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凹版印刷方式及特点凹版印刷中,印版图案部分低于空白部分,且凹陷程度又随图像的层次有深浅的不同,图像层次越暗,凹陷程度就越深,空白部分则在同一平面上。印刷时,全版面涂布油墨后,用刮墨装置刮去平面上(即空白部分)的油墨  相似文献   

2.
<正>凹版印刷的原理是凹印版滚筒的印刷部分低于空白部分,空白部分则在同一平面上,印刷时,全版面涂布油墨后,用刮墨机械刮去空白部分平面上的油墨,使油墨只保留在版面低凹的印刷部上,再在版面上放置吸墨力强的承印物,施以较大的压力,使版面上印刷部分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获得印刷品。对凹印版滚筒的重复利用,传统的方式是印刷完成之后,把凹印版滚筒回收,去掉之前的图文(也就是磨掉凹印版滚筒表面的镀  相似文献   

3.
浅谈润版液和无异丙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维 《印刷杂志》2001,(8):47-50
平版印刷是利用油水相斥的原理进行制版印刷的,其印刷版的图文部分(亲油疏水部分)和空白部分(亲水疏油部分)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目前普遍使用的印版为预涂感光版(PRESENSITIZED PLATES,简称PS版),在实际印刷中,先给PS版供水,使版面的空白部分吸附水而形成一层水膜,然后再给PS版供墨,使版面的图文部分吸附上油墨,再通过带亲油性橡皮布的转移滚筒,将图文部分的油墨转印到承印物上,完成整个平衡印刷过程。  相似文献   

4.
凹版印刷印版的印刷部分低于空白部分,其凹陷程度又根据图像的层次有深浅不同,因此印刷线条粗细和油墨浓淡层次变化非常丰富,手触能感觉印品油墨凸起,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容易辨识,所以不易假冒,具有良好的防伪性能。凹印作为最早用于防伪领域的印刷技术,今天仍然在邮票,钞票、证券等重要产品的印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印刷按印版特点分为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孔板印刷四大类。平版印刷的印版上,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几乎在同一平面上,通过物理、化学、电学方式在版面上建立起具有亲油性的印刷部分和亲水性的空白部分。印刷时,利用油水相斥原理,先在版面湿水,使空白部分润湿,再往版面滚墨,只有印刷部分着墨。在适当印刷压力的作用下,印版上的图文先转移到橡皮布上,再从  相似文献   

6.
齐成 《今日印刷》2004,(7):56-58
在纺织品上印刷图文,一直都是沿袭传统的平面印刷工艺.印刷技术人员可以印刷所想像的任何东西.但设计师只能进行平面物体设计,而只有发泡油墨例外。尽管发泡油墨可以印出三维效果,但发泡程度很难控制,即使是最好的印刷工人,使用发泡油墨印刷时,也很难准确地复制出图像的细微层次。  相似文献   

7.
目前,塑料薄膜等包装材料的印刷主要依靠凹版印刷来完成,凹印产品之所以具有墨层厚实、色彩鲜艳、层次清晰丰富等特点,主要是因为凹印版的图文部分凹入版面有一定的深度,印刷油墨层厚度可达9~20 μm,同时用凹入版面的不同深度来表现原稿图像的浓淡层次.  相似文献   

8.
为了摆脱胶印机上令人感到头痛的,因润版液而产生的版面起脏和色泽下降的问题,就有研究人员研究利用水银、油墨的相拒性,在平版的空白部分用水银处理后成膜,以拒油墨,但由于水银较贵,并对人体有害,所以中断了开发。到1970年,美国3H公司研究员卡洛汀发明了命名为Driography的无水胶印版材。它在铝板上涂布重氮感光层和经过硫化的拒墨性硅橡胶制成,这种版材厚度不超过1mm,图像和空白部分处在同一平面上,当使用阴图片曝光后,图像部分的重氮层被分解除去后而着墨,而空白部分的硅胶层在干燥的情况下不着墨。  相似文献   

9.
平版印刷使用的印版,不着墨的空白部分和着墨的图文部分,处于同一平面或同一半径的弧面上。印刷时,先给版面敷水,再给版面供墨,使空白部分和图文部分选择性地吸附水和油墨,利用油水不相溶的客观规律进行油墨转移。胶印机采用“长墨路”的输墨系统,将高粘度的油墨传输到印版表面。输墨系统由匀墨辊、串墨辊、着墨辊等组成。墨辊的多少因胶印机的机型有所不同,多则20根以上,少则10根以下。高粘度的油墨从墨斗传递出来以后,在很多墨辊频繁的剪切力的作用下,一方面被触变改变其流动性,另一方面依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在墨辊间并被碾匀。…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平版胶印是采用油水不相溶的原理进行油墨转移的。印刷时,先给版面上水,再给版面供墨,使印版上的空白部分和图文部分有选择的吸附水或油墨,并且水墨保持一定的平衡。这就要求有连续而稳定的供水、供墨系统,恰当的印刷压力,以保证油墨的分离值和乳化值。因...  相似文献   

