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石自堂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4,27(5):537-541
根据动量方程推导出界限水深计算式,与前人成果作了比较,吻合程序较好,并根据计算分析及试验资料研究,提出了实体消力戽戽设计参数与下游界限水深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石自堂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1994,(5)
根据动量方程推导出界限水深计算式,与前人成果作了比较,吻合程度较好;并根据计算分析及试验资料研究,提出了实体消力戽戽斗设计参数与下游界限水深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5.
6.
对景德镇电厂排水电站水流的三种形式的衔接消能方式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推荐方案3为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过阐述低鼻坎消力戽消能方式的原理,结合工程设计实例,提出在低水头低佛努德数的水利工程中,采用低鼻坎消力戽代替常规消能方式消能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对水面线的不同计算式进行对比分析,并建立水面衔接控制方程,通过理论分析及典型工程的计算,说明侧槽变量流水面衔接计算和控制与等量流不同,它不仅取决于出口断面控制水深,而且与槽内控制水深及特征值有关,水面线计算也具有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介分析了溢洪道阶梯坝面消能工的水力特性与消能效果。研究表明,将传统的曲线型溢流坝面改为阶梯型,可使下泄水流的动能在阶梯坝面上消除75%~88%,从而大大改善对坝下河床的冲刷,缩小乃至省去消能塘。这种消能工尤其适用于单宽流量较小的砌石或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 相似文献
11.
12.
龙开口水电站水库调节库容较小,具有日调节性能,采用坝顶开敞式溢流,下游采取挑流消能方式.坝址处河床狭窄,洪水期泄洪流量大且泄流频率高,是很典型的高坝、大单宽流量泄流枢纽.对于此类工程,消能防冲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水工断面模型试验为手段,以堰面流态、水舌形态及冲坑尺寸作为判别标准,通过多个试验方案的分析比较,阐明宽尾墩挑流联合消能方式运用于此工程的优越性,并对宽尾墩的两种体型进行比较,对宽尾墩的具体尺寸进行了适当的优化,提出了消能防冲最优的宽尾墩型式和具体尺寸参数,为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低Fr底流消力池消能率低的问题,提出进口“X”型宽尾墩+底流消能的消能模式,即在消力池进口设置“X”型宽尾墩,以达到分散水流、增加消能率的目的。通过试验,观测该型消能方式的水流形态、水深沿程分布、时均及脉动压强等水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水流形成了底流+纵向拉伸水流+挑射水流的入池方式,水流分散入池,充分利用了消能水体;水跃长度为跃后水深与跃前水深差的6.8~13.3倍;消力池底板时均压强变化平稳,脉动压强均方根为进口流速水体的0.03~0.18倍;与传统底流消力池相比,消能率提高了2~3倍。对于低Fr底流消能,进口“X”型宽尾墩+底流消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消能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二滩水电站表孔中孔联合泄流两水股空中碰撞消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表孔、中孔泄流25种组合情况下的碰撞角、碰撞点的位置以及碰撞角与表孔俯角,中孔挑角的关系,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高拱坝挑跌流泄洪消能水垫塘底板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水垫塘不计止水等作用的20种组合工况的实验研究,定性地分析了不同地基条件、单宽流量和水垫深度对底板稳定的影响;并对水垫塘的优化设计和防止板失稳破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游防浪林消能效益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类型林带结构进行了风浪观测消浪试验,测出了可靠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估,并加以分析,为选择防浪林优化模式、提高消能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防浪林消能效益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类型林带结构进行了风浪观测消浪试验,测出了可靠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估,并加以分析.为选择防浪林优化模式、提高消能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柴石滩高坝水利枢纽是云南省在建的大型工程.本文概述了该工程在技术设计阶段对岸边溢洪道所作的1∶50动床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成果.结合柴石滩枢纽的工程条件,对泄水建筑物出口的两种挑流消能工—扭曲(贴角)斜挑坎和窄缝挑坎的体型提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软钢U型带片的限位,消能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谦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9(1):22-26
软钢U型带片作为基础隔震体系的一种限位、消能装置具有取材容易、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等优点。本文对66个不同参数软钢U型带片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及耗能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