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海峰  唐菊 《印染》2010,36(15)
采用丝素整理剂和柠檬酸复配对真丝绸进行防皱整理,研究了丝素水解工艺,丝素、柠檬酸用量以及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比单一整理剂的整理效果好,丝素和柠檬酸有较好的协同效应,两者复配可改善真丝绸织物的抗皱性,且白度、强力保留率和耐洗性等均可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丝素整理剂的制备及在丝绸防皱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丝素整理剂的制备着手,讨论了丝素、柠檬酸、丝素/柠檬酸复配整理真丝织物后,对真丝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白度、断裂强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单用丝素整理,固着率低,抗皱效果不明显;柠檬酸整理后的真丝织物,抗皱效果较好,但整理后的织物会泛黄或色变;丝素与柠檬酸复配,由于彼此之间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织物的抗皱效果提高明显,泛黄现象得到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3.
《丝绸》2021,(5)
真丝织物无醛抗皱整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文章用聚乙二醇(100)对柠檬酸进行改性,并与壳聚糖复配共同对真丝织物进行抗皱整理,讨论了改性整理剂聚乙二醇(100)柠檬酸酯、壳聚糖和添加剂浓度,以及焙烘温度、时间等工艺因素对真丝织物抗皱效果的影响。试验证明,最佳整理工艺条件为:聚乙二醇(100)柠檬酸酯质量分数7%,壳聚糖质量分数0.3%,混合催化剂质量分数4%,三乙醇胺质量分数2%,渗透剂JFC质量浓度2 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2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聚乙二醇(100)柠檬酸酯-壳聚糖的协同整理效果明显优于柠檬酸,可替代2D树脂进行抗皱整理。  相似文献   

4.
用合成整理剂柠檬酸-乙二醛对真丝织物进行防皱整理,并于整理液中添加交联剂LS-710。分析复配体系中整理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因素对防皱效果的影响,研究防皱整理对染色真丝织物K/S值、色牢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下,真丝织物的抗皱效果较好,折皱回复角可达285.4°,强力保留率和白度分别为90.1%和68.3;防皱整理对染色真丝织物的K/S值和色牢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阻燃整理剂DM3070对真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对阻燃工艺参数包括阻燃剂质量浓度、交联剂及其质量浓度、催化剂、柔软剂、焙烘温度与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整理后织物的强力、白度及游离甲醛浓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DM3070整理后真丝织物阻燃效果良好,游离甲醛浓度为35 mg/kg(ppm)。真丝织物阻燃整理适宜的工艺为:DM3070阻燃整理剂300 g/L,交联剂MF90 g/L,催化剂C18 g/L,柔软剂M20 g/L,焙烘温度为170℃、时间1 min。  相似文献   

6.
陈美云  袁德宏 《印染》2008,34(9):5-7
用柠檬酸-水解淀粉对棉织物进行防皱整理,分析了淀粉水解时间、水解淀粉用量、柠檬酸用量、次亚磷酸钠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防皱整理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为:水解淀粉30g/L,柠檬酸7%,次亚磷酸钠6%,三乙醇胺3%,渗透剂JFC 2 mL/L,180℃焙烘90~120 s.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显著提高,白度、断裂强力及耐洗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曾林泉  陈启宏  李勇明 《印染助剂》2007,24(1):35-37,40
对树脂整理的种类和用量、催化剂用量、添加剂及其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等进行单因素试验,找出影响免烫整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正交优化试验,最终确定棉/XLA弹性织物免烫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树脂WFR-470g/L,催化剂C-120%(对树脂整理剂质量),聚乙烯乳液WFE-320g/L.柔软剂WFS-240g/L,聚氨酯WFP-220g/L,渗透剂PA-21g/L,柠檬酸1g/L,160℃焙烘3min.整理后的织物平整度可达3.5级或以上,断裂拉伸强力保留率不低于55%,织物残留甲醛量〈75mg/kg.  相似文献   

8.
采用国产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FG-410,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整理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及焙烘温度等因素对拒水拒油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FG-410整理剂用量20g/L,FBA交联剂用量16g/L,催化剂MgCl2用量8g/L,155℃焙烘.整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及耐水洗性,且整理工艺对织物强力及透气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芦荟丝素胶原整理剂改善亚麻织物的服用性能。通过改变整理剂浓度、烘焙温度、BTCA浓度和丝素浓度,观察亚麻织物表面毛羽情况,并测试其悬垂性及抗弯性能。研究表明:当芦荟丝素胶原整理剂浓度为50 g/L,烘焙温度为150℃,BTCA浓度为10 g/L,外加丝素浓度为1.5 g/L时,整理后织物的刺痒感及柔软性得到明显改善。通过红外谱图和扫描电镜可知,整理后亚麻织物的特征吸收峰强弱发生一定变化,且织物表面吸附较多颗粒,说明芦荟丝素胶原整理剂成功接枝到织物表面。  相似文献   

10.
防皱整理剂MY-01主要由苯乙烯、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聚合而成,其应用于真丝织物上具有较好的防皱效果。对MY-01的防皱性能进行了综合测试分析,得出了较佳的MY-01应用参数如下:MY-01最佳用量为12 g/L,在60℃下处理30 min,烘干后,在150℃下焙烘3 min。整理后的真丝织物干、湿折皱回复角有明显提升。整理时添加3 g/L次磷酸钠可以有效提高织物抗皱性能。应用MY-01防皱整理剂对真丝织物白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丝绸》2006,(4):F0004-F0004
丝绸是经典、美丽、时尚的代名词。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进程中,丝绸文化与中华文明始终携手共行。  相似文献   

