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控制轧制的目的是在热轧条件下生产出韧性好、强度高的钢材。典型的控轧方法是两阶段轧制法。控制轧制的主要作用是细化铁素体晶粒,提高钢材强度,改善韧性。控制轧制对单机架厚板轧机要影响产量32~36%,对双机架厚板轧机要影响25%。为提高控制轧制轧机产量,通常采用交叉轧制、缩短中间冷却时间和控制冷却等措施,综合加热、轧制和控制冷却三个方面可节能3.351GJ/t。其中省去常化热处理工序,每吨钢板可节约成本27.6元。由此可见,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钢板是很经济的。  相似文献   

2.
系统研究了控轧及控轧控冷工艺对9.5mm薄规格X65管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轧控冷生产的钢的强度、韧性及微观组织整体优于控轧型X65管线钢。对于控轧工艺,降低轧制温度,晶粒细化,强度提高至550MPa,屈强比有增大趋势(0.90~0.95),但韧性较差;轧后配合水冷,通过优化冷却温度和精轧开轧厚度,组织明显细化,混晶程度和带状组织均改善,强度提高至580~620MPa,-20℃冲击韧性稳定在130~150J,屈强比稳定在0.83~0.9。无论是控轧工艺还是控轧控冷工艺,仅通过降低轧制温度、冷却温度对钢的强度提高幅度有限。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强度级别为685MPa的高强钢板的控轧控冷工艺,研究了终轧温度,未再结晶区累积压下量,终冷温度,冷却速度等工艺参数对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控轧控冷条件下,钢的室温显微组织由铁素体和贝氏体组成,贝氏体主要以粒状贝氏体为主,此外,晶粒细化是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的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文献简介     
改善钢的强度和韧性主要是为了扩大结构钢的应用。然而强度和韧性彼此之间又是矛盾的。只有细化铁素体晶粒才对钢的强度和韧性二者均有贡献。热机械加工,特别是控轧和加速冷却而产生的细化铁素体晶粒对HSLA钢提供了强度和韧性二方面的效果。因此,控制轧制和加速冷却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HSLA钢的强化和韧化的工艺中。  相似文献   

5.
张志慧  贾小华 《河北冶金》2023,(12):46-49+55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等对X60级管线钢显微组织与冲击试样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对试验钢的热轧显微组织及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控轧控冷条件下冲击断口无明显裂纹源,基本呈现等轴韧窝形貌特征;其获得的针状铁素体组织较常规轧制下多边形铁素体组织更加细化、均匀,晶粒尺寸均值由20μm下降至8μm左右,其尺寸小于2μm的占比达75%以上;控轧控冷工艺较常规轧制试验钢具有更好的强度及塑韧性,尤其-10℃冲击功达到180 J以上。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设定机架间冷却水强降温工艺与轧后层流冷却速率及卷取温度控制,实现精轧控制轧制与层流控制冷却相结合的控制工艺,可极大地改善超厚规格X60管线钢低温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试制条件下,通过控制终轧温度和轧后冷却速度,研究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对低合金高强度钢Q550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终轧温度在780~850℃范围内可以明显改善Q550钢力学性能;采用轧后冷却的方法,可以显著细化Q550钢的铁素体晶粒,提高其强韧性能。  相似文献   

7.
控制轧制使钢材强韧化的实质就是通过调整各轧制工艺参数(如:钢坯加热温度、变形量、终轧温度、轧后冷却等)来控制钢在整个轧制过程中的冶金学过程(如:奥氏体的再结晶、合金元素及其碳、氮化物的固溶和析出、相变、加工硬化、织构等),最终达到控制钢材组织和性能的目的。控制轧制使钢材强韧化的机理主要有:1.晶粒细化对于铁素体+珠光体型钢,铁素体晶粒的大小与钢材强度和韧性的关系,可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轧后控制冷却技术,可以细化钢板晶粒,提高钢板的强度,代替正火工艺。针对轧控制冷却系统在重钢宽厚板线上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相关控冷工艺、控冷设备及其控制系统。通过轧后控制冷却系统在重钢宽厚板线上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此套轧后控制冷却系统冷却速度范围宽、冷却均匀性好,对性能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控轧控冷试验,力学性能检验和组织的光学显微观察,研究了温度参数对铌微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阶段控轧及控冷所获晶粒尺寸明显小于常规轧制+快速冷却的晶粒尺寸;随冷却速率的增大或终冷温度的降低或精轧开轧温度的降低,试验钢晶粒细化,混晶程度加重,强度增大,塑性降低;精轧低温开轧利于韧性提高;铁素体混晶可能源于因铸坯中Nb(C,N)的不均匀分布造成的原始奥氏体混晶,粗轧大压缩比轧制可以消除这种混晶现象。  相似文献   

