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板翅式换热器翅片表面性能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板翅式换热器单通道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不同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下3种常见翅片的表面性能曲线,并分析了平直翅片的翅片高度和翅片间距、锯齿翅片的切开长度、波纹翅片的波幅与波距对翅片表面流动与传热性能影响。所得结论可为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建立了一种采用椭圆矩形翅片管的容积式热交换器流场的二维数学模型,通过该数学模型对此热交换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点的温度变化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为进行此种热交换器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一种粗估手段。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提高清焦蝶阀的抗焦化能力和对其清焦的蒸汽流道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清焦蝶阀的工作原理和运行参数采用ANSYSCFX对蝶阀清焦流道的蒸汽和石脑油裂解气体进行多组分数值模拟。通过多组分数值模拟掌握蝶阀密封区域的气体组分情况来判断抗焦化能力和指导清焦蝶阀流道优化设计。对3种清焦蝶阀流道布置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综合考虑清焦蝶阀的结构工艺性,确定了优化设计方案,通过试验验证已很好地解决输送介质过程中出现的焦化问题,为此类蝶阀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钻测井仪流道转换器流道截面设计不合理,不仅会造成随钻测井仪器内流道局部流场紊乱,致使仪器局部冲刷严重,造成仪器使用寿命缩短;还会导致仪器压力损失偏高,影响仪器的适用性。为此,采用CFD方法,对某型随钻测井仪流道转换器进行优化设计,并对4种设计方案进行了全三维数值模拟和对比,认为影响流道转换器流场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扩张角和内流道截面积的连续性。最优设计方案的扩张角较小,内流道截面积连续,轴向速度下降更平缓,总压损失最小,流场流速分布更均匀。试验结果表明,流道转换器扩张角、内流道截面积不连续性与流道转换器流场分布均匀性呈负相关,与压力损失呈正相关;总压损失系数理论值与试验值对应的差值不大于0.076%,且变化趋势均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同。研究结果为流道转换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长水平井易过早见水/气,在完井段上安装流入控制装置(ICD)可有效解决该问题。针对油井见水后被动式流入控制装置(PICD)发生失效,而当前各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AICD)均存在其局限性的问题,创新提出了一种新型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该装置由Y形导流器和圆盘形限流器组成。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其内部流动规律,优化了其结构参数,并基于优化结果研究了流体参数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在径向连接方式、60°分支角、3个Y形导流器情况下的结构最优,且其对密度、黏度均不敏感。新设计的装置稳油控水能力强,不含可动件,对油相密度和黏度均有较大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10.
11.
在PHOENICS-3.5.1程序的基础上,引入多孔介质模型,用体积多孔度、表面渗透度和各向异性的分布阻力来处理换热器内的管束。用分布热源考虑管侧流体对壳侧流体的影响,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求出了折流杆换热器壳程压降和传热系数。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壳侧压降的绝对偏差在59/6以内,传热系数的绝对偏差在8%以内,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折流栅的有效流通面积和间距对折流杆换热器综合性能的影响,并将这2个参数引入到准数方程式中,得到了折流杆换热器的准数方程式,为获得折流杆换热器的整体性能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采用Fluent软件,以水和柴油为换热对象,利用三维模型对柴油在3种不同规格的直针翅管、30°和45°的斜针翅管套管换热器壳程层流流动时的温度场、压降及传热性能进行了模拟;并将斜针翅管与光滑管和直针翅管的结果进行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壳程为柴油时,针翅管的压降为光滑管的1~3倍,总传热系数约是光滑管的1.7~2.7倍;与直针翅管相比,斜针翅管的总传热系数提高约20%;斜针翅能使传热膜的系数增大,压降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螺旋肋片强化换热器壳程传热机理,用FLUENT软件分别建立了套管换热器和管束换热器的三维模型,模拟得到了壳程的传热和压降性能。数值结果表明,螺旋肋片强化传热的主要机理是螺旋肋片引起的螺旋流动使流体流速提高并产生二次流,减薄了速度边界层,促进了主流流体和边界层流体的掺混;换热管之间螺旋流动的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的传热系数;螺旋肋片的螺旋角和流体雷诺数对壳程努塞尔数和压降产生显著影响,应将螺旋角和雷诺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对螺纹锁紧环换热器管箱筒体厚壁筒形锻件夏比冲击试验不合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体现了厚壁筒形锻件热处理工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