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2.
The solvent extraction of KAu(CN)2 from alkaline solution by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trialkylmethylammonium chloride or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waw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198Au radioactive tracer method. Various parameters,such as the gold (I) concentration in aqueous phase,the modiffer,emulsifia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two phases, and phase ratio used in the extraction of gold (I)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lmost all gold (I) in the aqueous phase was practically extracted into the organic phase. The water content in the organic phas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e of gold (I) concentration using long chain alcohol as modifier,in contrast with the system with tributyl phosphate (TBP) as modifier. Emulsifica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two phases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of modifier concentration in the organic phase or with the addi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lysozyme into the aqueous phase. The method with ^198Au tracer can be direct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Au(I) concentration both in aqueous and organic phases, which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Au(I).  相似文献   

3.
基于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BDMSAC)与Au(CN)-2络阴离子生成的离子缔合物可被C18反相键合硅胶固相萃取柱萃取、富集,建立了一种从碱性氰化液中高富集倍数固相萃取金的方法。该方法用于从碱性氰化液中固相萃取痕量金,萃取回收率可超过98%,同时研究了C18反向固相萃取金的机理,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从碱性氰化液中提取金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4.
5.
1 前言近年来,溶剂萃取技术作为湿法冶金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迅速发展起来。它不仅已成为从矿物(第一类资源)中分离、纯化金和银的有效手段,而且正逐步深入到合金、银废水、废料等第二类资源的回收及处理领域。但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硫脲和季镀盐的基本物化性质,分析并论证了硫脲盐酸漓液反萃取季铵盐负载有机相中金、银、铜的可能性及其机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硫脲具有取代季铵盐萃取金、银、铜的萃合物中CN~-配位体的能力。CN~-配位体被中性硫脲SC(NH_2)_2取代后,使原来带负电的络阴离子M(CN)_2~-变成带正电的络阳离子M(SC(NH_2)_2)_2~+,带相同电荷的两离子(R_3CH_3N)和M(SC(NH_2)_2)_2~+互相排斥,迫使萃合物解离并分别进入有机相和水相,由此达到比较完全的反萃目的。反萃后的金、银、铜硫脲络合物和对应氰离子络合物比较其稳定常数大为降低,故易于被还原成金属元素。同时,通过控制反萃液的酸度,可将金与银、铜大致分离。  相似文献   

7.
以正戊醇为稀释剂,考察了盐酸胍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总浓度为0.06 mol/L时,体系对Au(I)的协萃效应. 结果表明,在整个浓度组成范围内均有协萃效应(协萃效应系数R>1),且有机相中盐酸胍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浓度分别为0.05和0.01 mol/L时,Au(I)的协萃系数为13.98. 考察了平衡时间、相比、待萃液pH值及Au(I)浓度对Au(I)协同萃取性能的影响. 对盐酸胍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萃取Au(I)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 分别用Na2SO3和KSCN为反萃剂反萃Au(I),KSCN的反萃性能明显比Na2SO3好,KSCN浓度为12 g/L、反萃时间30 min、相比A/O=1时,Au(I)的反萃率为98.5%.  相似文献   

8.
以正戊醇为稀释剂,考察了盐酸胍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总浓度为0.06 mol/L时,体系对Au(Ⅰ)的协萃效应.结果表明,在整个浓度组成范围内均有协萃效应(协萃效应系数R>1),且有机相中盐酸胍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浓度分别为0.05和0.01 mol/L时,Au(Ⅰ)的协萃系数为13.98.考察了平衡时间、相比、待萃液pH值及Au(Ⅰ)浓度对Au(Ⅰ)协同萃取性能的影响.对盐酸胍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萃取Au(Ⅰ)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分别用Na2SO3和KSCN为反萃剂反萃Au(Ⅰ),KSCN的反萃性能明显比Na2SO3好,KSCN浓度为12 g/L、反萃时间30 min、相比.A/O=1时,Au(Ⅰ)的反萃率为98.5%.  相似文献   

