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伯胺N_(1923)从微酸性的乙酸体系中萃取Cu(Ⅱ)。结果表明,伯胺N_(1923)是以配位形式萃取Cu(Ⅱ),配合物组成为Cu(RNH_2)_2(CH_3COO)_2。萃取反应的热效应△H=-54.01KJ/mol,并对萃合物的IR谱进行了讨论。指出有可能应用于乙酸体系中Cu(Ⅱ)、Co(Ⅱ)、Ni(Ⅱ)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铅离子为活化剂、苯甲羟肟酸(BHA)为捕收剂的药剂体系被广泛应用于钨矿浮选中,但铅离子不可避免会与苯甲羟肟酸形成配合物,研究Pb-BHA(苯甲羟肟酸铅)配合物对白钨矿、黑钨矿、方解石和萤石单矿物的捕收性能和浮选行为,以及Pb-BHA配位捕收剂在黑白钨常温混合浮选中的应用。结果表明,Pb-BHA配位捕收剂在一定的Pb/BHA配比下对钨矿物的捕收能力优于Pb~(2+)和BHA分开加入,不同Pb/BHA配比的Pb-BHA配位捕收剂对四种矿物在不同的浮选pH值区间的捕收能力差异较大,通过调整Pb/BHA配比和pH值控制Pb-BHA配合物的结构及捕收性能,可以实现钨矿物与含钙脉石矿物的高效浮选分离。基于PbBHA配位捕收剂的黑白钨混合常温浮选新工艺在柿竹园选厂得到成功应用,对钨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傅磊  陈与德 《铀矿冶》1990,9(3):34-38
合成了新型双β-二酮类螯合剂1,6-双(1′-苯基-3′-甲基-5′-氧化吡唑-4′-基)己二酮-[1,6]与铀(Ⅵ)的固体配合物。由元素分析和热谱分析确证了配合物的组成;进一步研究了固体配合物的质子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从而得到了螯合剂与铀(Ⅵ)配位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硫酸体系中氮杂冠醚萃取分离La3+的过程,考察了氮杂冠醚浓度、平衡阴离子浓度对La3+分配比的影响,并结合DFT计算和红外光谱表征探索了氮杂冠醚对硫酸体系中La3+的配位结合机理。结果表明,La3+与1,7-二氮杂15冠5醚形成8配位、La∶2N-15C5∶H2O=1∶1∶3构型的配合物,配位反应的实质在于冠醚环上N原、O原子和水分子中的O原子与La3+之间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 在硫酸体系下,氮杂冠醚萃取La3+所生成的萃合物结构式为La(2N-15C5)(H2O)3(SO4)0.52+,对应的萃取平衡常数K=2.88×105。  相似文献   

5.
陈芳  程营  胡珍珠 《中国矿业》2005,14(4):82-84
合成了过渡金属(铜、镍)与L-酪氨酸的固态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IR及TG-DTA对其组成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Cu(Tyr) (Ac)2·3H2O和Ni(Tyr)Cl2·5H2O。用HWR-15型恒温式微机量热计测定了上述配合物的恒容燃烧能,并计算了它们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 Hφm)和标准摩尔生成焓(△f Hφm  相似文献   