10.
轧后快冷,配合成份优化和控制轧制,可以使钢材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和焊接性能。本文介绍了南钢申厚板卷生产线上轧后控冷系统的选型、布置、结构特点、工艺特点和应用。该系统具有维护简单、控制灵活、冷却均匀、冷却能力强的特点,使南钢具备生产综合性能良好的钢板和钢卷的能力。并已经成功生产出X65管线钢和D36高强船板等高附加值产品。  相似文献   

11.
在高强度船板成分设计上以D级船板为基础,采用微合金元素仅添加Al而不添加其他合金元素的减量化策略,通过严格控制控轧控冷工艺参数,使钢板晶粒细化,性能达到了国标要求。本文分析得出:细晶强化是将低级别钢种升级到更高强度级别的减量化轧制的重要措施;钢的纯净度和组织晶粒是影响低温冲击韧性的关键因素;较低终轧温度和一定的冷却强度是保证较厚板强度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应用钢的控制轧制理论,在Gleeble-2000热模拟实验机上进行了H型钢的奥氏体再结晶模拟轧制,并配合必要的金相组织实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和再结晶区轧制道次变形量对最终组织及晶粒度的影响规律,为现场生产制订出比较合理的控轧工艺,开发出高强韧性H型钢产品。  相似文献   

13.
武钢研制的低合金半镇静钢16NbCub已作为压力容器用钢试生产,并已在使用部门试用。镇静铌钢未采用控制轧制以前,在热轧状态下机械性能波动较大,控制轧制使其波动减小,并可把提高σ_s和降低脆性转化温度结合起来,生产出低温用高强度铌钢。镇静铌钢的控制轧制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并在带板材生产中得到应用,但半镇静铌钢控轧的研究还未见到报导。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控轧通过铁素体晶粒细化及Nb(C,N)沉淀,可同时提高σ_s和低温冲击韧性。对于低碳非调质铁素体——珠光体型钢,其机械性能与各组织因素的关系可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09V钢热轧工艺参数对奥氏体及铁素体晶粒的影响及铁素体晶粒对韧性的影响,以及冷速与组织性能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铁素体晶粒细化10μm,可使脆性转化温度下降8℃;控制热轧加热温度及形变量可有效地细化铁素体晶粒;提高轧后冷速可显著提高钢的强韧性。因此,09V钢在轧制型材时采用适宜的热轧工艺及轧后冷速,可全面提高钢的综合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5.
高碳硬线钢中添加Nb,V元素,通过轧后冷却控制以及组织性能对比,研究微合金化元素Nb对高碳硬线钢晶粒度、索氏体组织以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高碳硬线钢中通过Nb,V的综合作用,有利于细化珠光体团和珠光体片层间距,有效提高钢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6.
粟饭原  王慧珍 《宽厚板》1996,2(6):30-31
1 前言 厚板使用于结构部件,因钢板厚度大,提高低温韧性往往与提高强度同时成为重要课题。近年,炼钢技术的发展使钢中杂质元素大大降低,同时由于降低了对韧性有害的夹杂物、析出物而提高于韧性。而且并不只限于降低杂质元素,还最大限度地利用添加微量Nb进行再结晶控制的微量元素的作用,而发展了控制微观组织的技术。这些基础技术许多都是在今天TMCP(热机械控制工艺;利用控制轧制、控制冷却的钢板制造工艺)技术上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一篇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近几年国外钛微合金化技术在细化焊接热影响区组织、V-Ti-N钢再结晶控轧、改善厚板韧性及解决Mn-Nb钢的混晶问题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分析了影响TiN粒子细化晶粒作用的各种因素,认为化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微合金钢14MnNbq钢板进行模拟控轧控冷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化学萃取相分析等检测分析技术和手段,研究了Nb及其碳氮化物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各阶段的析出行为及其对钢材微观组织的影响。指出在微合金钢中,由于微合金元素的加入,从而使抑制晶粒长大的方法得以实现,并成为微合金钢中最重要的晶粒细化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稳定奥氏体区域或亚稳定区域内进行轧制,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可以获得细晶粒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提高钢的强度、塑性、韧性。河北敬业集团针对现有棒材线生产设备,以HRB400钢筋成分控制为基础,通过调整化学成分和控轧控冷,成功开发出铁素体晶粒度为10.0~11.0级、屈服强度不低于430 MPa的细晶粒钢筋。  相似文献   

20.
控制轧制与高强度高韧性钢板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永斌 《宽厚板》1999,5(3):6-10
控制轧制技术五十年代在欧洲开始应用,后由日本钢铁企业发展成今天全新的控轧工艺,这种新工艺技术由微合金化处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组成。本文通过对控轧Q345钢板性能的研究,证明通过控制轧制生产低温韧性钢板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