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联想集团和东芝公司开始在中国市场推出一系列的东芝笔记本电脑新品。 作为世界笔记本电脑技术的领先者,东芝公司在1996年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上表现不俗。其优异的产品质量、性能价格比和联想集团良好服务的完美组合,是东芝公司成功的关键。自1995年联想集团成为东芝笔记本电脑的中国独家代理后,东芝笔记本电脑的市场排名一直处于明显的上升势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联想集团计划在本年度销售2万台东芝笔记本电脑。 东芝笔记本电脑提供了大量的方便特性,使笔记本电脑更易操作。其所有笔记本电脑的光驱和软驱都已经标准  相似文献   

2.
人们习惯以价格来区分笔记本电脑,如1.5万元以下的标准配置和1.5万元以上高档配置;同时,人们还习惯根据笔记本电脑的便携性特点,按体积、重量、功能和作用又分为亚笔记本电脑或迷你笔记本电脑,或文字处理型笔记本电脑,或通信类笔记本电脑;还可按其用途分为通用型笔记本电脑和专业  相似文献   

3.
笔记本电脑的产品和技术随着笔记本电脑在全球的快速增长而全面发展起来,但在和台式机的较量中,笔记本电脑目前在技术上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CPU的处理速度。但有理由相信笔记本电脑的技术会越来越快的靠近台式机;而笔记本电脑本身的“便携性”技术  相似文献   

4.
《微电脑世界》2008,(10):68-73
笔记本电脑以低功耗、低噪音、方便携带,相对于台式机来说越来越多地受到大家的欢迎,但笔记本电脑在绿色环保的道路上却始终在不停的前进,绿色笔记本电脑不仅仅指功耗方面的降低,还包括了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制造和回收、笔记本电脑自身材料的选用,以及各种有助于改善环境和使用者健康的技术和功能。下面,就让我们来进行一场笔记本电脑的绿色之旅。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由于笔记本电脑天生的移动特性,其使用效率远大于台式PC。在未来的时间里,笔记本电脑在所有PC中的份额会超过50%。但在国内,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在性能和价格上的差距,使得长期以来笔记本电脑一直难以迈入主流市场。 难道普通用户就不能使用笔记本电脑了吗?福日公司认为,随着笔记本电脑成本、价格的下滑和性能的提升,已经为笔记本电脑战胜台式机提供了物质基础。伴随着笔记本CPU、LCD和散热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笔记本与台式PC在技术更新速度及稳定性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同时,笔记本电脑专用的低成本、大容量硬盘和移动  相似文献   

6.
英加(Veridata)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台湾专业笔记本电脑生产厂商,曾率先推出双扫描彩色LCD笔记本电脑、亚笔记本电脑、多媒体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其主要产品为MP系列和CD Pro系列笔记本电脑。  相似文献   

7.
《数码摄影》2004,(12):57-57
和普通笔记本电脑相比.宽屏笔记本电脑的视野宽阔,分辨率高,视觉效果更好,因此它有着较强的多媒体娱乐性能。不过繁华背后.我们发现宽屏笔记本电脑也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局面。首先它价格过高.其次严格来说.宽屏笔记本电脑背离了笔记本电脑的本质.便携性是笔记本电脑的最大特点,而宽屏笔记本电脑由于体积和重量都比普通笔记本电脑大。  相似文献   

8.
笔记本电脑PC World 中国实验室如果你是一位学生, 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去自习室或者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临时要出去一下,你是不是会担心笔记本电脑不翼而飞?如果你用的是方正最新发布的佳和H520笔记本电脑,就不用有这样的顾虑了。佳和H520是方正科技联手Intel 共同开发的具备防盗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免除了用户短时间离开笔记本电脑时被盗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与网络》2009,35(7):12-13
现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上,有许多优质新品却也存在着一些翻新笔记本电脑,这些我们所指的翻新笔记本电脑,是指笔记本的厂家或个人将已经损坏或破旧的笔记本回收.进行相应的维修和翻新之后,再投入市场进行销售,由于这些笔记本电脑在外观上和全新的笔记本电脑相差无几,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不法的奸商当做全新的笔记本出售,让消费者蒙受损失.而且这些翻新笔记本电脑无论是在质量、性能还是服务上都与全新的笔记本电脑有着很大的差别,它们的出现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谈谈如何识别翻新笔记本电脑。  相似文献   

10.
笔记本电脑的价格持续走低,08年元旦某国产品牌笔记本电脑已降至3000元以下,很多准备购买电脑或者是配第二台电脑的人都直接把目标锁定在笔记本电脑上,但是对于这部分刚刚接触笔记本电脑的人来说,笔记本电脑的正确保养和使用都是需要事先了解的,毕竟与台式机比起来,笔记本电脑可是经不起折磨的。  相似文献   

