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和检测用氢氧化钠分解锆英砂制备ZrO2工艺过程的放射性的走向分布。结果表明,在工业ZrO2的生产工艺中,U和Th主要富集于废酸和ZrOCl2的母液中,也分散于硅渣和水洗液中;两者放射性超标,经转化和处理之后达到排放和堆放要求,并可利用做建筑材料;废酸和母液可以通过TBP萃取分离和回收U和Th,具有工业和经济价值;处理工艺是可行和有效的;废液经沉淀处理之后,沉渣和上清液都达到国家排放和堆放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我国再生资源园区和“城市矿产”示汇聚基地建设正在深入展开,但怎样规划和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园区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如何把握市场和基地建设的方向,如何选择合适而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怎样选择基地和市场建设的主导项目和配套等产业链甲许多企业对发达国家在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上的先进经验和具体实践十分关心。  相似文献   

3.
调整精炼温度和时间,对不同精炼工艺下高温合金IN792中冶金缺陷及O,N和S等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用CS分析仪测定S含量,用TC-436氧氮测定仪测定O和N含量;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疏松和夹杂物进行观察和测定;并测定拉伸性能。随着O和N含量增加,疏松易于形成;随着O,N和S含量升高,夹杂物含量增加;提高精炼温度和延长精炼时间,O,N和S的含量降低;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铜包铝线腐蚀过程与机理初探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铜包铝线小孔腐蚀和电偶腐蚀后的表面形貌、腐蚀速度和特点展开系统研究。分析了镀层保护期、局部脱层期和腐蚀破坏期的不同阶段特点。揭示了腐蚀机理,探讨了腐蚀和镀层结合力的关系。对电镀工艺和镀后处理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直流和脉冲电沉积工艺制各了两种纳米晶铜DC-Cu和PE-Cu,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65nm和33nm.室温单向拉伸试验表明,DC-Cu和PE-Cu的屈服强度分别为332 MPa和545 MPa,基本符合Hall-Petch经验公式;其断裂应变分别为18.2%和3.4%,与粗晶铜相比韧性大幅下降.随着应变速率的升高,两种纳米晶铜均表现出强度增大、韧性降低的规律.DC-Cu和PE-Cu的应变速率敏感系数分别为0.020和0.029,激活体积分别为90b3和36b3.分析认为,两种纳米晶铜的变形机制仍以位错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研究TiAlCN和TiAlN涂层的结构、塑韧性、结合力和摩擦磨损性能.方法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制备了TiAlCN和TiAlN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涂层的微观形貌、元素和物相组成.通过纳米压痕、纳米划痕、划痕测试仪和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涂层的硬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型号上导电片的冲模进行设计,探索了小尺寸拉深落料模在落料和拉深2道工序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在固定板和卸料板之间加入垫板的方法,并在垫板和固定板之间引入吊钉和弹簧结构,解决了零件尺寸和表面质量在拉深工序受落料工序和模具行程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盐湖水和盐渍土环境下的腐蚀问题包含有氯离子对钢的腐蚀,还包含硫酸根离子和镁离子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本文介绍了中国盐湖和盐渍土区域分布情况,盐湖水和盐渍土对结构物的腐蚀特征和腐蚀造成的危害,综述了目前国内防治盐湖水和盐渍土腐蚀的措施现状以及理论研究现状。情况表明,需要继续对盐渍土和盐湖地区的结构物的腐蚀与防护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吗啡依赖戒断时大鼠脊髓和脑干μ受体和κ受体 mRNA 表达以及毒蕈碱受体拮抗剂 、 NMDA 受体拮抗剂和 NOS 抑制剂对这些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以β-actin mRNA 为内标检测μ受体和κ受体 mRNA 的表达水平 。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μ受体 mRNA 表达明显升高,纳洛酮激发大鼠戒断反应 1h 后μ受体基因表达降低,4h 后接近正常组,而脊髓和脑干κ受体基因的变化与μ受体基因表达趋势相反 。鞘内注射 PKA 抑制剂 Rp-cAMPs 和蛋白磷酸酶抑制剂 calyculin A 可以明显减少脊髓和脑干中μ受体和κ受体基因表达,而 PKA 激活剂 Sp-cAMPs 则无明显影响;经 NOS 抑制剂 l-N-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处理后,脊髓μ受体和κ受体基因表达明显减少,经毒蕈碱(M)受体拮抗剂甲基东莨菪碱处理后,脊髓μ受体和脑干κ受体基因表达也明显减少,而脊髓κ受体和脑干μ受体基因表达变化不明显;经 NMDA 拮抗剂 MK801和 M1受体拮抗剂哌拉唑嗪处理后,脊髓和脑干μ受体和κ受体基因表达较戒断 1h 组无明显差异 。脊髓和脑干中β-actin 基因表达各处理组之间没有差别。结论 吗啡依赖和戒断动物脊髓和脑干中μ受体和κ受体基因表达发生改变,M受体拮抗剂和 NOS 抑制剂在吗啡戒断反应时减少μ受体和κ受体基因表达可能是它们有效控制吗啡戒断症状的机制之一 。  相似文献   

10.
