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小城镇,必须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道路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村镇建设方式的转变,搞好村镇住宅建设,培育村镇房地产市场,促进农村新的增长点的形成。使乡镇形成良性自我发展机制,带动整个村镇建设的全面发展。使小城镇建设与镇区建设同步,中心村建设与镇区建设同步,村镇建设成为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此外,随着六个一工程(一条标志性的街道工程,一处小游园工程,一项  相似文献   

2.
城镇空间城镇化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判定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西部地区一直在城镇化的探索道路上徘徊,西部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存在地区的局限。本文就从自身学习角度出发,思考小城镇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城镇化的涵义,介绍了学术上有关城镇化道路的不同观点,提出了重点发展多元化小城镇的建议,并概括了小城镇发展的几种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前我国城镇化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不能"只偏大不爱小、只顾城不管乡"。可以说,没有小城镇的又好又快发展,就没有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没有小城镇的成功规划,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就没有希望。1正确认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发展第一,要认识到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跨越了50%的历史性门槛,正处在向60%迈进的过渡阶段,小城镇在此期间为城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这充分说明只有"自上而下"的城镇化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5.
方章杰 《城市住宅》2021,28(12):188-189
小城镇既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又是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分析小城镇更新改造的背景和湖北省七补齐的更新改造方案,以鄂州市华容区葛店镇为例,运用该更新改造方案,整治效果明显,可为类似小城镇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而走新型域镇化道路又是当今城镇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分析小城镇当前发展的问题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阐释在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发展小城镇应把握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城乡规划的角度为怎么发展小城镇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东建设信息》2007,(4):40-41
“十五”期间.我省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讲是“四个突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解决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十分紧迫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结合巢湖市居巢区的情况就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谈一些个人的想法。居巢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居巢区是安徽巢湖市政府驻地,人口约61万。近年来,该区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实施“富民强区”的四大战略之一来抓,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又充满活力的重点镇。但是在城镇化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城镇体系不完善,城镇规…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以及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转型提升期,城乡规划编制的理念、重点与技术方法等也面临着相应的转变。本文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依据新型城镇化理念中对于今后小城镇规划工作的改革意见,并结合贵州省提出的100个示范小城镇的建设要求,以卫城镇规划建设作为实例,对小城镇发展给出看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京远郊区城镇化与小城镇产业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平谷区的多个城镇为例,分析了在城镇化过程中,面对城乡二元体制的矛盾与冲突,不同城镇在产业发展方面做出的不同选择。文章指出,在北京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小城镇在产业发展思路上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选择适宜的主导产业,从而切实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同时为中心城疏解人口和集聚新产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小城镇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特色鲜明。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山市探索并实践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核心、统筹城乡的城镇化道路,同时在发展中也受到了一些问题的羁绊。文章通过中山市小城镇探索与实践的分析,以期望为全面认识中山市小城镇发展的特征、经验和问题,并为国内的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与小城镇发展有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党的“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逐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亿左右,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0%~45%,据此测算平均每年将新增城市人口1000多万,加上城市原有和新增劳动力,今后城市每年新增就业1300万人以上。可以说,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成为一个很迫切的问题。然而,如何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据统计,我国城镇化道路模式大体有三种,即“小城镇重点论”、“大城市重点论”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的城乡统筹发展与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分析1949年—2015年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当前中国小城镇发展的新的形势和机遇,根植于我国城镇发展的最新的战略,提出了我国小城镇城乡统筹发展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3年7月中旬,笔者参加了由江西省建设厅组织的小城镇学习考察团赴闽浙参观学习活动,先后参观了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的水头镇;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龙港镇、平阳县的鳌江镇。这次的考察对我们的触动颇大。  一、水头镇: 市场商业化管理,打造“中国石材城”  水头镇地处闽南金三角腹部。全镇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10.3万人。该镇充分利用沿海交通便利和悠久的石材产业历史渊源优势,做大做强石材产业,适时建设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占地800亩,现有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材物流中心和我国最大的石材进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城镇化率以年均1.36个百分点高速增长的背后,省际边缘区的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位于边缘区的小城镇,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中处于极端弱势地位。本文在借鉴核心—边缘理论、边缘效应理论和新型城镇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边缘区城镇化增长的动力与路径,解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省际边缘区小城镇发展的关键要素,针对省际边缘区小城镇的主要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山东省定陶县为研究案例,分析省际边缘区小城镇的城镇化机遇与动力,并以此为基础,从区域一体化、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建设五个方面,提出推进省际边缘区小城镇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径,以促使其摆脱被边缘化的地位,以期为其他省际边缘区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东建设信息》2007,(4):39-40
前不久,广东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向全省各地印发,这意味着,已于去年11月28日经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规划》,在经过最后一稿修改后宣布正式施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赵根武  张新 《小城镇建设》2006,(1):40-40,5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小城镇、大战略”的核心是促进农民非农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京郊农村城镇化,应当创新小城镇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农民主动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认清新形势,明确新目标1995年以来,京郊小城镇试点工作不断推进,产业与人口集聚功能不断增强,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2004年,全市33个中心镇和4个享受政策的镇,规划镇区面积242.8平方公里;道路交通、供电、安全饮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通…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促进了大中城市向农村的功能辐射,是大中城市和农村联系的重要纽带。我国小城镇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自组织性,借助协同度指标能够较好地分析城镇化质量。通过对小城镇交通道路、通讯信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生态资源以及产业经济等六大核心子系统的界定和相互作用的分析,揭示小城镇系统协同发展机理,构建小城镇子系统有序度模型和协同度测度模型。模型对小城镇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通过具体小城镇的实地调研,长期监测并建立数据库,可为不同小城镇系统协同发展提供科学方法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人的全面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为促进。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形成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使城镇化建设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着重阐述实现全面城镇化加强远郊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性。并以天津远郊小城镇发展为例,从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借鉴国内外小城镇发展实践经验,提出远郊小城镇要发展必须从充实远郊小城镇发展动力、调整产业结构、科学规划与管理、创造优越的软环境入手,寻求远郊小城镇发展的后发优势,实现远郊小城镇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