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1,(3)
2020年11月30日,由于美国连续阻挠法官的遴选和连任程序,WTO上诉机构因所有法官任期均届满而终至"停摆",争端解决机制改革迫在眉睫。DSU规定,上诉范围仅为专家组报告中的法律问题和专家组作出的法律解释。在争端解决实践中,由于专家组对司法经济原则的广泛适用,某些法律和事实问题悬而未决。到了上诉阶段,如上诉机构推翻了专家组的认定,转而需要审查这些问题时,就会因"完成专家组分析"引发越权质疑,或因案件事实不足而无法解决争端。应当建立发回重审制度,由原专家组审理其本应审理的未决事项,消解上诉机构面临的司法困境。增加发回重审制度,可以避免上诉机构越权行使专家组的职能,同时维护当事方的审级利益,从而最大程度确保世贸争端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新开发项目审批机制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必将阻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历史演变过程和审批程序分析了我国现行新开发项目审批机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分别将其与美国和新加坡两国的审批机制进行比较研究。美国的项目审批机构包括行政复议机构,而审批程序中规定了公众听证会制度,体现了其制度的民主性和公开性;而新加坡则采取"两证合一"制度,提高了审批效率。相比之下,我国现行项目审批机制还存在透明度不够、审批程序繁杂、审批机构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如建立公众参与制度,转变机构职能、减少规制,设立行政复议和上诉机构等,对我国新开发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6)
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文章基于我国现有的制度背景探讨了公司内部控制人——控股股东和经理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状及其侵占机理,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监督内部控制人的动机和能力,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短期机构投资者与经理人的静态博弈、长期机构投资者与经理人的动态博弈,以及机构投资者与控股股东的博弈。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采取监督抑或投机行为与其投资期限、持股比例、监督成本等因素相关;机构投资者对控股股东的监督会增加公司价值,但当机构投资者过于干涉公司行为时也会对企业价值造成损害。最后,对如何发展机构投资者和约束内部人控制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马鞍山市博望镇村庄布点调整为实例,以问卷、访谈、座谈等方法调查公众意愿,通过研究发现:各主体之间存在多样化利益诉求的矛盾,以政府、部门、农民与开发机构为主的四类利益主体围绕土地流转成本与收益展开博弈。农地产权缺失、征地程序缺陷、政府与开发机构联盟以及农民维权意识与能力薄弱是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原因,利益非均衡博弈是导致村庄布局调整遭遇实践阻力的根本原因。最后针对如何实现利益有效协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7)
机构知识库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本文分别从机构知识库与机构知识库建设人员、机构知识库建设主体和机构知识库成员三方面利益关系角度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机构知识库与它们彼此之间的互相促进关系,从而找到了机构知识库内在的前进动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WTO争端解决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公平公正的处理经济摩擦和贸易争端,是成员国信任和推崇的准司法机制。其中,上诉机构是公平处理国家间贸易争端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所有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中最具特色和优点的制度。然而近日,普遍认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上诉机构面临瘫痪,中国和相关国家联合提出WTO争端解决机制之改革建议,以保障机制之有效运行,从而维护国家间经济的贸易公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4)
如何及时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是投资者作出最佳投资决策的核心所在,真实、及时、完整地向社会披露信息是上市公司的法定义务,这些公开的信息将成为各利益相关者鉴别公司质量、进行投资决策的基础。然而通过不少会计信息评级机构的研究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及时、不完整的问题。利用经济学博弈的方法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希望从理论上找到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为证据,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有关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成为解决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 IDI 制度还在试点探索阶段,相关利益主体的协作关系还未明晰,配套的保障体系也未健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 IDI 制度下参与住宅工程建设、保修与行政管理的建设单位、保险公司和政府三方利益主体进行博弈分析,建立了“建设单位-保险公司-政府”博弈模型,并求其均衡解,进而探究三方主体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明晰三者间相互促进及相互制约关系,并提出 IDI 制度良性运行的制度补偿方案。结果表明:政府对保险的补贴金额及对建设单位的补贴比例、保险公司管理成本、质量保险赔付额、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保费、建设单位的投保概率等因素会影响三方的策略选择。通过采取保险强制措施、优化 IDI 产品设计、建立完善保险体系等手段能有效地改进各个主体的行为,从而全面提升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9.
实施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是发挥保险业社会管理功能、服务我国建筑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在该制度下,由保险公司聘请专业风险管理机构,对投保项目的工程质量进行风险查勘、风险评估并出具整改处理意见,以实现工程质量风险管控的目的。本文根据上海市关于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相关制度规定,以公司目前的风险管理业务实践为基础,分析风险管理机构的工作要点和工作内容,为风险管理机构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博弈论理论,对EPC总承包联合体内部成员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论述了EPC联合体总承包模式的优缺点,并探讨了基于利益分配设计方与施工方的博弈过程,指出合理的奖励与惩戒制度是顺利完成项目目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