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褐煤干燥提质技术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在春 《化工设计》2011,21(1):3-5,37,1
介绍褐煤的基本性质和几种褐煤的干燥提质技术,如管式干燥技术、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DWT法)、热脱水工艺和LFC褐煤干燥等,简单分析各工艺,展望褐煤干燥提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褐煤提质技术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外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褐煤提质工艺,并对国内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分析褐煤储量和褐煤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褐煤提质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褐煤主要提质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利用状况及优缺点,并提出了褐煤提质新工艺。  相似文献   

4.
针对褐煤水分高、发热量低、易风化自燃等特点,以内蒙古褐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褐煤静态干燥实验和褐煤提质多因素实验。以O2体积分数10.5%的烟气为干燥介质,在分析褐煤流化床提质干燥机理的基础上,对褐煤进行流化床动态提质实验。结果表明:褐煤提质水分控制在5%左右为宜。褐煤粒级小于3 mm时,温度对煤样干燥速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煤样粒度,风速对干燥速度影响最小。确定全粒级、0.5~1.25、1.25~2、2~3 mm褐煤临界流化风速分别为38、20、40和50 m3/h。褐煤适宜提质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00~240℃和5~8 min。最后建立了褐煤提质模型,说明褐煤提质规律与提质介质温度、风速密切相关,该模型对褐煤提质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褐煤提质的必要性以及褐煤提质工艺的发展现状,列举了蓄热式无热载体旋转床干馏工艺、输运床气化炉(TRIGTM)、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工艺等几种提质干燥工艺流程及其特点;提出了我国褐煤干燥提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褐煤提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介绍了我国已建或在建的30个褐煤提质项目以及17个褐煤提质前期项目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褐煤提质技术工业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①随着30个褐煤提质项目的投入运行,我国处理褐煤的能力将超过1亿t/a;②以褐煤干燥、低温热解为基础的煤基多联产技术正在成为我国褐煤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向;③应重视和加强褐煤提质技术的工业化和工程化以及环境资源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褐煤合理、高效利用,减轻褐煤利用中的环境污染,阐述了国内外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现状,论述了国内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工业化示范项目的进展情况,说明褐煤经干燥脱水提质处理后,可脱除褐煤中大部分水分,发热量显著提高,提质后的褐煤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便于运输、贮存及综合利用。针对褐煤干燥脱水提质过程中存在的烟尘排放量大、能耗高、余热难以回收利用、干燥褐煤成型率低、型煤易爆裂产生碎块等问题,从加强褐煤性质和干燥脱水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干燥工艺及其配套干燥设备的研发、加强褐煤干燥后产品利用技术研究3方面提出了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目前国内褐煤提质技术及应用现状,提出了当前褐煤提质利用方面存在的缺少共识、企业体制壁垒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提出了统一认识、调整政策引导方式、突破体制壁垒、鼓励先试先行等发展思路及解决措施,旨在为我国褐煤的综合利用事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气流干燥技术的优点,并利用HPU试验线对宝日希勒褐煤进行了热压提质研究。煤样热重分析表明宝日希勒褐煤适宜的干燥温度为105~371℃。通过分析干燥温度、给料频率对提质煤粉水分的影响及提质煤粉水分对型煤质量的影响,说明提质煤粉水分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给料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宝日希勒褐煤适宜的干燥温度为220~320℃,给料频率为30~50 Hz;提质煤粉较适宜的水分范围为5%~13%,最佳水分为5%~8%,此时,型煤抗压强度可达900 N/个以上,落下强度超过80%。因此,以高温烟气为干燥介质,采用气流干燥技术对宝日希勒褐煤进行脱水干燥提质是可行的。试验结果为拓展宝日希勒褐煤的加工利用途径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地区的褐煤提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褐煤干燥提质技术和褐煤干馏技术以及这两类技术的优缺点。阐述了中国褐煤提质市场和主要干馏工艺的发展建设现状,总结了中国褐煤提质工业的发展情况。2008_2012年,中国干馏提质项目明显增加,而干燥提质项目数量基本稳定,多用于坑口电厂的电煤干燥;2010年项目总量和投资额出现低点,2011年以后,中国褐煤提质项目投资额成倍增长。阐述了目前国内主要的褐煤干馏提质项目主要有国富GF褐煤提质工艺、LCC提质工艺、DG工艺直立炭化炉工艺、ZDL工艺等,并对各项目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最后提出了中国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为:减少褐煤直接燃烧,加大褐煤提质再利用;以褐煤干馏提质为主,辅以干燥提质;褐煤资源的多联产梯级利用逐步成为褐煤资源利用的主导;褐煤提质装备系统大型化将是褐煤综合利用系统装备开发的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11.
张纯静 《当代化工》2014,(2):293-297
针对蒸汽干度、流量的测量问题,提出将两个结构特性不同的V锥测量元件组合在一起,建立双V锥组合体进行测量,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利用"双V锥"测量了锅炉排量为15~18 t/h、干度为55%~80%时蒸汽的参数,并对锅炉出口干度进行人工化验,经过对试验数据的详细分析,得出该装置测量蒸汽干度的相对误差都在4%之内、流量的相对误差都在3%之内,测量装置可应用于现场测量。  相似文献   

12.
吴德礼 《贵州化工》2000,25(3):43-45,52
简要阐述了赤天化NH3汽提尿素装置的运行情况及在运行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对该装置实施的部分技改技措,以及NH3汽提装置仍然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煤化工装置的能量转化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能量转化率的定义,讨论能量转化率数据的作用与价值,提出选择产品的原则是国家的需求和技术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厂变配电系统逐步向综合自动化系统转变,其功能也向智能、高效、可靠的方向发展。在介绍单个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阐述了工厂变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点,以某厂工厂变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具体应用为例,指出其运行效果以及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胜利发电厂一号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技术方案,并通过出较改造前后的热力试验结果,分析了技术改造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丁二烯装置第二萃取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第二萃取系统技术改造的具体方案,改造得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尿素系统部分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改造情况,降低了尿素生产中的能耗,设备运行达到了经济合理状态,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王涛 《化工设计通讯》2002,28(4):36-38,46
通过利用导向浮阀专利技术 ,改造丁二烯装置第一萃取塔 ,满足了MTBE 丁烯 - 1装置的原料要求 ,实现了碳四的综合利用 ,提高了装置负荷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模糊综合评判在油库设备维护改造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地安排油库设备的维护改造是油库的重要技术工作。本文针对某城市油库的维修改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维修因素进行量化,建立并求解了评判模型,为油库设备改造提供了一种可用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20.
Techniques to incorporate non-natural amino acids (NNAAs) have enabled biosynthesis of proteins containing new building blocks with unique structures, chemistry, and reactivity that are not found in natural amino acids. 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how incorporation of NNAAs affects protein function because NNAA incorporation may perturb critical function of a target protei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the site-specific incorporation of NNAAs affects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an enzyme. A NNAA with a hydrophobic and bulky sidechain, 3-(2-naphthyl)-alanine (2Nal), was site-specifically incorporated at six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hydrophobic core of a model enzyme, murine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mDHFR). The mDHFR variants with a greater change in van der Waals volume upon 2Nal incorporation exhibited a greater reduction in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Similarly, the steric incompatibility calculated using RosettaDesign, a protein stability calculation program,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