11.
Roo 《电脑爱好者》2002,(12):78-79
近一两年,笔记本电脑销量也持续上升,2001年在欧美市场上甚至超过了传统的台式电脑。在消费能力较低的中国,笔记本电脑的销量虽然没有这么好的成绩,但也呈现出逐年快速增长的情况。 笔记本电脑之所以越来越受到青睐,和它的性能和价格越来越贴近普通用户的需求有很大的关系,首先笔记本电脑的CPU和图像处理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已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现在最快的笔记本电脑运算处理性能已经可以达到最快的个人台式电脑的70%。与此同时,笔记本电脑的产量逐渐增加也促进了笔记本电脑的成本下降,在不久的将来甚至现在,笔记本电脑已成了很实在的消费产品,针对我们读者的消费能力,我们这次介绍的笔记本电脑基本上是以15000元以下的产品为主。  相似文献   

12.
桌面产品     
2002年笔记本电脑采购指南 笔记本电脑从1985年发展至今,其硬件设备和部件结构已日趋完善,性能和功能不断增强,价格却在不断降低,如今中档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已跌破一万元,当家庭办公和移动办公已成为时尚之时,笔记本电脑正走向大众。由于人们对移动计算的需求越来越高,笔记本电脑也在朝着超轻超薄的方向发展。但同时笔记本电脑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一台薄薄的笔  相似文献   

13.
《微电脑世界》2008,(12):168-168
上网本的成功为笔记本电脑开辟了一个全新发展方向,也带动了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发展,让原本无法拥有笔记本电脑的人,无法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时间和地点,可以使用上网本,它填补了笔记本电脑市场和应用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海外视点     
《微型计算机》2009,(1):178-179
《新一代的笔记本电脑》 随着笔记本电脑销量稳步提高以及制造商多元化的宣传和全新的低价促销模式,难道它还仅仅是将大部分时间摆放在您桌面上的笔记本电脑吗?而现在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范围已经有了变化,不仅能在家里使用,更是可以在户外随时使用,这样已经让笔记本电脑取代台式机的可能变为现实。研究公司IDC预测,2011年笔记本电脑将成为个人电脑市场的霸主。在企业和个人消费的领域分别占66%和71%的销售额。  相似文献   

15.
回首1999年的笔记本电脑市场,给人印象最深的恐怕是价格的持续下降。仿佛降价成了各厂商争夺市场份额屡试不爽的利器。与此同时,更加往重笔记本电脑的应用和网络功能也构成了笔记本电脑市场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康柏公司自1999年8月以后,根据笔记本电脑的不同性能特点将其笔记本产品分为高扩展性及强实用性的E系列、轻而薄超便携的M系列,以及追求产品适用性的V系列,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又分为高档笔记本电脑、经济、易用型专业笔记本电脑以及超便携笔记本电脑三大类。其最终目的是强调笔记本电脑的应用和网络功能。  相似文献   

16.
我想买个12英寸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但是听说这种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特差,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笔记本电脑的体积和散热也不可兼得。轻薄笔记本电脑受到体积的限制,内部空间较小,元件布局更加紧凑,散热系统也相对较差,轻薄笔记本电脑很容易出现系统过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董守聪 《办公自动化》2008,(2):54-54,62
笔记本电脑的价格持续走低,08年元旦某国产品牌笔记本电脑已降至3000元以下,很多准备购买电脑或者是配第二台电脑的人都直接把目标锁定在笔记本电脑上,但是对于这部分刚刚接触笔记本电脑的人来说,笔记本电脑的正确保养和使用都是需要事先了解的,毕竟与台式机比起来,笔记本电脑可是经不起折磨的。  相似文献   

18.
性能曾经是笔记本电脑最大的软肋,在保持笔记本电脑便携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提供取代台式机的强大性能,一直是众多笔记本电脑厂商和对产品性能要求较高的用户的梦想。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梦想逐渐开始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高性能笔记本电脑开始涌现市场,这些高性能笔记本电脑搭载强劲的处理器、高端的配置,即使与台式机相较量也毫不逊色,这意味着一个高性能笔记本电脑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9.
宣宣 《电脑爱好者》2002,(18):63-64
众所周知,笔记本电脑也跟台式机一样,都可以升级BIOS。但是笔记本电脑的BIOS和台式机的BIOS有很大的不同,台式机的BIOS主要是以Award和AMI为主,而笔记本电脑的BIOS则是主要以Phoniex为主,也有部份厂家开发专用的BIOS。由于笔记本电脑是集成系统,所以升级BIOS时要特别注意,不单单是不同品牌的笔记本电脑的升级BIOS过程有很大差别,就是同一品牌不同型号的笔记本电脑都可能有差别。笔者就以东芝Satellite 3000笔记本电  相似文献   

20.
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容易。拥有展现自己个性品味和风格的笔记本电脑,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简单。笔记本电脑的制造商在满足了用户的温饱需求之后,开始考虑建设笔记本电脑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