中重型商用汽车桥壳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论述了商用汽车用后桥壳的制造工艺,比较了铸造和冲压焊接整体式桥壳的承载能力和生产成本。结合东风汽车集团公司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重型商用汽车驱动桥壳的开发和改进,论述了铸造和冲压焊接整体式桥壳各自的应用场合和优势,并提出了铸造式整体桥壳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北极航行的发展及极地资源开发的需要,如何提高极地海洋环境服役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愈发重要。在极地海洋环境中,碎冰、冰层和海水中的腐蚀性物质会使材料受到摩擦磨损、腐蚀及其耦合的影响;低温潮湿环境会增加材料的脆性、使材料表面覆冰、改变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强紫外线会加速涂层老化;这些因素都会降低材料的耐磨性能,最终导致材料失效。因此,极地海洋环境服役材料的摩擦学与材料的性能、服役寿命息息相关。本文介绍了极地探索所面临的摩擦磨损问题;阐述了极地温度、极地海洋大气及海水成分、海冰运动和极地微生物等极地海洋环境特点及其对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在极地海洋环境下的摩擦学进展;探讨了提升材料在极地海洋环境下的耐磨防腐技术,如改性、表面修饰等;最后,结合极地海洋环境服役材料摩擦磨损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对未来极地海洋服役材料的摩擦学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桥梁用减量化、节约型绿色纵向变厚度(LP)钢板,通过合理的化学成分设计,结合鞍钢集团鲅鱼圈5 500 mm厚板生产线工艺路线,设计了合理的加热及轧制规程,成功试制出370 MPa级纵向变厚度桥梁钢板,其最大变厚度尺寸25 mm;通过拉伸、冲击、弯曲、OM、TEM等试验,检测了其组织性能。结果表明:纵向变厚度桥梁钢板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随着轧制方向钢板厚度的增加,总变形量减小、终轧温度升高、冷却速率减小,钢板屈服强度有所降低,伸长率提高,抗拉强度较为稳定,-40 ℃冲击功有所波动。不同厚度处钢板金相组织分布有所不同,钢板薄端和中部为铁素体+少量珠光体及贝氏体组织,晶粒尺寸细小;而厚端位置贝氏体组织消失,晶粒较为粗大。钢板轧后空冷的析出相主要为(Nb,Ti)C,薄端析出相尺寸小、数量多,厚端析出相尺寸大、数量少。试制的LP钢板整板组织性能均匀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导电耐磨自润滑涂层是一种兼具高导电、高耐磨、低摩擦、耐高温和强韧化于一体的功能涂层,广泛应用于高端装备滑动电接触部件的表面性能提升。近年来,电子通讯、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该类涂层的研究与应用。首先重点综述了常用的几种导电耐磨自润滑涂层的制备技术,包括冷喷涂技术、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磁控溅射技术、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和电镀技术,并总结了各类技术的特点。随后,分析了影响涂层材料导电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主要因素和作用机理,进一步从能量角度探讨了载流摩擦磨损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从原子角度与相变角度揭示了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机制,介绍了有望用于导电耐磨自润滑涂层的潜在材料体系(MAX相和Magnéli相等)。最后指出,优化涂层质量、研发考核实验设备和探究涂层导电耐磨自润滑机理是该综合防护涂层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黄哲伟  林强  吉喆  陈苏琳  沈彬 《表面技术》2021,50(4):18-42, 85
石墨烯作为石墨的基本组成单元,其独特的二维结构与优异的减摩特性使其成为国内外摩擦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获得稳定的润滑效果,其抗磨损能力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重点综述了石墨烯在不同尺度上磨损研究的进展.在微纳尺度上,详细地介绍了石墨烯的磨损行为、磨损机理和可以调控其耐磨性的微观因素(包括层数、界面作用力、缺陷、基底硬度、表面粗糙度、粘附力和自配副接触).在宏观尺度上,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宏观石墨烯涂层主要分为两类:直接法或转移法制备的石墨烯薄膜与自组装法制备的石墨烯涂层.首先,介绍了直接法或转移法制备的石墨烯薄膜的磨损行为和机理,详细阐述了石墨烯薄膜在微纳和宏观尺度上磨损行为变化的根本原因,归纳了调控石墨烯薄膜磨损性能的典型方法.随后,介绍了自组装石墨烯涂层的磨损行为、机理及与薄膜的差异,并总结了增强其宏观磨损性能的策略与内在机制.最后,展望了石墨烯磨损研究的未来方向和实现石墨烯在宏观应用中尚待探索与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事故容错燃料成为核电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重点,旨在提升反应堆燃料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锆合金包壳表面涂层技术是事故容错燃料研发的短期目标之一,其中,Cr涂层锆合金包壳为当前的主要技术路线。