行焊接。接头热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焊态焊缝由板条马氏体+少量δ铁素体组成,硬度在407 HV~463 HV之间。CLAM钢热影响区分为完全淬火去和不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有明显的软化现象,15-15Ti不锈钢热影响区是整个接头硬度最低的区域。热处理后,接头高硬度区减小,焊缝组织转变为回火马氏体,析出物增多,硬度相比焊态下降了约20%。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埋弧焊方法对板厚为106 mm的13MnNiMo54/20MnMo进行了异种金属多层多道焊,在检验合格的焊件上截取并制备试样。通过对焊接接头金属进行组织观察、高温拉伸试验以及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性能。结果表明:中间层焊缝金属组织以细小的块状铁素体为主,表层焊缝金属组织主要为粗大的先共析铁素体和针状铁素体;20MnMo侧HAZ粗晶区是焊接接头的薄弱部位;表层焊接接头金属硬度高于中间层接头金属的硬度,20MnMo侧HAZ粗晶区金属的硬度值最高。  相似文献   

12.
400MPa级超细晶粒钢焊接接头的低温韧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CO2+Ar气体保护焊,分别采用单道焊接和双道焊接工艺对厚度为8 mm的400 MPa级超细晶粒钢钢板进行了焊接,采用系列冲击试验方法对焊接接头的低温韧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焊接接头中,焊逢位置低温韧性较差。由于双道焊较小的热输入,减小了焊缝及热影响区组织粗化,其焊接接头的低温韧性好于单道焊,并使热影响区面积变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WDB620低碳微合金贝氏体无缝钢管,分别采用J507和J707Ni焊条通过选取不同的预热温度,焊接工艺参数,焊后热处理进行焊接试验,并进行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压力测试、接头探伤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WDB620低碳微合金贝氏体钢管采用J707Ni焊前预热,焊后回火,石棉保温缓冷等焊接工艺,利于焊缝金属和母材组织的过渡,着重解决了传统焊接冷却后产生延迟裂纹的倾向及接头性能不达标的缺陷,实验也说明适合的焊条型号,合理的焊接参数设置,正确的焊接工艺操作,适宜的焊后热处理工艺,对提高焊接性能和优化焊缝组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用添加合金粉末埋弧焊工艺焊接Q235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添加合金粉末的埋弧焊工艺,用该工艺可以大线能量焊接Q235钢,单道焊缝的熔深可达15mm焊接熔敷速率大于18.9kg/h,熔敷系数大于30g/h.A,焊缝和HAZ的组织良好,接头机械性能与传统埋弧焊接头相当。  相似文献   

15.
从原材料控制、过程控制、成品控制等方面阐述了Cr-Mo钢复合板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重点阐述Cr-Mo钢复合板的错边量控制、焊接以及通过焊后热处理来保证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CM690锚链钢进行了多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试验显示CM690锚链钢常规力学性能和低温韧性全部合格。在对闪光焊接头调质处理后的组织形态、冲击韧性研究后发现:焊后原始组织、锚链调质炉及工艺参数对锚链接头冲击韧性影响较大,通过工艺实践提出改善接头热影响区冲击韧性的调质工艺方案,解决了锚链闪光焊后接头冲击韧性偏低,使用中容易出现裂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焊条R307和焊条A302在母材15CrMoR容器用钢上进行焊接试验。对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金属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对焊接接头金属的硬度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5CrMoR钢采用焊条R307焊接,经焊后热处理的焊接接头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碳化物,焊缝金属的硬度与母材的硬度相近。采用焊条A302焊接时,其焊缝组织为奥氏体和树枝状的δ铁素体,并存在枝晶偏析,在热影响区形成了贝氏体组织,是导致热影响区金属的硬度比焊缝区金属的硬度高得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40Cr/T10A钢激光预处理后固相焊接工艺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行了40Cr/T10A钢激光表面淬火预处理后实施等温固相焊接的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40Cr/T10A钢待焊接面经激光淬火预处理后,在750~780℃、预压应力20~56.6MPa的条件下,仅需2.5~7.5min短时保温就可实现两种钢的异材固相焊接,接头强度达母材强度,且焊接变形很小。其中以780℃、20MPa预压应力下保温7.5min为较适宜的固相焊接工艺参数,焊后接头强度达母材强度,试样轴向变形仅1.2%。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焊后和高温时效后9Cr1MoNbV钢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在650℃以下时效,焊缝、HAZ和母材微观组织中的马氏体板条形貌保持稳定;在650℃以下时效100 ̄160h,由于9Cr1MoNbV钢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的稳定性,使焊接接头显微硬度和拉伸机械性能没有明显变化,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高温时效性能。  相似文献   

20.
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精密脉冲电阻对焊接头形状恢复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焊接热量、焊接压力、焊后热处理等焊接参数及冷热循环对接头形状恢复率的影响,并对接头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获得最佳接头形状记忆效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