6.
针对白云鄂博稀土精矿镨、钕配分合量降低的问题,采用配分分析、粒度分析、物相分析、矿物组成分析研究了稀土分选流程中镨、钕配分合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稀土精矿中镨、钕配分合量为19.59%,相对入选给矿(强磁尾矿)降低了1.18个百分点;随着矿物粒度的减小,REO-F分布率逐渐降低,镨、钕配分合量与粒度分析结果相矛盾;相对入选给矿(强磁尾矿),稀土精矿中氟碳铈矿与独居石矿物含量比值增加了0.41,稀选尾矿降低了0.50;由于氟碳铈矿镨、钕配分合量低于独居石,故镨、钕配分合量在稀土精矿中降低,在稀选尾矿中升高。该研究对白云鄂博矿稀土元素的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萃取剂BPMOPB及其对铀的萃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慧芳  陈与德 《铀矿冶》1991,10(3):25-30
本文测定了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啉-4′-基)丁二酮-[1,4](BPMOPB)在0.1mol/L NaNO_3溶液中的酸离解常数及其两相分配常数。还研究了硝酸体系中BPMOPB-CHCl_3对铀的萃取,结果表明其生成的配合物是UO_2(HA)~+和UO_2(HA)_2,并计算了萃取平衡常数,探讨了它的萃取机理及萃合物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铅离子活化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及机理。经典的活化浮选理论认为:铅离子羟基络合物或氢氧化铅沉淀是有效活化组分,铅离子组分(Pb(OH)~+和Pb(OH)_2(aq))优先吸附在矿物表面活化矿物表面位点,有利于捕收剂吸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铅离子组分与捕收剂组分反应形成金属—有机配合物(PbCollector),其在矿物浮选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在捕收能力和选择性方面体现了极大的潜力。总结阐述了铅离子活化的经典理论及新进展,将"金属离子配位调控分子组装"引入矿物浮选过程中金属离子活化或抑制领域,为全面理解金属离子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提供参考,并为新型金属有机配合物浮选药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Ca(Ⅱ)为凝聚剂、黄原胶为絮凝剂的赤铁矿与石英选择性絮凝分选体系中,Ca(Ⅱ)不可避免会与黄原胶形成配合物(Ca(Ⅱ)-XG),研究Ca(Ⅱ)-XG选择性絮凝分离赤铁矿与石英对赤铁矿石选择性絮凝提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矿物沉降试验并结合显微镜观察、Zeta电位、溶液化学计算与红外光谱分析对Ca(Ⅱ)-XG选择性絮凝分离赤铁矿与石英行为规律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矿物絮凝沉降试验结果表明:以黄原胶为絮凝剂,赤铁矿与石英沉降差异随矿浆p H值增加逐渐减弱,Ca(Ⅱ)对赤铁矿与石英凝聚沉降差异不大;黄原胶与CaCl2质量比为1∶9时生成的配合物对赤铁矿和石英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絮凝作用,pH值为2时两者沉降率差异最大,分别为85%和30%。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配合物絮凝赤铁矿颗粒可形成较大絮体,石英颗粒基本不发生团聚。Zeta电位、溶液化学计算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赤铁矿、石英间均存在静电引力与化学吸附作用,且配合物与赤铁矿间的化学作用较配合物与石英的作用强。基于试验结果与分析,绘制了配合物选择性絮凝赤铁矿与石英模型图。因此,通过调整配合物中黄原胶与Ca(Ⅱ)配比...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红外光谱法对菱锌矿与Na2S,CA及氧锌灵浮选药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a2S活化菱锌矿的机理为S2-与菱锌矿矿粒中的CO2-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疏水的ZnS薄膜层,促进了捕收剂的吸附;CA通过N-与菱锌矿矿粒表面上的Zn2+螯合而形成疏水的配合物;氧锌灵与菱锌矿表面的Zn2+发生化学吸附生成疏水的脂肪酸锌Zn(OOCR)2.同时进行了加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加温对菱锌矿的选别有利.  相似文献   

11.
根据碳酸钙在氨基乙酸盐体系(Gly~--H_2O体系)中的溶解热力学平衡方程建立了其溶解热力学模型,分别分析了298 K时体系中钙离子总浓度、游离钙离子浓度、游离氨基乙酸根离子浓度、游离碳酸根离子浓度、钙物种分布以及氨基乙酸根物种分布热力学结果。结果表明,在酸性氨基乙酸盐体系中(pH7),碳酸钙溶解以酸浸作用为主,碳酸钙可以大量溶于酸性氨基乙酸盐体系中;在碱性氨基乙酸盐体系中(7pH14),碳酸钙溶解以氨基乙酸根离子与钙离子配合作用为主,由于氨基乙酸根离子与钙离子配合能力较弱,碳酸钙不可能溶于碱性氨基乙酸盐体系中。  相似文献   

12.
菱锌矿加温硫化浮选药剂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外光谱法对菱锌矿与Na2S,CA及氧锌灵浮选药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a2S活化菱锌矿的机理为S2-与菱锌矿矿粒中的CO2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疏水的ZnS薄膜层,促进了捕收剂的吸附;CA通过N-与菱锌矿矿粒表面上的Zn2+螯合而形成疏水的配合物;氧锌灵与菱锌矿表面的Zn2+发生化学吸附生成疏水的脂肪酸锌Zn(OOCR)2.同时进行了加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加温对菱锌矿的选别有利.  相似文献   

