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5):8-11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背景下少林文化的传承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根基,而少林文化又是中原文化的精髓。因此,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中,应打造"少林"这一龙头文化;在打造的过程中以文化资本为切入点,以创新和固本为手段,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晓辉 《现代装饰》2015,(2):237-238
中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策源地,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主体,在中原大地上优秀的艺术文化之花漫山遍野,打造中原特色艺术文化品牌,对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本以信阳地区的罗山皮影艺术文化品牌为例,探讨了并分析了如何挖掘华夏历史文化资源的潜力,如何打造中原特色艺术文化品牌,如何更好地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甘肃地区拥有四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八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七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两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榆中县青城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住建部特色小镇,文化遗产多样性丰富,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是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板块之一,因此,对于它的建设不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而且对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崛起、城镇及乡村特色和风貌的塑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0)
随着文化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河南省作为华夏历史文明的一个重要传承地,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把中原文化的资源优势创新性的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创新区,加快中原崛起。本文阐述了发展文化产业对河南省经济、文化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创新性的文化管理和转化方式,以实现文化产业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及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而地处河南的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不仅集中体现了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加强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景观保护与规划,传承华夏历史文明,发挥郑州作为河南省会中心城市地位,将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这也是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6.
杨建军  齐新明 《城乡建设》2014,(4):48-49,51
正随着国家对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正式批复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是嘉峪关"千载难逢"的好机遇。"生态嘉峪关"的建设也必将成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现状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新契机,尝试提出甘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的创新措施.以期为其打造出鲜明的特色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0):198-199
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中国文化空前繁荣的背后,也随之暴露出文化建设落实不到位、文化产业的发展盲目投资、文化产业品质质量不佳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将中国文化未来发展融入到新的环境之中,是当下一个棘手的问题。努力做好文化普及宣传、创新文化发展、提高文化质量,将文化宣传理念与人民群众结合到一起,共同传承创新中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基本点传统是人类应对自然和社会严峻考验过程中积累的宝贵文化财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如果离开传统、断绝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  相似文献   

10.
一、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基本点 传统是人类应对自然和社会严峻考验过程中积累的宝贵文化财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如果离开传统、断绝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5):186-187
中原经济区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是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原经济区建设作为新世纪的一项宏伟战略,可以加快中部的快速发展,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化和经济上,同时政府转型的实现能更好的服务于中原经济区整体建设发展。本文将从构建中原经济区视野上,对政府转型中的职能转变及体制创新进行了有关方面的论述,指出了政府职能转型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意义,最后提出了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基本点传统是人类应对自然和社会严峻考验过程中积累的宝贵文化财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如果离开传统、断绝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传统作为稳定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前提条件,只有不断创新,才显示其巨大的生命力。没有传统的文化是没有根基的文化。不善于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而离开创新,就缺乏继承的动力,就会使我们陷入保守和复古。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历史文化建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建筑不仅受到风、霜、雨、雪等各种自然环境的侵蚀,还受到随意拆除、失火等各种人为的损毁,如果再不加强保护、监管和处罚力度,这些古老文明见证的老建筑可能会永远离我们而去。文章从为什么要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传承和保护,怎么保护,为什么要创新和发展,怎么发展等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强调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建筑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泽及子孙后代,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5)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石,是民族谋求发展的智囊宝库,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在当代创新思维下寻求多元化。本文以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热为契机,试图探讨在当代创新思维下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多元化。通过分析当代文化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现状以及创新思维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使读者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价值,进而使文化能够在当代发展潮流中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
温州瓯菜文化不仅是历史、是传统,更是基业、是资源。在经济日益发展、文化建设步伐加快的今天,传承与发展瓯菜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越来越突出。为此,亟待扩大对瓯菜文化的宣传渠道,提高对瓯菜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认识;建立瓯菜文化博物馆;在传承中创新与发展瓯菜;加快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等等。温州瓯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能够对我国其他地区乃至世界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陕西及西北地区,古都及丝路历史遗存丰厚,富有多民族文化,蕴含华夏文明的萌发与兴盛;西北地区国土面积广大,地域自然地理景象独特,且生态环境脆弱,是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区域城乡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区域。面对区域特点,西北地域风景园林学科及行业发展,应深度展开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文化与地域风景园林营建智慧的传承与复兴,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36)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也越发的注重人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人文素养及德育建设不断地被人提及。我国是拥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拥有着无数的传统文化,当代人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优良的历史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在孩子们的德育建设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0)
河北省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古村落文化极源远流长。目前的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不能以破坏古村落文化为代价,本课题组研究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古村落文化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7)
字书作为我国文化、文明的载体,传承了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时代文化精华。文字作为文化载体的细胞,更是我国文化发展、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对我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字书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点,为研究各时代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史料支撑。目前,我国正处于"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时期,对于字书文化价值的研究,不仅是发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实现伟大梦想、奠定"文化自信"思想基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区域文化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区域文化与特色小镇建设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从清晰文化内涵、发展多元文化、展示魅力文化三方面,阐述了特色小镇彰显区域文化的措施,并探讨了东阳木雕小镇建设与区域文化的协同发展策略,有利于实现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