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提出,应科学划定生态环境敏感区和各类资源开发“禁区”,加大对水、农业、矿产资源、林草资源、旅游资源、湿地等重点资源开发和外来物种引进、转基因生物应用以及城镇道路设施建设、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力度,防止因开发建设不当造成新的重大生态破坏。“意见”提出,各地要在生态调查基础上编制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规划,科学划定生态环境敏感区和各类资源开发“禁区”,明确不同生态功能区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生产力布局…  相似文献   

2.
杨敏  王锋峰 《山西建筑》2022,(4):60-63,146
隆德县生态功能区承担着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同时区域也存在着环境和发展问题.通过介绍隆德县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从主要生态功能保护、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以及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三方面,探索隆德县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发展规划,分析生态功能区建设产生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张扬  张绍稳 《规划师》2011,27(12):84-88
金沙江中游虎跳峡河段生态与景观保护利用研究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生态评价、战略环境评价等方法,较系统地对河段景观生态要素进行评价,以景观生态功能区划为前提,针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周期,综合协调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优化保护和利用河谷生态环境与风景旅游资源,提升景...  相似文献   

4.
上海浦东新区持续发展的环境评价及生态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环境评价、绿地系统规划以及生态功能区划等方法,研究了上海浦东新区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途径,其意义在于完善规划观念与手段,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西北生态脆弱地区工业园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正陷入"贫困--掠夺资源--环境退化--进一步贫困"的"贫困陷阱",如果要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需要改变.文章分析了西北地区发展工业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以及国内产业分工带来的机遇,揭示了规划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城乡规划法>、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出台的背景下,结合项目实例论述了西北生态脆弱地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措施:在资源承载力基础上进行区域合作,以确定工业园区产业定位;严格进行空间管制,以保护生态环境,限制工业用地的无限制扩张;规划建设高效率工业园区,确保土地资源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李桂媛  段中元  刘鸿琳 《规划师》2011,27(11):88-91
运用产业生态学原理,对山地产业园区进行生态规划,既能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便于循环产业网络的形成,增强产业园发展的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又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生产环节带来的环境污染.其关键在于构建可持续的特色产业生态网络,集约开发土地与资源,构建山地产业园生态安全格局,通过产业间生态链的作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7.
《国外城市规划》2010,(6):117-117
10月28日.《黄河三角洲城镇体系规划》在济南进行专家评审会。山东省坚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新型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原则,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划。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9)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方式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生态审计的现状对区域性生态审计提出若干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9.
城市特色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森林引入城市.加快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保护水与其它资源.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采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技术.可有效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在人口密集的市区形成绿色走廊.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优化生态环境.维护居民环境权益.促进居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与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0.
刘颂  刘蕾 《中国园林》2020,36(2):11-16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途径。当前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侧重于在静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蓝图式规划愿景,忽视了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干扰和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弹性策略研究。以动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目标,分析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干扰影响机制,在建立城镇空间发展预测模型和生态空间格局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多情景模拟预测-生态空间安全性评价-方案协调弹性响应"的区域生态空间弹性规划途径,为实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提升生态空间安全性,以及优化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 在"厦门市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研究中,生态功能区划的根本目的在于从城市生态角度出发,根据生态功能差别划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并按照不同的功能特点进行相应保护、管理、建设,以构造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区域生态功能的动态平衡,为厦门市生态城市提供生态架构.具体目标涵盖:  相似文献   

12.
本刊 《园林》2013,(5):11
生态观光园是一种将园林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的园林形式。从学科角度看,也是一门与生态、农业、旅游、城市规划、甚至餐饮和乡村文化等相交叉的新的边缘学科。农业部颁布《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及,到2015年,休闲农业将成为横跨村乡镇县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成为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反规划"理念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对永州市生态环境本底条件的调查和梳理,结合TM卫星影像的解读和分析,从生态适宜性评价、生态教感性分析、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水环境容量核算等4个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了永州市基于生态环境约束条件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划、城市空间发展、人口拉制规模与社会经济空间布局等发展策略.为永州这座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复兴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重要保津.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咸宁陆溪镇水岸生态村镇设计,是基于产业模式更新的生态新农村设计的一次前瞻性的思考与探索。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现状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新型生态产业模式规划,空间布局规划与建筑更新模式,对于现阶段生态村镇规划建设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经建立,村庄规划作为其中的详细规划,是乡村地区未来建设发展的蓝图。本文以安徽省肥东县桥头集镇龙泉社区为例,通过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全面梳理生态修复型村庄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寻规划对策。此规划通过底线控制、生态修复,实现了乡村空间的生态保护;通过空间优化、整治提升,实现了乡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空间的优化;通过资源整合挖掘,产业谋划,全面引导乡村未来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我国城镇化理念的变化发展趋势,结合新型城镇化理念下的生态城镇建设目标,从科学规划、节约土地、发展生态产业、推广绿色消费理念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城镇的建设对策,有利于实现城镇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新时代农村的发展方向。文章结合福建南安水头镇呈美村旅游规划建设,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空间布局优化产业格局,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提升、农房管控、文化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旅游服务配套,旅游景观风貌提升等详细规划,打造生态文旅新型乡村模式。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成为乡村发展破局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随着超大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日益突出,为保障生态地质环境安全,促进国土空间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自然资源部主责主业,探索生态文明时代超大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方法和实践。本文从协调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生态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系统梳理和分析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要生态地质影响因素,探索地下空间的综合管控分区和三维生态红线的划定,促进国土空间从二维向三维立体规划管控的拓展,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地下空间的科学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城市国土空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内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是"十四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通过分析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生态功能区定位融合的现实困境,剖析引发困境的原因,进而提出4条解决途径: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划定实际操作和统筹多种分析方法.有助于构建石嘴山市"两...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近日,甘肃省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发《甘肃省新型墙材推广应用行动方案》,要求各地进一步优化墙体材料供给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化发展步伐,促进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