13.
窦爱春  刘彤  张也  刘云建  苏明如 《矿冶》2020,29(2):78-84
根据碳酸镁在氨基乙酸盐(Gly~--H_2O)体系中的溶解热力学平衡方程建立了其溶解热力学模型,分别分析了298K时体系中镁离子总浓度、游离镁离子浓度、游离氨基乙酸根离子浓度、游离碳酸根离子浓度、镁物种分布以及氨基乙酸根物种分布热力学结果。结果表明,在酸性氨基乙酸盐体系中(pH值7),碳酸镁溶解以酸溶作用为主,碳酸镁可以大量溶于酸性氨基乙酸盐溶液中;在碱性氨基乙酸盐体系中(7pH值14),碳酸镁溶解以氨基乙酸根离子与镁离子配合作用为主,由于氨基乙酸根离子与镁离子配合能力较弱,碳酸镁不可能溶于碱性氨基乙酸盐溶液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镓的配位化学的研究发展迅速.对最近几年镓与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及其他一些典型配体形成的有机镓配合物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稀散元素镓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镓的配位化学的研究发展迅速.对最近几年镓与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及其他一些典型配体形成的有机镓配合物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形貌控制合成纤维状氧化亚镍粉末新型前驱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可溶性镍盐和草酸或草酸铵为原料, 利用氨为配位剂, 通过配位沉淀法制备了纤维状氧化亚镍粉新型前驱体, 并采用XRD、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 研究了前驱体粉末的物相、成分与形貌, 系统考察配位沉淀条件包括溶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表面活性剂对前驱体粉末形貌、粒度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Ni(Ⅱ)-C2O42--NH3-NH4+-H2O反应体系中, 在溶液pH值为8.2~8.8, 温度为60~70 ℃, Ni2+浓度为0.5~0.8 mol/L, 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用量为0.1%~0.5%条件下得到的新型前驱体为草酸镍氨复盐, 其形貌为纤维状; 氨与镍离子配合并生成草酸镍氨复盐是纤维状形貌形成的内在机制。通过在空气中热分解该种前驱体即可得到比表面积为5.944 m2/g、轴径比大于50的纤维状氧化亚镍粉末。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煤矿阻化剂抑制煤自燃的机理,以煤分子侧链活性基团醛基(-CHO)、甲氧基(-OCH3)为研究对象,使用高斯量子化学模拟软件(Gaussian 16W),对-CHO、-OCH3活性基团及其与Na^(+)、Ba^(2+)、Ca^(2+)结合所形成配合物的几何构型、静电势、前线轨道、自然键轨道与电荷转移进行深入研究。计算结果表明:Na^(+)、Ba^(2+)、Ca^(2+)与活性基团结合形成配合物后削弱了-CHO活性基团与-OCH3活性基团的亲电反应能力并使二者失去了亲核反应能力,降低了基团的化学活性;金属离子的加入使活性基团的能级差(ELOMO-EHOMO)和活性基团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量绝对值增大,增加了活性基团结构的稳定性;自然键轨道理论分析(NBO)结果说明-CHO与-OCH32种活性基团能够与Na^(+)、Ca^(2+)、Ba^(2+)3种金属离子发生较强的配位作用,活性基团中O上的电子转移到Na^(+)、Ca^(2+)和Ba^(2+)上形成了配位键;活性基团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减少了基团与氧接触的机会,对煤炭自燃过程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定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PMBP)和三辛基氧膦(TOPO)的氯仿溶液,萃取硝酸底液中的U(Ⅵ)、Th(Ⅳ)、Nd(Ⅲ)、Y(Ⅲ)的热力学函数ΔG、ΔH、ΔS,并利用热力学函数值研究了该二元协萃体系对这四种类型离子的协萃机理,并根据配位体空间堆积锥角模型,计算了协萃物的空间堆积程度。  相似文献   

19.
纤维状氧化亚钴前驱体制备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永林  湛菁  张传福 《矿冶工程》2012,32(1):61-64,68
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和质量平衡原理,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常温常压下Co(Ⅱ)-C2O42--NH3-NH4+-H2O体系中金属钴离子和草酸盐在水溶液中的热力学平衡数学模型,计算并绘制出体系的lg[Me2+]T~pH图,热力学分析表明,当pH<5.5时,游离的钴离子是溶液当中的主导离子,pH>5.5时,大部分钴离子主要以钴氨配合离子的形式存在,沉淀反应为钴氨配合离子与草酸根离子之间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利用氨为配位剂,通过配位沉淀法制备了纤维状复杂前驱体,并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前驱体粉末的物相、成分与形貌。结果表明:纤维状前驱体为含氨草酸钴复盐,氨与钴离子配合并生成含氨草酸钴复盐是纤维状形貌形成的内在机制。通过控制热分解温度和热分解气氛,最终得到了纤维状CoO粉末。  相似文献   

20.
好氧性活性污泥对氯苯吸附与富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氯苯驯化污泥,发现经过短期的驯化,好氧活性污泥难以形成对氯苯的高效降解菌群,对氯苯的去除主要是污泥的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吸附氯苯不但与污泥表面的孔隙有关,而且还与氯苯参与细菌菌胶体的形成有关.处于生长繁殖时期的污泥比处于非繁殖期的污泥吸附氯苯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