围绕涂层制备工艺、微观组织以及关键服役性能三方面,对Cr涂层锆合金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对比介绍了锆合金表面金属Cr涂层制备工艺及其特点,涵盖了物理气相沉积、冷喷涂和3D激光熔覆等技术,同步介绍了国际核电巨头所采用的制备工艺及相关研发进展。其次,简单阐述了Cr涂层微观组织特征,重点阐述了正常运行工况下Cr涂层锆合金高温高压水腐蚀性能、高温高压水微动磨蚀性能、高温力学行为和辐照行为,以及事故工况下该材料体系高温内压爆破行为、高温蒸气氧化-淬火行为等,并同步针对其微观辐照机制、高温氧化/腐蚀机制等进行了归纳和深入分析。最后,对当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光热触发自修复涂层的结构设计与修复机制、填料的种类及其特点、涂层的修复效率与防腐应用,重点阐述了基于碳基填料、等离激元纳米材料、有机填料、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等光热响应物质自修复涂层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填料含量、光照波长、光照强度、基体类型等对涂层的自修复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了光热自修复涂层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未来应进一步优化涂层的制备工艺,提升光热转换效率,降低制备成本,并将涂层的多重修复机制相结合,共同提升涂层的长效防护能力,使之早日实现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7.
转炉出钢过程常伴有钢水回磷现象,导致钢水磷含量上升甚至出格,影响钢材成品质量和经济技术指标。为有效控制转炉出钢过程回磷,通过现场取样、数据采集、模拟试验及FactSage软件分析了出钢过程钢水回磷机理,研究探讨了渣中FeO、SiO2、出钢温度、钢包渣碱度对回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钢过程下渣,渣中FeO含量与出钢温度过高,钢包渣SiO2含量与碱度不在合适范围均会增大钢水回磷率,最高达41%。结合水钢生产实践,出钢温度控制为1 625~1 640 ℃、转炉终渣FeO质量分数为15%、钢包渣碱度为3.6~4.1、控制含硅合金加入、控制出钢过程下渣量的条件下,可高效调节出钢过程回磷,将回磷率降低至15%以下。通过控制出钢温度、终渣FeO、碱度等,可有效降低因下渣导致的回磷。  相似文献   

18.
退火温度对Fe-Mn-Al-C钢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OM、SEM、TEM和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对Fe-19Mn-2Al-0.6C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后试验钢的基体组织为奥氏体。由于回复再结晶的完成程度不同,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先减小再增大。同时,退火孪晶的数量逐渐增加,抗拉强度持续降低,但总伸长率先升高然后降低。当施加一定的外部载荷时,在变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变形孪晶和位错。高密度位错在晶界或孪晶界处的缠绕和塞积阻碍了位错的进一步运动。一次孪晶和二次孪生的交割产生的动态Hall-Petch效应,以及位错和孪晶的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试验钢的高加工硬化能力。Fe-19Mn-2Al-0.6C钢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的退火温度约为900 ℃,其抗拉强度为947.61 MPa,强塑积为49.30 GPa·%,伸长率为52.03%。  相似文献   

19.
通过铌微合金化得到了一种具有高强度和高冲击吸收能量的高锰钢。通过研究不同的水韧处理温度和水韧处理保温时间下铌微合金化高锰钢的组织及性能的演变,探究其最佳的水韧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随着水韧处理温度的上升或水韧处理时间的延长,试验钢中的碳化物不断溶解在奥氏体基体中,由于晶粒不断长大,其强度和冲击吸收能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水韧处理温度为1100 ℃,水韧处理时间为1.5 h时,试验钢的强度和韧性达到峰值,抗拉强度为957.7 MPa,屈服强度为415.3 MPa,断后伸长率为57.2%,冲击吸收能量为298 J,硬度为222 HBW,此时试验钢达到最佳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微弧氧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成膜机理,论述了铝合金微弧氧化的特点。基于铝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氧化时间、占空比、电压、电流密度、电解液浓度、基体粗糙度、纳米颗粒添加剂以及复合工艺等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如电流密度会影响涂层的生长机理,使膜层的表面结构和内部缺陷产生较大的差异;采用不同的电解液所得到的膜层的厚度和粗糙度有明显的区别;在不同的电压参数下膜层的均匀性及膜层中微孔的尺寸大不相同;制备微弧氧化复合涂层以及采用纳米增强颗粒可使膜层的结构和性能有大幅提升。通过改变以上影响因素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组织和结构加以调控,从而实现了对膜层性能的优化,如膜层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能的提高。最后对铝合金微弧氧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