9.
1 前言胺类萃取剂的研究和应用始于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较磷系萃取剂出现得较晚,但其发展迅速,现已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和湿法治金工业。胺类萃取剂包括伯胺、仲胺、叔胺和季铵盐,其中伯胺、仲胺应用很少,应用较多的是叔胺和季铵盐,其分子结构示意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季铵盐(Aliquat 336)为反应剂,在较宽的pH值条件下,研究了对氨基苯磺酸稀溶液的萃取相平衡特性;测定了反应剂浓度、稀释剂种类、盐的存在以及溶液pH值对反应萃取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提出了反应剂与对氨基苯磺酸负离子的阴离子交换反应机理,建立了平衡分配系数D值的表达式。结果表明,极性稀释剂不利于对氨基苯磺酸的萃取,惰性稀释剂能提供较大的萃取平衡分配系数,其顺序为:苯>四氯化碳>氯仿>正辛醇;盐的存在会降低Aliquat 336的萃取效率;与三烷基胺(Alamine 336)相比,Aliquat 336具有更宽的pH值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以加入一定量的季铵盐和离子液体的4-甲基-2-戊酮(MIBK)作为有机相,研究了一种测定碱性废水pH值的液/液界面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利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OH-在液/液界面处的反应,实验证明该过程受扩散作用控制,并阐述了可能的机理。当季铵盐浓度达到0.05 g/mL时,液/液界面处OH-的交换能够达到饱和,峰电流大小由OH-浓度控制。同时还研究了温度对该体系的影响。OH-的峰电位在0.6 VvsSCE处,并且pH值在7~12范围内与峰电流成正比。对实际酞菁蓝染料废水的pH值进行检测,能够达到较好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从氰化浸出贵液中提金及回收氰化钠的新工艺流程,建成了10t/d 处理量的自动分散乳化液膜连续逆流分离装置。研究了载体、内相试剂、相比(乳液与原料液体积之比)、外相pH 及分散颗粒大小等影响因素,提出了连续逆流分离装置的操作参数。实验证明:用该工艺流程能有效地从含金1~3 mg/L 的氰化浸出贵液中,将金富集浓缩50倍,同时使排放液中的游离氰根离子浓度低于0.5mg/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根据中试试验结果,进行了经济估算,证明液膜法较经济合算。  相似文献   

14.
季铵盐萃取草酸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铵盐可以直接从氰化浸出液中萃取金,但反萃困难. 酸性硫脲通空气体系能有效反萃季铵盐中的氰化金,向反萃液中添加草酸可以显著提高金的反萃效率. 实验发现在反萃过程中,草酸会被萃取进入有机相. 本文通过3个萃取模型分别拟合草酸的萃取反应并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萃取机理,结果表明,季铵盐萃取草酸的机理主要为中性缔合,草酸的COOH基团与季铵盐的极性端作用,形成1:1型氢键萃合物,表观平衡常数2.12,还有少部分草酸以失去一个氢离子的二聚体形式与Cl–发生阴离子交换,与季铵阳离子形成1:2型离子对萃合物,表观平衡常数0.0031.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的季铵盐杀菌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在季铵盐杀菌剂方面研究与开发所取得的进展,尤其是第四代季铵盐杀菌剂的优异性能,并对几代季铵盐杀菌剂的性能进行比较;简介了国内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17.
用电导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以氯仿,二氯甲烷为膜相对的一系列迁称动曲线。  相似文献   

18.
19.
硬脂酸三乙醇胺酯季铵盐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3种不同的硬脂酸三乙醇胺酯季铵盐的生物降解性、柔软性、抗静电性以及对织物白度的影响等性能,并与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1821)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硬脂酸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EQDMS)的生物降解性、抗静电性与对织物白度的影响均优于D1821,其柔软性和D1821相当,是一种可替代D1821的性能优良的新型柔软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