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酵对葫芦巴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健  马君义  张继  高义霞 《食品科学》2006,27(12):194-198
采用水蒸气蒸馏与溶剂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未发酵和发酵后的葫芦巴茎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测定,用计算机检索NIST02质谱数据库确定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含量皆有很大差异,发酵的葫芦巴挥发油产率明显提高。经毛细管色谱从未发酵的葫芦巴茎叶挥发油中分离出93个峰,鉴定出6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69.89%,从发酵后的葫芦巴茎叶挥发油中分离出134个峰,鉴定出4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36.57%,二者共有成分32种,这与已有文献结果存在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研究两种不同方法提取的柠檬草挥发油在化学成分方面的差异。对柠檬草中的挥发油运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_2苹取法(SFE)进行提取,借助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其化学成分并完成鉴定,同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对不同组分含量比重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柠檬草超临界萃取物中经分离获得的组分一共有56种,对其中40种成分进行鉴定,挥发油在所鉴定成分中所占比重超过8%;从柠檬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得到了39种分离获取的成分,鉴定的组分共有35种,鉴定得到的成分含量所占比重超过93%;两种提取方法有21个相同成分。SFE、SD两种方法提取的杆檬草挥发油组分及其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前者提取的挥发油真实度更高,可以将柠檬草中的化学成分更为全面的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3.
虎玉森  杨继涛  杨鹏 《食品科学》2010,31(12):223-225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花菜中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 质谱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色谱分离了100 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6 个组分,占总含量的95.68%,其中含量最高的是3- 呋喃甲醇,为76.17%。  相似文献   

4.
索氏法提取益智仁挥发油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索氏法从益智仁中提取挥发油,用正交试验法L9(33)优选提取条件,结果显示以石油醚为溶剂的索氏法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浴温70℃、物料比(g/mL)30∶150、提取时间为2h。通过气相-质谱联用手段对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益智仁挥发油中分离出31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2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4.62%,其主要成分依次为圆柚酮(14.10%)、朱栾倍半萜(13.53%)、2,6-二-叔丁基-苯醌(5.93%)等。  相似文献   

5.
草豆蔻中元素测定及索氏法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石油醚为溶剂,用索氏法从草豆蔻中提取挥发油,然后通过气相-质谱(GC-MS)联用手段对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草豆蔻挥发油的15个色谱峰中鉴定出1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16%,其主要成分依次为α-石竹烯、α-法尼醇、石竹烯、3-苯基-2-丁酮、δ-荜澄茄烯等。在元素分析方面,用ICP-MS/ICP-AES法测定草豆蔻中的19个无机元素,元素的含量顺序为MgPCaMnAlFeZnBBaCuSrNi=TiPbCoVCrLiCd。  相似文献   

6.
百香果籽挥发油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法提取百香果籽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对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比较,用峰而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索式法提取的百香果籽挥发油的得率较高;水蒸气蒸馏法从中共分离出22个色谱峰,鉴定了19种,占被测总含晕的95.91%,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乙酯(25.64%)、2,4-二甲基庚烷(24.16%)、亚油酸(14.17%)、棕榈酸乙酯(7.04%)等:索氏法从中共分离出18个色谱峰鉴定了17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8.88%,其主要成分为2,4-二甲基庚烷(35.13%,)、反式肉桂醛(16.71%)、反式苘香脑(12.52%)、α-荜澄茄烯(11.45%)等;为百香果这一药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北五味子中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时蒸馏浸提的方法提取北五味子中挥发油成分,测得其挥发油的含量为6.30%。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从北五味子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39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衣兰烯、2,6-二甲基-双环[3.1.1]庚-2-烯、3-甲醇,1-甲基-8(1-甲撑)-三环[4.4.0.02,7]脱氢-3-烯。  相似文献   

8.
八角籽挥发油的提取研究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法提取八角籽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手段对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索式法提取率较高,八角籽挥发油的颜色相对较深;在化学成份上,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6个色谱峰,鉴定了15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7.66%,其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灵(51.27.%)、n-棕榈酸(16.61%),4-甲氧基肉桂醛(4.96%)等。而从索氏法所得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8个色谱峰鉴定了11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3.22%,其主要成分为大茴香脑(78.81%)、n-棕榈酸(6.58%)、小茴香灵(5.19%)等;为八角籽这一药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松茸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丽娟  金光洙 《食品科学》2010,31(8):216-2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松茸中的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分离分析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同时探讨其化学成分与松茸特有食用香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法可从松茸挥发油中分离出66 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48 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1.76%。松茸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己酸(11.04%)、乙酸冰片酯(11.28%)、肉桂酸甲酯(27.37%)。其中乙酸冰片酯、肉桂酸甲酯是组成松茸独特香气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0.
杭白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杭白菊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出126个峰,鉴定出50种化合物,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份的相对百分含量。杭白菊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东麓地区霞多丽干白葡萄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研究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霞多丽干白葡萄酒香气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霞多丽干白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出33个峰,鉴定出32个香气化学成分,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98.97%,其中相对含量以3-甲基-丁醇、丁二醇二乙酯、辛酸、苯乙醇、2-甲基丙醇、己酸、2-羟基丙酸乙酯、2,3-丁二醇、癸酸、二氢化-2(3氢)呋喃酮等为主。  相似文献   