12.
杭伟明 《纺织学报》2012,33(11):81-85
 采用硝酸银处理蚕丝,使银离子通过与蚕丝分子的配位结合附着于纤维,减少丝胶溶失,达到保持蚕丝重量和起到抗菌功效的目的。本文探讨分析了硝酸银、硝酸、醋酸、硝酸铵的使用,以及固着液浴比、处理时间、预浸时间等诸多因素对蚕丝丝胶的溶失影响。结果表明,银离子附着于蚕丝纤维后,能减少丝胶的溶失,对蚕丝起间接增重作用。在银离子固着液中,使用硝酸的效果比醋酸好,加入硝酸铵能明显提高丝胶固着,大大减少丝胶溶失;对蚕丝的预浸时间和固着时间不宜过长,固着液浴比以小浴比为宜。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丝素、纳米TiO2溶胶、丝素与纳米TiO2溶胶复配对真丝织物进行功能整理。结果表明:经整理的真丝织物抗皱、抗紫外线辐射、抗菌效果均有所提高。整理后的真丝织物折皱回复角由原来的265°提高到302,°UPF等级由原来的20增加到50+,对大肠杆菌和金葡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2.4 mm和8.0 mm。  相似文献   

14.
罗海林  傅雅琴  刘柯 《纺织学报》2020,41(8):115-120
针对现有丝绸生产流程长、工序多、效率低的问题,探索了通过借鉴先进络筒机的络交卷绕和张力控制等技术,将传统自动缫丝机进行升级改造。新型的筒子缫丝机保留了原缫丝线路的前部分,而将小竹或卷绕形式改造成单绪控制的筒子卷绕形式,同时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并在卷绕前依次增加了上油装置和超喂装置,通过变频技术实现络交卷绕装置与超喂装置的同步控制。结果表明:利用改造的缫丝机进行缫丝,可实现连续稳定的筒子缫丝;同时采用适当的工艺条件,其缫制的筒装丝性能与传统工序缫制的小竹或丝或筒装丝的性能相当,可满足后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松立  王美林  周湘  刘遵峰 《纺织学报》2021,42(12):174-179
蜘蛛丝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一直吸引着科学家的研究兴趣。但蜘蛛在大规模繁殖中互相残杀的特性导致其无法像蚕丝一样实现商业化生产,因此,研发人造蜘蛛丝及仿蜘蛛丝纤维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为更好地理解蜘蛛丝强韧的本质,综述了天然蜘蛛丝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β-折叠晶体网络(纳米纤维)结构及其形成过程。介绍了目前人造蜘蛛丝与仿蜘蛛丝纤维的制备进展,包括使用的多肽、非重组蜘蛛纤维蛋白、高分子材料和碳纳米管材料等,为下一步研究与规模化制备人造蜘蛛丝及仿蜘蛛丝纤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微悬浮体染色法在丝绸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Lanasol染料以微悬浮体染色方法(MSD)对丝绸进行无盐染色,比较了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和常规染色工艺的区别,并优化前者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SD工艺可防止织物表面擦伤,明显提高上染百分率和固色百分率;其染品色光纯正、色泽鲜艳。  相似文献   

17.
江积青 《印染》2013,39(15):19-20
真丝筒子丝的前处理工艺采用松式络筒、精练脱胶和增重处理,其中生物蛋白酶精练工艺在低温、中性条件下进行,是一种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新工艺,与传统化学助剂精练工艺相比,精练脱胶效果相当。文中详述了各工艺的工艺要求、工艺处方和流程,并提出了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Two different silk fibroin samples were obtained by the Na2CO3 and urea degumming methods of silk fibers in the same fiber dissolution system, respectively.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viscosity of the fibroin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SDS-PAGE, rheological, and etc. Then, different silk fibroin membranes (SFMs) and blank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and the effects of degumming methods on the silk fibroin were studied via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of SFMs and blank microspheres of the two sampl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iscosity of fibroin solu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ts molecular weight. The fibroin prepared by the Na2CO3 degumming was lower than the one prepared by the urea degumming in the viscosity of the fibroin solution under the same mass concentration. Degumming with Na2CO3 exhibited the obvious effects 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FM, tensile strength decreased almost 10% and breaking elongation reduced more than 50%. Blank microspheres prepared from silk fibroin degummed with the different methods showed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and its distribution. The microspheres prepared from silk fibroin degummed with the Na2CO3 had the smaller particle sizes and more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the urea.  相似文献   

19.
谢吉祥  李晓龙  张袁松 《纺织学报》2011,32(12):147-156
蚕丝和蜘蛛丝的特性优良,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并致力于通过人造的方法获得性能良好的蚕丝和蜘蛛丝再生蛋白纤维。但目前研究获得的再生蚕丝或蜘蛛丝并不理想。本文总结和对比了有关蚕丝和蜘蛛丝再生的研究,包括纺丝液的制备、湿法纺丝和静电纺丝的方法以及纺丝条件对纤维特性的影响等,并探讨了改善再生丝纤维性能的方法,最后阐述了再生丝纤维广阔的发展前景,期望能为今后人造蚕丝和蜘蛛丝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定粒配茧缫丝中,缫丝工根据缫丝茧的颜色将茧丝区分为内外两层,或内中外三层茧丝,将这些不同层别的茧丝用来搭配缫丝.近年来,定纤缫丝纤度管理注意到利用茧层的精细区分对纤度进行调控,但是依靠感官区分茧丝层别时,所获得的各层茧丝长度为多少,过去并不明确.文章探究依靠感官进行茧层区分的规律性,基于所获得的结果,给出依靠感官区分的各茧层茧丝长度的推定方法,并通过实验对此理论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