11.
胶印的特征 对于印刷上使用的印版来说,必须制作出亲油墨的表面(图像部)与不亲油墨的表面(空白部)。所谓平版印刷,是指印版表面不呈凹凸状,而是在版上形成亲油性的图像部分与亲水性的空白部分,利用油与水相排斥的原理仅在图像部分粘附油墨的印刷方式。 在各种印刷方式中,平印是最年轻的一种方式。1798年德国人塞那菲尔德发明了平印。当时印版多采用多孔的大理石,称为石印。石印因印版不便使用,不能制成圆筒  相似文献   

12.
一、胶印的特点 胶印与其它印刷方式不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印版的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其印刷原理就是借助油墨和水难以相溶以及印版对水和油墨的选择性吸收的原理,因此,在印刷过程中必须用水辊和墨辊往印版上交替地上水和上墨.  相似文献   

13.
<正>油墨的类型与成分一、现代油墨按版型主要分为四大类1、凸版油墨:用以印刷书刊、报纸、画册、单据、帐簿等的一类油墨。凸版印刷的主要特征是印刷版面着墨部分凸出于非着墨部分。凸版油墨按印刷机种类和印制品的用途又分铅印油墨、铜版油墨、凸版轮转油墨、柔性凸版油墨。2、平版油墨:适用于平版印刷的一类油墨。平版印刷的版面各部分基本上处于一个平面,图纹处亲油,非图纹处亲水,利用油水相斥的原理进行印刷,故平版油墨必须具备抗水性能。按工艺分  相似文献   

14.
马兰 《今日印刷》2003,(3):59-61
在凹版印刷过程中,先使整个版滚筒表面着墨,然后利用刮墨刀把版面空白部分的油墨刮净,只留下网穴中的油墨,并在适当印刷压力的作用下使网穴中的油墨转移到承印材料上,从而形成图案和文字。因此刮墨刀在凹版印刷机以及凹版印刷工艺中是相当重要的部件,它对最终印刷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柯成恩 《印刷世界》2003,(11):35-37
②输水系统简介 我们知道在平版胶印中,图文及空白部分处于同一个印胶平面上,印刷时要使图文部分着墨,而空白部分不着墨,这就要依赖油水不相溶的原理,因此,在平版胶印机上都有输水系统。输水系统的任务就是以充足的水量供给印版,使其含水量达到印刷的要求,使操作者使用最小的水份和适量的油墨,  相似文献   

16.
康启来 《印刷世界》2005,(12):29-29,36
所谓掉版是指印版上的图文感脂性下降,使版面亲墨性减弱,网点面积变小甚至丢失;糊版则是指版面网点面积扩大变形,空白区域粘上油墨使印迹变粗,油墨粘附在空白部分,印出的图像模糊不清。综观平版印刷工艺,引起掉版、糊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认真进行分析,并在生产中采取必要预  相似文献   

17.
李桂姣 《印刷世界》2003,(12):44-45
121什么是水墨平衡胶印是利用油墨和水相斥(不相溶)原理,使油墨和水同时在印版上存在并保持相互平衡来实现图文的正确转移,获得层次丰富、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印刷效果。水墨平衡是胶印的基础。胶印的印版分为亲水疏油的空白部分和亲油疏水的图文部分。在印刷过程中,先给水后供墨,空白部分、图文部分分别选择性地吸附水和油墨,然后形成均匀的水膜和墨膜。这些水膜和墨膜在一定的印刷速度和压力下,经过滚筒、墨辊之间的挤压,就会融合在一起,使油墨乳化。油墨的乳化状态有两种:当水大墨小时,形成“水包油(O/W)”型;当水小墨大时,形成“油包…  相似文献   

18.
在凹版印刷过程中出现堵版的质量故障并非少见,从生产实践中我们感到产生这种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油墨干固所致;二是油墨中混入了杂质;三是制版存在问题。1.油墨干固于版面电雕凹印版辊网点细、层次丰富,版面油墨转移的比率视油墨的品种、粘度、印速等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网穴中的油墨只有13~12转移到印刷基材上。如果剩余部分干固,在滚筒再度转入墨槽还没被溶剂溶解之前就碰到刮刀,油墨的转移率就会逐渐下降,最终造成堵版。这种故障在夏季高温季节特别容易出现。又因为高温使溶剂挥发速度加快、油墨的粘度增大…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平版胶印的印版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上,图文部分亲墨,空白部分亲水,即应用水、墨相斥原理进行印刷。因此,在向印版涂布油墨前,必须先向印版涂布润版液(水),以保证在非印刷的空白部分不能着墨。卷筒纸胶印机也和单张纸胶印机一样,必须有良好的供墨、供水  相似文献   

20.
能否正确控制润湿水与油墨的供给平衡,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胶印产品的质量,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环节。 水墨平衡包含两对平衡因素: ①力系平衡:指胶印版图文部分对油墨的吸附力和对水的排斥力以及版面空白部分对水的亲和力和对油墨的排斥力之间的平衡,力系平衡是水墨平衡的基础。 ②质量平衡:指在印刷生产中正确掌握版面用墨量和用水量的比例关系,以保证墨与水在质量上的比例协调。质量平衡是我们在印刷生产中经常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对象。 如果印刷中用水量掌握不当,无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