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数据存储和访问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有关活动能够得到顺利开展。而采用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则能加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联系。基于这种认识,文章对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展开了分析,并通过结合实例对技术的运用效果进行了验证,发现采用该技术能够有效进行数据存储和访问管理。  相似文献   

2.
国际互联网带宽的快速增长推动了海底光缆及海缆登陆站的加速建设需求.分析了我国大陆海缆登陆站的当前布局及其在未来需求的不足,并结合开放海缆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研究了将海缆传输终端设备从传统的海缆登陆站转移到核心机房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缆登陆站优化部署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电子技术》2017,(20):159-161
针对海缆重量与长度大、造价高和周期长、工程风险高、维修难度大的缺点,提出了基于布里渊散射原理的在线海缆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硬件和信息处理软件两部分,数据采集部分用于采集与传输海缆电源谐波信息、温度信息和应变信息;信息处理软件部分用于实现信息的接收、显示和分析等数据处理功能。实验与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时获取海缆的温度及应力形变信息,及时定位海缆的故障位置,达到实时监测与预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光纤温度信号非平稳、非线性的特点,以及在海床表面温度和海床深处温度近似相等即温度平衡时间段内,利用光纤温差识别海缆浅埋位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优化VMD混合域特征和LSTM的海缆浅埋状态识别方法,用于识别海缆深埋和浅埋两种状态.首先,采用参数优化的VMD对光纤温度信号进行分解,提取各阶本征模态分量与原始信号相关系数最大的分量;其次,提取原始温度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结合所选IMF的时域和频域特征以及能量和熵特征构建混合域特征集,并利用CDET进行敏感特征选择;最后,设计LSTM结构,将训练集输入网络进行训练,测试集验证网络的有效性,实现海缆浅埋状态识别.通过现场采集的海缆光纤温度数据进行验证,测试准确率达到100%,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海缆浅埋状态.  相似文献   

5.
随着温度监测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的日益广泛,针对一些小型监测系统数据量不大,分布式节点数量有限,功能相对单一的特点,提出一种简单可行的分布式温度监测方案。在简单介绍CAN总线网络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分布式温度监测系统的具体硬件电路设计、实施方案、软件设计,对于小型的分布式总线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敬堂  李红波 《电子技术》2001,28(10):47-49
文章通过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2 0的深入研究 ,给出了利用DS182 0实现高精度、长距离、多节点、单总线的温度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法、关键技术、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兴的IC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袖珍化的高性能单片机AT89C2051,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智能化、网络化的新型通信机房多路温度监测系统.系统采用独特的一线总线(1-wire Bus)网络结构,在一根数据线上挂接多个DS18B20传感器,硬件结构非常简单,特别适合距离远、节点分布多的通信机房的温度监测.其系统稳定性、可靠性、维护工作量和工程造价等系列指标均具明显优势,在多路测温系统应用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粮库有线温度监测布线复杂的缺点,设计并实现了粮库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系统采用MSP430F149作为MCU,结合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n RF24L01+射频芯片完成温度的采集与数据的无线传输,同时利用C#.NET完成了上位机监测软件的开发。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时地监测粮库的温度状况,并且测量精度高,符合预期设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能实现实时在线监测,并给出报警。同时,该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和性价比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力系统开关柜内电缆头容易发热产生故障的问题,提出了一套以红外测温技术和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温度检测系统,实现了对高压电缆的非接触性测温和远距离的数据传输。采用专用的红外测温探头对电缆接头进行检测,利用Zigbee无线传输网络收集各处的温度值,传输至专用的监控后台。整个系统由红外测温探头、通信控制模块、通信中继器和远程监控系统四个部分组成。系统在电缆接头的温度异常时可提前预警,防止事故的扩大,并可定位故障点,节约检修时间,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肖恺  李平  罗巧梅  张静  杨峰  赵浩 《现代电子技术》2014,(12):153-155,159
针对目前电力电缆安全中突出的火灾探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该系统采用光时域反射技术和拉曼散射测温技术,由测温主机、测温光缆及CSM主机构成,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定位精度。通过光缆获得电缆表面的温度,传递到测温主机中进行数据分析,并在CSM主机上显示电缆温度状态与报警。为了证实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有效性,在国内某隧道对该系统进行了温度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证明,系统能准确地反应现场运行电力电缆的实际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定位温度异常点,当电缆表面温度超过系统设置的预报警温度值时,系统会立刻输出报警信号,为电缆故障提供温度预警功能,避免电力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3.
基于BOTDA技术的电缆温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海底电缆深埋海底,其运行状态的监测尤为重要。因此,提出基于光纤光时域反射(OTDR)的布里渊时域反射分析技术(BOTDA)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复合海缆进行温度监测。简单介绍了BOTDA技术的原理以及温度监测的实验。对实验测得数据进行数据拟合处理和分析。从实验的数据分析中得出基于BOTDA技术测量出电缆温度的变化趋势和实际温度变化趋势是基本吻合的。从而验证了该技术测温误差小、响应时间短、运行可靠且能实现长距离测量,可有效应用于电缆温度在线监测,为电缆导体温度的确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网络布线性能评判指标——信道带宽的基本知识,分析影响带宽的主要噪声来源为近端串扰和衰减串扰比。进而通过TIA5类线缆标准和TIA6类线缆标准的比较,分析影响带宽的因素,通过对温度效应的阐述,明晰了温度对布线系统线缆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倡使用低衰减的布线系统。  相似文献   

15.
建立海底光缆监测系统对保障已经成为当代洲际通信主要手段之一的海底光纤通信非常重要.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BOTDR和声纳的海底光缆事件监测系统,并讨论了其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将GSM技术应用到冻土区土壤温度自动监测中,以满足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无人值守、长时间、多点监测需求.详细阐述了系统结构、施工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好、功耗低,可实现较大范围内的多点测温及超远距离无线监测.  相似文献   

17.
在线测量线缆的直径、长度等参数是确保稳定电线电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速度的依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电缆线长、线径在线测量仪器.该仪器使用高精度步进电机牵引线缆并测量其长度,采用线性CCD传感器实现了线缆直径的在线测量,同时使用LabVIEW软件编写了上位机软件采集并记录测量线缆的线长及线径,以曲线图表的形式直观的显示出来,可以让用户通过软件调取任意线长位置的线径,实时了解测量数据.并通过加入了机械减振装置和使用曝光时间可达微秒级的高速CCD,降低了线缆抖动所引起的测径误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集群现场测温中人工采集的一些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MSP430的多点测温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了MSP430单片机驱动DS18B20采集温度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以及利用VB编写上位机接收显示界面,定时刷新采集到的实时温度,通过折线图显示出温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采集各监测点的温度数据,并可以实时召测当前温度,为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实时操作系统,采用高速ARM嵌入式微处理器和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的温度采集及监测实验.文中主要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Windows CE作为软件平台,用低功耗、高性能的Samsung公司的32位ARM微处理器S3C2440为主控芯片,以TE2440开发板作为硬件平台,设计了一个温度监控系统.其主要功能模块有温度信号采集模块、ARM控制模块、数据读取模块和显示模块.整个系统使用windows ce操作系统下的EVC编译软件进行设计,采用C++语言编程实现数据的采集、读取、传输以及LCD显示,设计灵活,调试简单.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温度监控系统存在布线困难、线路容易老化等缺点,开发了一种以CC2430为核心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ZigBee协议组成树状网络实现各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现场温度数据。在给出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上,阐述了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的实现方法。系统具有界面友好、组网灵活、成本低等优点。经测试,该系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监控效果。稍加修改,还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环境参数自动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