12.
董然  南敏伦  刘洪章 《食品科学》2010,31(10):228-230
以蹄叶橐吾和有毛蹄叶橐吾叶片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两种马蹄叶挥发油中均分离得到11 个化学组分峰,共鉴定出13 个化合物,其中蹄叶橐吾鉴定出9 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2.72%,主要成分为α- 金合欢烯、石竹烯、A - 法呢烯及3,7- 二甲基-6- 辛烯-1- 醇甲酸酯,前3 种倍半萜类化合物以60.23% 的总相对含量占优势;有毛蹄叶橐吾鉴定出7 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67.52%,主要成分为3,7,11- 三甲基-2,6,10- 十二烷三烯-1- 醇乙酸酯(金合欢醇乙酸酯)、植物醇、石竹烯及石竹烯氧化物,后两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20.07%;已鉴定的化合物均首次从这两种橐吾叶片中检出。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SFE-CO_2)提取麦冬挥发油,进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采用SFE-CO_2法提取麦冬块根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鉴定出69种化合物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7.12%。研究成果可用作现代化中药制剂生产、麦冬药材品质鉴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九叶青花椒和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评香师对花椒挥发油的香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的九叶青花椒挥发油得率为7%,鉴定出63个化合物,属青香型花椒油;超临界萃取的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得率为4%,鉴定出80个化合物,属浓香型花椒油;两种花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含量和香气有明显差异,但都保留了各自品种的天然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翠云草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抗氧化及抗菌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翠云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DPPH法,FRAP法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实验评价翠云草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翠云草挥发油的抗菌活性,包括3种革兰氏阳性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菌,即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结果:从翠云草中分离出52个峰,鉴定出50种成分,已鉴定成分占总面积的98.58%,主要成分有植酮(21.40%)、角鲨烯(8.53%)、棕榈酸(6.71%)、二十八烷(6.03%)等。翠云草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为0.76 mg/mL,铁离子还原能力的FRAP值为0.86 mmol/L,金属离子螯合作用的EC50值为0.71 mg/mL。通过抗菌实验的MIC和MBC结果表明翠云草挥发油对粪肠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则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对粪肠球菌的MIC值为5 μL/mL,MBC值为10 μL/mL;对化脓棒状杆菌的MIC值为10 μL/mL,MBC值为20 μL/mL。结论:本文通过GC-MS分析了翠云草挥发油成分,并首次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及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黑果腺肋花楸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质量分数,分析其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的挥发油和总黄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进行分析鉴定,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以芦丁为标准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进行总黄酮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黑果腺肋花楸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36个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4.14%。芦丁标准品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97),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含量为0.233%,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为0.01291,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5.53%。结论黑果腺肋花楸中的挥发性成分以烷烃类、酯类、羧酸类、醇类几类化合物为主,其果实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临界萃取法从安徽野生菊科植物艾草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试验共分离鉴定出50个成分,主要成分为1,2-苯二羧酸-2-乙基己基酯(17.81%)、1,2,3,4,4a,5,6,8a-八氢-7-甲基-7-亚甲基-1-(1-亚甲基)-(1a,4a,8a)萘(11.13%)、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7.13咖等。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芦蒿挥发油的正交试验及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芦蒿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条件,并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芦蒿挥发油的正交试验,研究其萃取工艺条件,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夹带剂用量对挥发油收率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芦蒿中挥发油的最佳条件: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3h,夹带剂用量1.5ml/g,在最佳条件下芦蒿挥发油的收率为3.1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芦蒿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5个峰,确定了其中的37种化合物,经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3.12%.主要成分蓝香油薁具有多种较强的生理活性.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芦蒿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分别提取添加1%果胶酶软枣猕猴桃和对照处理的东北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的挥发油物质,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并确认其中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种化学成分中在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软枣猕猴桃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从对照处理软枣猕猴桃中鉴定化学成分20种,其主要成分是醛类,醇类、酯类和其他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53.18%;从添加1%果胶酶的软枣猕猴桃中鉴定出化学成分为32种,其中主要成分为酚类,醇类、烯烃类和其他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50.76%。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品添加剂》2020,(2):161-165
目的:对采自甘肃天水的两种花椒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大红袍和油椒出油率分别为2.55%、1.64%,从大红袍及油椒中分别鉴定出36和47个化学成分,大红袍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柠檬烯、b-松油烯、b-月桂烯、芳樟醇、4-萜烯醇、α-蒎烯等,油椒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柠檬烯、丙酸芳樟醇、4-萜烯醇、芳樟醇、β-月桂烯、乙酸松油酯、γ-松油烯。结论:两种花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烯、萜醇及其酯类,其中共有成分24个,但其含量有较大差异,为花椒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