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测油脂脂肪酸组成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对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测油脂脂肪酸组成条件进行了优化。以菜油为例,用固定液为10%.DEGS和20%.DEGS两种比例的涂布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并应用多因素等高线优选法,摸索了测定条件,最终使填充柱法不易分开的两组峰C18:0与C18:1,C18:3与C20:1得到分离,这对用该法测其他食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混合二羧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极性强、电离常数非常接近的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得到了完全分离,该方法与气相色谱法相比、样品有不需衍生化、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脚癣药水中的苯甲权,水杨酸衍生为苯甲酸乙酯和水杨酸乙酯。以下十二烷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甲酸和水杨酸含量。通过实验,选择了最佳的乙醇,硫酸用量,色谱柱及分离条件,实验数据证实该方法测定结果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多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出一种柱效高、成本低的复合型色谱柱。并利用醇解法进行了脂肪酸甲酯化,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乌桕脂、棕榈油、可可脂、鱼油及自制类可可脂的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5.
植物油在贮藏过程中,品质会发生变化。本文通过油脂贮藏的试验结果,分析了油脂的过氧化值、酸价、碘值等变化与贮藏方式、时间及环境条件的关系。对油脂贮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食用油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关乎其营养价值,其检测技术也有很多,核磁共振技术因具有简便迅速的特点,近年来在油脂研究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以食用油为研究对象,测定食用油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利用1H NMR谱图中不同共振峰与脂肪酸中氢核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油脂脂肪酸质量分数的1H NMR测定方法。通过计算食用油样品1H NMR谱图中各组共振峰峰面积,确定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物质的量以及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摩尔质量,进而计算油脂中各种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并比较了12种油脂(共20个样品)的1H NMR和气相色谱法测定的数据。结果显示,油脂中各种脂肪酸质量分数的1H NMR与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均接近于1,表明核磁共振技术可替代气相色谱法用于食用油脂肪酸组成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SIMCA)模式识别方法区分花生油、大豆油、米糠油、棕榈油、菜籽油、玉米油、棉籽油、葵花籽油和芝麻油9种植物油脂.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9种植物油脂219个样品的脂肪酸,用面积归一化法得到每个植物油脂的各脂肪酸相对含量.以每种植物油脂中9个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变量,采用SIMCA分析技术进行数据预处理,随机取2/3的样品作定标集,1/3作验证集,对9种植物油脂的训练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通过交互验证建立各油脂种类的PCA模型,再利用训练集样本建立的SIMCA判别模型对验证集样本进行验证.结果显示,SIMCA可以对9种植物油脂分别聚类和识别,各种植物油脂的SIMCA分析的聚类精度均为100%,除了芝麻油的验证识别准确率为75%外,其他均为100%.  相似文献   

8.
采用甲醇钠/甲醇酯转化-苯基硼酸( PBA )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 GC-MS )联用技术方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3-氯-1,2-丙二醇酯(简称3-MCPD酯)。结果表明,食用植物油棕榈酸油、芝麻油和菜籽油脂3-MCPD酯含量比较高,其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51250μg/kg ,10400μg/kg和9990μg/kg。食用菜籽油在保持温度220℃、常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其他不同脱除工艺处理30 min,油脂中所含的3-MCPD酯无明显变化,这表明油脂的精炼脱臭工序中脱臭温度可能是产生3-MCPD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油脂OSI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油脂OSI值与脂肪酸组成的关系及抗氧剂与金属钝化剂对油脂OSI值的影响,指出我国高级烹调油OSI值大多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油脂中含有较高的催化氧化的金属离子,提出了解决OSI值偏低的方法,还研究了菜子高级烹调油OSI值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氯乙酰氯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乙酰氯用乙醇醇解转化成酯,进行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讨论了色谱法内标物的选择及醇解反应条件与转化率的关系,证明了氯乙酰氯在常温下很易醇解,操作简便,可实现气相色谱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论述了泌阳凹陷地质背景、石油地质特征及古水文地质分期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油气生成的时期及之后沉积水动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分析了油气田形成之后淋滤—渗入水对油气田保存和破坏。最后提出了油气聚集区段的分布规律,预测了石油勘探有利地段。实践证明,用古水文地质方法研究油气田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气敏层析仪测定浸出油中残留溶剂的结果与气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具有高度相关牲,其相关系数(r)为O.99.并得出气相色谱法测定值低于气敏层析仪测定值5~8ppm的结论.对仪器的特性和操作规律,不同浓度的标准系列溶液的计算和配制方法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含油气边界线与网格边交点坐标值自动计算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并研制了相关的程序。这一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油藏描述的定量化、程序化和自动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油气田开发方案优选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一类优选油气田开发方案的模糊积分评价与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全面地考虑了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在整个方案优劣评价中的重要程度,对权重的确定进行了改进,并把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某气藏开发方案的优选中。两种方法所得结论均与实际一致,说明灰色系统理论与模糊积分方法都可成功地应用于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中。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六氟化硫气体中酸度检测方法是在常压下采用纯手动装置,且吸收速度慢、不完全,为解决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研制了一种新型SF6气体酸度的检测装置,采用细长结构,竖直设置的吸收池带压吸收SF6的酸性气体,实现了SF6气体中酸性物质的快速吸收;采用酸度计直接计算吸收池中的酸度,减小测试误差;提供一种SF6气体中HF标准气配制装置,提高酸度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对于一个给定的分析任务,选择一个合适的固定液是完成任务的关键。本文介绍的几种方法,若能与实践相结合,选择时甚感方便。  相似文献   

17.
油气田动态灰色预测模型的选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六种油气田动态预测的灰色系统模型,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油气田选择适当的模型。本文从关联度的概念出发,提出了一种灰色模型的选取方法,经过实例验证,证明行之有效,从而克服了选取预测模型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文中对各时间序列(如压力、油产量、气产量及水产量)间的相互影响给出了定量描述,使预测过程更主动。  相似文献   

18.
具有厌氧分解原油能力的一株Microbacterium 91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大庆油田油井产出油水混合物中分离到一株Microbacterium 91A。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的好氧菌。它能在72℃牛奶中存活18min,并不能还原硝酸盐。在以刃天青作为氧化还原电位指示剂的严格厌氧条件下,菌株Microbacterium 91A生长在含有0.04% Tween 80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分别以大庆原油和正壬烷作为唯一碳源,40℃接床培养25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检测到了代谢产物4-甲基-2.6-二特丁基苯酚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塔中地区油气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评价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烃源岩,采用盆地数值模拟方法定量计算了塔中地区的生、排烃数量。研究表明,塔中地区的油气运移聚集主要发生于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几次构造运动期间,聚集的油气曾遭受过严重的破坏,塔中地区的构造演化对塔中地区的油气聚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寒武系和下奥陶统烃源岩生排油时间较早,因此对现今已发现的油藏贡献不大,而晚排出的天然气有利于聚集;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生排油延续时间较长,对塔中的油气聚集有实质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喷射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介绍了近年来国內外喷射泵用于采油的几个典型实例。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喷射泵及其抽汲系统独特的技术特点。认为喷射泵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坚实和工作原理新颖、有效的特点。喷射泵还具有适用范围广,对产液变化适应性强,耐久性好,维修方便等优点。在四川油气田开发中,开展喷射泵应用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